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今天,总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反对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粉碎一部入的台独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的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经过十年内战之后,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笔者愿从国共关系角度,专门探讨一下国共合作历史及有关经验教训。一、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都把"民族复兴"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王晓庆 《传承》2015,(3):20-21
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一直是党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党内合作"形式的采取。"党内合作"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党内合作形式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贾晓明 《黄埔》2014,(5):79-80
1925年11月12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复办,开始正式招收学生。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所正式分校,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  相似文献   

6.
黄埔情深     
聂力 《黄埔》2007,(1):18-19
黄埔,是广州郊外珠江上的一个小岛。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倡导建立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当时恐怕谁也想不到,这所军校会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同心协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北伐,为结束军阀割据立下大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殊勋。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晓哲 《两岸关系》2007,(12):15-17
学术论坛还原台渝历史渊源.1937年,在日寇侵华的硝烟中,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在地,重庆谱写了一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欧丽娜 《传承》2011,(11):10-11
1925年以前,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助手、夫人在幕后全力支持着孙中山国共合作事业的进行。孙中山逝世以后,她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积极地与国民党新老右派抗争,维护着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她继续高举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旗帜,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此后也始终为着孙中山未尽的国共合作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前进论坛》2014,(7):61-61
<正>我父亲1956年10月18日因心脏病去世了,当时李维汉副委员长说他的死是我们的一个损失。父亲一生始终如一地坚持爱国主义的立场,极力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大革命开始一直坚持拥护国共合作,和共产党患难与共,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成为中  相似文献   

10.
陈予欢 《黄埔》2007,(2):36-38
黄埔军校作为孙中山创办的第一所具有现代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而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最早并最直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和熏陶,成为孙中山先生推动与促进军校发展乃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国共合作”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在有不少人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本文从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国民党的政治转型、民进党以及台湾社会对国民党的看法、共产党的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但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国共合作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许艳民 《传承》2011,(9):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康 《台声》2013,(9):78-7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台湾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以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深知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他们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两次国共合作重要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相似文献   

14.
正1925年11月21日,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组建了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34团(后改称独立团),由叶挺任团长。该团骨干由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武装。独立团的成功组建,是中共广东区委执行中共"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军事上实行国共合作的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陈延年任书记的中共广东区委和黄埔军校渊源颇深。在广东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5.
许艳民 《传承》2011,(24):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早期的刊物(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事变,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策动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8月1日,...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16日,是国共合作共创黄埔军校80周年的校庆之日。为了弘扬黄埔精神,特整理了这组鲜为人知的黄埔军校秘闻,以飨读者。 马林密访孙中山 1921年7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面对军阀混战、列强分割的中国局势,觉得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一支革命力量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决定亲访孙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军队创立政治工作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国共两党在军队建设目标任务、政治纲领、政治工作体制、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等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队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峻 《政协天地》2011,(2):69-70
1927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起,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积极参与,采用工人运动和外交斗争相配合的方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强大威力。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团结了全国的革命力量,掀起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给支持北洋政府的外国势力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这就决定我们党必须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汉奸走狗的斗争作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民族危机加重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