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第一次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界和学术界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但在研讨“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依据方面,理论界则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文选1983年7月第一版,第84页)之后不久,他又进一步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又一重大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力问题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全新的界定。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指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我国社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和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两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理论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结构理论;二是概括了现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条客观真理。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生产力学说,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光辉思想,是对当前科学技术引起的巨大变革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如何对待科学技术,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个实践问题。本文旨在谈谈学习《邓小平文选》三卷后,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效益     
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新概括新发展。不仅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实践所证实,而且它使我们党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有关科技工作、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思想,指导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辉煌时期。 从静态看,虽然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从生产力实现过程的动态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科学是知识状态,技术是知识的“物化”,二者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技术能把巨大的自然力并入大工业的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此后的十多年间,时代列车飞速前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江泽民同志以他厚实的科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我认为这些丰富和发展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认识。一、科技动力论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提高到前…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较多的问题。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基于上述思想 ,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和教育与国家兴旺发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客观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基本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丰富深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下面谈几点本人学习的初浅体会: 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历史上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从18世纪后半期由英国开始的人类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其结果影响了整个世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中的“先进生产力”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是对生产力性质的科学界定;是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揭示;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面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从生产力理论的高度首先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第二次飞跃是江泽民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及其发展,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当前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理论是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不但重申了这个观点,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个观点。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当时讲这个话,是针对“四人帮”“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的谬论和他们轻视科学技术,进行疯狂的破坏,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边缘的情况讲的。到1988年9月5日,他又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关系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学说,而且也为我们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指明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二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来的,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提供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而且还随着世界政治经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实践 ,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和“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 ,使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也成为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于加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