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事强制执行系当事人借助国家公权力实现其经法律确认的特定的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形成的制度。当一个执行人员在行使这种公权力时,因现有的执行机制的缺憾而易增加执行错误或执行不当的机率及因其他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执行错误及执行不当时,需要完  相似文献   

2.
一、代位人的诉权 诉权包含两方面含义,即程序意义上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前者指程序上的起诉权和应诉权,后者则指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或称胜诉权)。因此,对于具体案件中的具体当事人能否切实地拥有并行使诉权,又是有条件的,即只有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或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才能真正以原告人的身份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债权债务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在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争议时,便可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起诉,但无权以该债权债务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由于诉权与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之间密不可…  相似文献   

3.
浅论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同因不具备其有效要件而被确认无效,则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约束力,不可引起当事人预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但它却要产生法律所直接规定的某些法律后果。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和经济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返还财产是其法律后果之一。一、因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的性质及其理论依据众所周知,民事责任以当事人违反民事义务为前提,且在合同关系中,以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为要件。但是,合同无效,当事人返还财产,只是要求当事人依无效合同而各自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合同无效,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不复存在,根本谈不上…  相似文献   

4.
案外人在可以通过另行提起诉讼解决其与案件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且案件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作出的调解书不涉及案外人与案件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情况下,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调解书申请再审的,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关于案外人提起再审申请的规定,应予驳回。  相似文献   

5.
有关机关对某一案件整体确认为违法以后,是否还要对义务机关的每个具体侵权行为再进行确认?  某法院在审理某一民事案件过程中,没有弄清案件事实,就促成当事人达成不符合事实真相的调解协议,并据此执行,不仅执行了钱物,而且拘留了有关当事人。事后请求人不服,多方取证后进行申诉,再审审查发现原调解协议事实不清、程序不合法,于是撤销原调解协议。这时义务机关和赔偿决定机关首先将被执行钱物执行回转是毫无疑义的,但对拘留当事人的违法确认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况还应对拘留当事人进行确认,在没有单独确认的情…  相似文献   

6.
王琍  周斌  季庆 《犯罪研究》2014,(1):84-87,112
一、房地产虚假诉讼的现状 (一)房地产虚假诉讼的含义及特点 根据2013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下人民法院严格审查各类虚假诉讼的紧急通知》,房地产虚假诉讼的案件基本表现为:当事人之间虚构借贷等债权债务关系;法院立案受理后,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用债务人的房产抵偿债务,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后被迅速执行房产过户。  相似文献   

7.
在诉讼调解程序中,经人民法院主持,由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召开股东会会议,就股权转让、公司债权债务及资产的处置等问题形成的《股东会决议》,对各股东均有约束力。故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又就《股东会决议》涉及的问题提起新的诉讼时,如不属于依法应予支持的情形,则应当判令当事人各自遵守和执行股东会决议。  相似文献   

8.
解读一:确定仲裁协议效力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凡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且能够执行的,一般应当确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如仲裁机构不准确,但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仲裁协议明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向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第3、5条)对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合同未成立、成立后未生效或者被撤销时仲裁协议效力不受影响;订立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并、分立后,仲裁协议对其权利义务的继受人有效,属于自然人的,死亡后,仲裁协议对其继承人有效;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民法合同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我国民法中的合同概念应为狭义概念,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意。  相似文献   

10.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9):55-57
司法确认程序的启动由当事人选择发起。对于经有关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书,就笔者理解,当事人有以下选择权:一是选择进入司法确认程序;二是选择不进入司法确认程序而保持其合同性质,或选择直接提起给付之诉,要求履行调解协议;三是选择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四是选择向公证机关申请具有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由此可见,《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赋予当事人广泛的选择权,有利于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入司法确认程序不是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鹏 《时代法学》2006,4(1):102-108
终局性问题成为内地判决在香港顺利获得承认执行的主要障碍。香港法院通过一系列判决建立起了针对内地司法判决终局性的完整规则体系。通过对普通法法域终局性规则晚近发展的考察,并依据普通法判决理由的确定理论,建议香港法院采纳灵活的终局性标准,即判断终局性的关键应在于内地司法判决是否在当事人之间创设了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借条作为一种借款合同,反映了当事人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法律效力。借条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书写不规范或被伪造、变造常引起一些法律纠纷。因此,当事人正确书写和使用借条有利于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查债权债务关系是否真实存在,防止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拟债务,侵害第三人的利益。还款协议强制执行公证,容易被存心不良者利用,譬如已陷人严重债务危机的公司,公司控制者为了转移财产,先由公司与某人到公证处办理民间借贷的强制执行公证,并约定三日内归还借款,三日过后"债务人"当然不能归还借款,则"债权人"申请公证处签发执行证书,随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立案执行后,该公司被  相似文献   

14.
"买卖《判决书》",从表面上看,是将《判决书》转让给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但本质上是就判决确认的权利而进行的转移。在获得判决确认权利的同时,受让人也随之享有强制执行请求权,成为适格的执行当事人。对于受让人的执行申请,人民法院一般应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进行审查、处理。受让人对法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立法应明确赋予一定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的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9,(12):55-55
一是严把立案分案告知关。受理案件和送达执行通知书时,立案法官以“诉讼风险提示书”专章告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执行风险,并告知当事人“12368”信息查询途径。执行法官接到案件后主动与申请执行人联系,确认当事人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告知相关权利义务和承办法官的联系电话,并再次提示执行风险。  相似文献   

17.
虞伟庆 《人民司法》2012,(12):75-77
【裁判要旨】欠条以一定的基础合同关系为前提,是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凭证,对基于同一基础合同关系而产生,欠条并未载明的债权债务关系,应根据证据情况进行认定。在无直接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应依据出具欠条时该债权是否处于应予清结状态,进而推定出具欠条当时双方对该债权是否已予以确认、变更或消灭。由此,也决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改进执行方式的基本构想□佟吉勇陈文平人民法院行使民事、经济等审判职权,不仅要确认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要保证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实现。当事人诉讼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实现权利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执行工作。如果法院改进了现有的不合时宜的民事...  相似文献   

19.
税收之债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必然要求奉行严格的税收法律主义,而税收法律主义的遵循又提升了税捐义务人的法律地位,使纳税人的权利获得更多的保护.税收之债法律关系的平等性、税收法律主义和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构成了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理论的基点,而公共财政的背景又强化了税收之债的现实可能性.然而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有着其固然的缺陷,不能圆满地解释公共财政理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债的发生根据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对于确定某一行为是否为无因管理行为,从而确定双方当事人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