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赖晨 《党课》2013,(18):91-96
西药奇缺 从1930年开始,为了消灭中央苏区,蒋介石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军,使中央苏区经济枯竭,几乎无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12,(17):44-46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1933年6月13日,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了中共临时中央的《对今后作战计划之指示》,要求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中央苏区北部的抚河、赣江之间积极活动,破坏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计划;另一部分组成东方军人闽作战,打击驻福建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先后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省和闽赣省,在中央苏区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3,(12):28-32
萧华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年仅39岁。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央苏区,17岁的萧华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铸就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非凡传奇。萧华在中央苏区的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对萧华的成长进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执政;健全民主,强化监督;统一财政,厉行节俭。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的当代,中央苏区的廉政举措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形势以及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教育的政策与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成功开展。中央苏区社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呈现出群众性、战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而且起到了动员工农群众投身于革命洪流、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破除苏区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等历史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合作社股票是中央苏区合作社发给本社社员的一种有价证券,是中国合作社及证券发展史的历史见证。中央苏区首家合作社是1928年2月成立的东固消费合作社。中央苏区首家股份制合作社则是1929年10月成立的下才溪油盐肉合作社。中央苏区合作社股票分为消费、粮食、生产、信用合作社股票四种类型.这些股票由中央苏区各级合作社发行,是维护中央苏区工农群众利益的股票,具有印刷简单、发行量小、面额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是毛泽东中央苏区职业教育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实践中产生了共产党早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并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形成了始终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胜利以及坚持实事求是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等鲜明特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与成功实践,在当代仍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央党史研究室从研究我党的历史的角度,批复确认了江西、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属于原中央苏区的范围,其中包括广东的大埔、南雄、饶平、龙川、平远、兴宁、梅县、梅江、蕉岭、丰顺、五华等县(市、区)。“申苏”和确认工作无疑将助力我省老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申报工作中,我省以党史部门为主,通过组织专门力量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史料进行较大规模的征集和研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使广东申报中央苏区的工作成效显著,填补了广东党史研究的空白,为促进广东老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党史部门的特殊贡献。去年以来,《红广角》专访组就广东的中央苏区申报工作问题对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班子成员、巡视员陈弘君研究员进行了二次专访。他分别就中央苏区县的形成、范围,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贡献以及广东部分地区纳入中央苏区的历史依据,广东申报“中央苏区范围”的工作、积极争取对广东中央苏区范围的扶持、现实意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取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中央苏区建设,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在中央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从阶级关系、婚姻关系和宗族关系等方面,着力进行了社会关系的改造,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苏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春荣 《党史文汇》2010,(11):57-5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和交通管制。企图以此断绝苏区和白区的商品交换,给苏区造成严重的生存危机,妄图将新生的赤色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07,(12):F0003-F0003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指挥部,主要战场之一,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在中央苏区期间,宁都诞生过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3.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3i年1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成为当时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阶段“围剿”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与中央苏区党和红军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仿吾在中央苏区李安葆,郭淼1934年1月,为了寻找党中央,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突围辗转到了江西瑞金,随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火热的革命斗争。他在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百折不挠,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精神和坚强的品质。一、鄂豫皖突围,参加六届五中全会...  相似文献   

17.
周伟 《世纪桥》2013,(13):11-12
中央苏区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苏维埃政府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在开展土地革命及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法制、反贪肃清等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并灵活运用矛盾分析、系统分析、调查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拥戴,保障了中央苏区各项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区之一,曾是中共苏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是指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毛泽东朱德式”的红色政权。今年4月.是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县76周年,本文就崇安苏区打造中央苏区县经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综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体育也称赤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人民大众的体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是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它不但锻炼了苏区军民的体质,增强了军民的战斗力,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同时也为新中国体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大力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有五种,即铲除一切旧道德、宗教、习俗、封建礼教;创建“苏式”学校;创造工农大众艺术;创办红色报刊图书;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对中央苏区的民众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取得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治理念的拥护和认同,从而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巩固扩大革命成果、维护与发展苏维埃政权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在中央苏区逐渐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