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 ,既给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带来许多有利因素 ,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在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所谓“西化”,反映在思想领域 ,就是企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所谓“分化”,就是企图分裂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 ,特别是利用信息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 ,千方百计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国内和国外…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运用意识形态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干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日趋复杂,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政治警觉,以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  相似文献   

3.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岳云 《湖湘论坛》2010,23(4):11-14
<正>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面,是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社会文化的安全和整个社会稳定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实施的以"和平演变"为目的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冷战以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尖锐的斗争。必须清醒认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特点和规律,高度警惕和防范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图谋。  相似文献   

5.
西方敌对势力积极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渗透,他们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以达到在意识形态上同化中国的目的。我们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应积极应对西方在文化领域的挑战,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中国文化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好文化战。  相似文献   

6.
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学界已经作了比较多的探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象国青年始终是他们进行渗透的重点人群.本文拟从意识形态与青年的相契性以及西方国家对意识形态与青年关系的全面总结两个方面,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平其 《湖湘论坛》2008,21(4):18-21
思想文化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意识形态事关人们对执政党的拥护和支持。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及融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给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要防范文化风险,必须进一步巩目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地位,正确对待外来强势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梁亚敏 《前沿》2010,(19):8-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的本质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凸显渗透与反渗透、入侵与反入侵的当下,切实解决好四大根本问题: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解决摩擦、应对消长、有力整合各种思想意识的重要前提,更是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需要和现实召唤。  相似文献   

9.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具有趋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提高公民素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基础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政治领袖和专家学者都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思想意识层面分析他们的作用。政治领袖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牢筑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专家学者的作用:积极进行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形成学术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体系;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拓宽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是互动的关系,共同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理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振峰 《人权》2004,(4):44-47
人权问题是世界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借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一些西方国家的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人权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然而国外的宗教势力并不甘心就此退出中国,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一直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的重要手段。他们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宗教渗透以达到其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楠 《前沿》2012,(2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新兴观念等在国人的思想土壤中开始萌芽,于是许多人开始对西方的各种文化进行盲目崇拜.特别是思想还处于未成熟时期的青年人一直是西方文化重点渗透对象,面对这种情况,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如何应对,能否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对社会主义道路能否顺利走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正在重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处关系。当前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网络渗透的主要方式有:利用网络信息传播“脱域”特质抢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构造网络信息思想“陷阱”模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雕琢“文化景观”恶意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根基。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呈现出多重态势:在战略部署上,以资本霸权为主导推行“和平演变”“网络自由”和“文化白蚁”战略,进行全局性入侵和战略性渗透;在渗透内容上,以话语强权为利器实施妖魔化编排;在渗透形式上,以技术优势为支撑进行隐形宣传;在渗透对象选择上,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中心,通过培植意见领袖与豢养普通群众进行多元化围猎。针对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呈现的不同方式和多重态势,我们应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三方面探求反渗透纾解之道。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代西方保守主义(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Conservatism)是本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总称,它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它在本世纪不断发展,70年代以来取代自由主义思潮,占居西方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成为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然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人对其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本质及其在西方“和平演变”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引起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混乱。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事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一 文化主权是一个与文化霸权相对应的概念。所谓文化霸权,是指霸权国家从本国的利益和战略目标出发,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强势地位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迫使别国接受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达到制约、影响世界事务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过程目的的一种国际霸权行为。二战结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美国进一步将文化当作谋求世界霸权的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对中国青少年产生影响的,一是文化产业的渗透,二是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三是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西方代言人。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存在文化认同上的缺失,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中国青少年会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而,由于"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倘若"我们不去坚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各种思想杂草就会丛生。"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时代下,西方意识形态悄然渗透,不健康的思想也趁机滋生蔓延,如何应对和化解风险,不仅事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一根本问题,也事关高校"双一流目标"的实现。为此,  相似文献   

19.
陈秀丽  李云良 《前沿》2014,(7):28-30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文化安全的视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目前,我国文化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传播性、文化遗产保护不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升网络话语主导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统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应对西方价值观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20.
凡是关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动向的同志,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包括美术在内的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有些人一方面大力鼓吹要搞“全盘西化”,另一方面又极力主张要“消解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要“消解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文艺要远离生活”。“文艺要与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离婚”,实际上主张要去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结婚。而且上述这些时髦理论只要查一查其出处,就会发现,大都批发自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御用理论家为针对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而制造的,旨在进行思想颠覆和文化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