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劳动派遣现象逐渐普遍化,劳动派遣客观上冲击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损害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成因分析入手,分析了劳动派遣对劳动者权益影响的因素,并对劳动派遣法律规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派遣牵涉到三方即派遣机构、要派单位和派遣劳工的利益,尤其与处于劳动关系之弱势地位的派遣劳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法律规定复杂,我国劳动派遣存在经营混乱和滥用等诸多问题,极大地扭曲了劳动派遣的常态发展。为此,从比较法之角度,借鉴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规制劳动派遣的先进立法经验,从劳动派遣模式的选择、劳动派遣机构的设立资格、劳动派遣行业范围等实务角度,对构建和完善劳动派遣法律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劳动派遣是当前我国的一种新型用工形式。从权利义务的质与量以及结构来看,劳动派遣关系的性质是双边的一重劳动关系,是一重劳动关系的双层运行。它与职业介绍、人才借调和承揽等用工形态的法律属性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派遣现状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派遣为近年在我国发展迅猛的一种非正规就业模式,其优点在于解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问题,缺点在于发展过快、定位模糊以致损害了派遣劳工的合法权益。应通过重新构建我国劳动合同相关法律制度、适当降低劳动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单独立法规范等手段,合理定位劳动派遣在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中的地位,保护派遣劳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这一新生的用工形式,随《劳动合同法》出台,在法律上得到正式确认.但劳务派遣之中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尤其是几重劳动关系理论上颜存争议,实务也未成共识,故劳务派遣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仍旧处于模糊状态.以劳动关系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为出发点,以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依据,尝试分析劳务派遣的法理基础,进而探讨三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以期明确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并找到劳务派遣的三方主体权利义务分配的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6.
<正>历来建筑行业用工比较混乱,劳务承包、劳务分包、劳务派遣各种用工方式均可在建筑行业中存在。建筑行业用工灵活性较强,劳动合同签订率几乎为零,在发生拖欠工资、工伤等争议时,劳动者往往连用人单位是谁都不知道,依法维权障碍重重,由此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建筑行业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如何确认,如果涉及劳务派遣用工的,又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了异常"繁荣",吊诡的是,造成繁荣的主要推手正是意图对其进行规制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构建的不均衡管制使企业在利益博弈之下逃逸至劳务派遣.这种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扭曲了劳动关系的正常状态,并直接损耗了<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效果.劳务派遣法律管制的再构应从破解这种不均衡管制入手,在"同量管制"的目标下,将劳务派遣限定在"补充性"的界域之内.  相似文献   

8.
我国台湾地区劳动派遣立法规制设计较为详尽,在行政许可、禁派行业、直接契约、雇主责任、同等待遇等方面的制度构造体现了劳动派遣的法律属性,形成了自己的制度特色,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设计经验,在严格实行劳务派遣适用范围规制并细化、强化建立相对固定的劳动关系、设定明确的雇主责任、确认“同工同酬”的限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派遣法制.  相似文献   

9.
李岩 《工会论坛》2010,(1):39-4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近年来不断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使得劳务派遣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应该出台相对细化的司法解释,提高设立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并通过采用按照行业及工种分类的形式,界定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的收入报酬基本反映我国当前特定劳动要素的均衡价格。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劳动体制尚未改革到位的前提下,解决单位在编人员与派遣工的同工不同酬,不能过分强调向在编人员看齐,而应加快推进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劳动体制改革,变现存的二元劳动体制为平等的市场经济劳动体制,实现国家机关、各种企事业单位劳动要素的统一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国监狱人民警察目前的科研素养水平,探析其中的原因,寻求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科研素养的对策。结果:我国监狱人民警察在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两个维度的均值高于科研素养整体均值,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两个维度的均值低于科研素养整体均值;所在监狱领导对科研重视程度、科研培训与指导、科研基本条件的保障和监狱人民警察自身因素是影响监狱人民警察科研素养的四大因子。对策建议:监狱领导要增强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培训与指导,完善三大科研保障;监狱人民警察要增强科研主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的实现在于人的个性获得解放,而个性解放的内涵是个体身上的人性或人的本性得到解放,这一内涵凸显出了现实个人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和意义。正是现实个人的这种地位和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将其确立为社会的价值主体、目标主体、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发挥其对个人主体的培育作用;而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国家与个人间的舞台与主角关系,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德育思想作为我国道德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当代中国德育现状、寻求解决对策的重要参考。蔡元培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兼容并包"等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德育思想理论,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蔡元培德育思想对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从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点和国情与党情的现实基点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期历史研究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的历史观主要包括历史功能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历史研究原则、领导干部读历史、运用历史诗文、典故等。习近平的历史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微信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工具,具有方便快捷和即时通迅等特点。在大数据时代,微信在侦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利用微信锁定追捕目标进行摸底排查,指导侦查人员的审讯工作。增强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完善对微信平台的监管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利用微信进行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镇乡居民能源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研究我国城镇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以1980-2012年期间城镇和农村居民直接能源消费的变化态势,采用能源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城镇和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指数分解分析模型和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城镇化对居民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因素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居民直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比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增长得更快。  相似文献   

19.
将内部规则界定为作为自由社会中自生自发秩序之基础的"自由的法律"并不是哈耶克社会理论和法律理论的最终结论,而只是其极为繁复的理论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对这个结论的理解也只能建立在哈耶克宏观的理论框架之中。可以说,在这个框架下,"自由的法律"这一概念的得出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源头在于哈耶克对社会秩序的分类、对自由的界定及对自生自发秩序形成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以被害人学为视野,从刑事被害人这一角度出发,把握被害人身份这一关键词,软化以犯罪人为中心的量刑论,适当突出被害人身份的独立量刑价值。重点探讨被害人身份对责任刑和预防刑的影响以及被害人分担责任的独立性,还原被害人身份应有的量刑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