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东部各联邦主体基本形成了带有民主社会某些表面特征的政治体制。俄罗斯东部各联邦主体普遍在法律层面上接受并建立了具有分权制衡特征的西方民主制度。但这种分权和制衡的政治体制大多只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法律层面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难以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违背俄联邦宪法和联邦主体宪章精神的事件和行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独立以来,地方分离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严重困扰着国家。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实现政治整合构建真正制度化的联邦体制,已成为俄罗斯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俄罗斯联邦制改革和政治整合体现了联邦化的双向进路和两面运作。联邦主义理念的要求和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发展状况,使得俄罗斯政治整合的联邦化路径会由“人治”特点的权威主义转向宪治。  相似文献   

3.
欧盟国家一体化的加深必将改变各国的政府职能和国家性质,欧盟的职能也必将扩大.建立欧洲联邦以取代目前的欧盟的方案已经被正式提出.按照欧盟发展的势头和基本思路,建立联邦将是欧洲联合的必然归宿.不过,目前建立联邦的条件还不成熟,甚至在观念上还有很大阻力.  相似文献   

4.
位于印度东北边境的那加民族自印度独立以来,一直寻求建立自己单独的家园。这种对族群自身独立性的追求与印度联邦政府努力寻求建立统一的印度国家有着难解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从1993年起印度政府重开与那加各政治组织的谈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那联邦政府与那加人这间的矛盾,然而由于历史与实现的种种难以调和的因素,那加民族与印度联邦之间的最终和解仍具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在财政制度上具有财政联邦主义的特征。财政骁抨制对维护俄联邦的统一、促进经济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俄罗斯的财政联邦制违背了财政联邦主义的基本精神,具体表现在税收政策、公共支出政策及区域政策都加剧了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程度,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联邦辖下的各级政府财政自主权不足以及制度约束的缺失,诱发了机会主义行为,软化了预算约束。地区政府间竞争的不规范导致了地区间的贸易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破坏了统一的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西伯利亚”联邦专项纲要是新型国家纲要西伯利亚次区域是俄罗斯主要的投资区域,因此,在“西伯利亚的未来”与“我国的未来”两个概念之间划上等号是非常有道理的。———引自《政治阶级》,2005年第9期第55页。贯穿整个《西伯利亚》联邦专项纲要的主线是“项目”。项目一词源于拉丁语Projectus,意为“突前”,即实现突破。西伯利亚项目是实现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联邦区加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每个项目的实施必将保障俄联邦、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国内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1%~0.3%以上和约1%(与2002—2003年同比…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加拿大保守党领袖斯蒂芬·哈珀正式宣誓为加拿大政府总理,但在其任期内,因该党是以少数党执政,其治理国家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国内福利、就业政策一直受到议会反对党的批判。2011年3月25日,由自由党在下议会提出的对哈珀政府不信任案以156对145票通过,因而直接导致哈珀政府倒台,加拿大再次举行联邦大选。但在随后的5月2日大选中,哈珀在下议院308个席位中如愿以偿地获得167个席位,超出多数党执政所需要的155席,从而奠定其多数党执政的地位。本文以作者的大选现场观摩和理论思考为基点,阐述和分析哈珀赢得多数党执政的内在逻辑,并就此大选的新趋势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李文刚 《西亚非洲》2012,(1):84-100
尼日利亚民族国家构建的困境源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和独立运动的缺陷,民族宗教问题及外部影响又给其添加不少变数,使得地方民族主义比民族一体化在尼日利亚更有市场。"联邦特征"原则作为消除地方民族主义、促进民族统一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主体民族"三足鼎立"、少数民族众多的尼日利亚有诸多积极意义,其核心思想以宪法条文或不成文规定的形式影响着尼日利亚的政治发展,在某些方面推动着民族国家构建。由于该原则的缺陷和民族国家构建自身的复杂性,其有效性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尼日利亚民族国家构建亦需其他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独立以来,苏联解体的巨大惯性冲击着俄联邦的统一与稳定,联邦主体的政治分裂、经济分立和民族分离倾向也进一步显现和加剧。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在权力和利益的博弈中确立着新的联邦关系。随着俄罗斯政体的逐步巩固和政局趋于稳定,加强联邦制和国家统一的重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普京就任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力图建立新的宪政联邦制度。本文就俄罗斯联邦中央与地区关系中的制度因素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年来,普京在国家的各个领域不断实践着其"强国"的主张,其中加强中央权力,建立统一的国家垂直权力体系无疑是他整顿俄罗斯社会的首要任务.5月13日和18日,普京连续颁布了关于在俄罗斯按地域原则成立7个联邦区及任命驻联邦区全权代表的总统令.根据以上总统令,俄所有89个联邦主体被全部划归这7大联邦区,总统通过向联邦区派驻全权代表的形式直接管理联邦区内的事务.虽然总统令中并没有对联邦区全权代表的职权范围与法律地位、全权代表与联邦主体权力机关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仅笼统地提出:建立联邦区的目的在于"简化莫斯科与各州之间复杂的关系结构",但从普京任命的7位全权代表中有6位来自军界人士这一事实来看,普京建立联邦区的意图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各联邦主体权力机关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冲突源于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的角逐.基于该地区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50年,美国推动建立了埃厄联邦,此举违背了厄立特里亚人民的意愿.1962年,埃塞以强欺弱废除联邦,吞并厄特,由此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埃厄冲突.厄特人民为实现民族自决乃至全面独立的目标,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斗争.虽然美国和苏联插手埃厄冲突,但1991年5月厄特人民终于推翻了门格斯图政权,解放了厄特全境.经厄特全民公决,1993年5月厄特正式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13.
巴西政治体制的特点与改革进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巴西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的集中与分散体现在总统制、多党制和联邦制的相互关系中。再民主化进程开始以后 ,行政权的集中日益受制于具有分散和离心特征的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政党制度的分散特征一方面表现为政党的大量存在 ,另一方面表现在各政党的离心倾向和政客不受党纪约束的个人行为。联邦制的特点则是在联邦与各州的权力平衡中 ,州的权力相对于联邦权力有所扩大。这些特点对再民主化后民选政府的稳定计划和改革方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普京第二个任期开始合并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一些行政主体,这表明他继2000年设置联邦代表的纵向调整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重大改革举措之后,又在横向层面拉开了俄罗斯联邦新一轮干部治理整顿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序幕.在俄罗斯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爬坡阶段,类似的举措必将对俄罗斯的政治版图和未来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联邦主体合并背景、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代表人物对合并的看法、普京的具体做法以及合并的前景等基本问题入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有一个与多米尼加共和国同名的岛国,这就是多米尼加联邦。这个岛国位于法属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之间,南北长四十七公里,东西最宽二十六公里,面积七百五十一平方公里。人口八万(1981年),其中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占80%以上,其余为白人和加勒比人。多米尼加联邦是一个美丽的火山岛国,三座由北向南绵延相接的火山纵贯全岛。这些火山虽然很久以来没有喷发,但是并未停  相似文献   

16.
沈燕清 《东南亚》2005,(2):46-51
一、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及分裂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二战中殖民地对英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殖民地是英国重要的兵源补充地、后勤供应基地和物资中转站。“对所有殖民地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单独的可变因素,在于殖民地提供宗主国中心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程度”。①英国在战争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殖民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要保持其在战后的世界大国地位也离不开殖民地。海外属地的价值和发掘其价值的能力决定了殖民主义国家在战后收复殖民地的决心。英国…  相似文献   

17.
1961年5月间,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发动了政治力量、此举将会改变东南亚地图,并将大大影响世界这一地区的政治环境.他在东南亚外国记者协会的一次集会中发表演说称:"马来亚应该同英国以及同新加坡,北婆罗洲,汶莱,砂捞越人民取得谅解.现在来谈如何才能取得更密切的谅解,时机尚未成熟.但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朝向这一目标……"拉赫曼这次演说所以如是震动人心,并不是由于大马来西亚是个新颖的计划.这种计划(尽管形式不同)确实是许多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在战争时期,日本人就煽动过这种情绪,希望通过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力量来对付日本的敌人.然而,在战后时期,当权者中却很少有人提起像组织较大的政治联邦这样的计划.因为在那个政治上动荡不定的时  相似文献   

18.
一 5月中旬,马来西亚国会通过了新的联邦宪法修正案。它规定:国家元首必须接受政府的劝告,并据此行使其职权,执行其任务;国家元首对于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在30天之内批准并签字盖章,否则该法律将在30天之后自动生效。该修正案通过之前,国家元首有权自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失败和联邦制国家解体两个方面,即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混淆。苏联法律只给予联邦成员自由脱离的权利而没有规定维护联邦的责任和义务,是导致联邦解体的原因之一。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在法律上特化了群体及其权利。  相似文献   

20.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苏联东欧的剧变无疑起了催化作用。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舆论认为,联邦解体有喜有忧,领导人的看法以肯定为主,但不少人担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两国的作用将削弱,经济上形势更加严峻,两国关系也将出现不少分歧和矛盾。捷斯两国需要经过较长时期,才可能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逐步走上平稳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