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纪大案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在大洋彼岸引起轰动,本案在中国不但是法学界探讨的热点,也成为普通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辛普森被判无罪,但在许多普通人的意识中,他很可能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只是由于警方调查案件时程序方面的一些疏漏,在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美国法律中,被辩方钻了空子。但是,如果对本案重新梳理,会发现辛普森也许真的被“冤枉”了。他可能真的无罪。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6,(5):4-9
外国影片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法庭上的特殊“主角”——陪审团。几年前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杀妻一案中,虽然控方和相当多的公众都认为辛普森有罪,但对事实及证据拥有采信权的大陪审团最终却认定他无罪。于是,辛普森被无罪释放。  相似文献   

3.
辛普森杀妻案.因为警察取证时违反法定程序(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而越墙入室收查证据).导致尽管所有证据都证明辛普森有罪.但是法官仍以所获证据不具有合法性为由,宣布辛普森无罪。从而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的“毒树之果”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政法系统专题研讨班上.周永康同志强调“决不能使法庭成为单纯的诉讼技巧的竞技场”。单纯运用诉讼技巧的例子古今中外拳不胜举.从我国名家创始人邓析“两可之辩”、公孙龙“白马非马”到古希腊诡辩家普罗塔哥拉的“半费之讼”,无一不是玩弄诡辩技巧的“杰作”;而当代。有典型如辛普森谋杀案的诉讼闹剧。在检察实践中。我们也不时遇到“言必称无罪”的讼者,连谚语都说:“吃搅团凭菜,打官司凭赖”。  相似文献   

5.
1995年10月3日,美国西部名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宣布:经陪审团裁定,加州公民O·J·辛普森无罪。这件举世瞩目,被称为“世纪审判”的谋杀案自此划上了令人震惊的句号。克林顿总统在白宫收看完判决现场的电视转播后,默默无语,沉着脸用红笔在纸上写了三句话,其中的一句是:“我们必须尊重陪审团的裁决,我们的司法制度要求这样。”美国总统在写这几句话的时候,除了面色阴沉之外,我想他的内心多少有点苦涩。号称民主与法制制度最为完善的美国,在审理辛普森谋杀案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有大量证据被指控为犯有双重谋…  相似文献   

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用在辛普森身上再贴切不过.15年前他成功逃脱法律制裁,去年年底又被判入狱.回顾整个事件,且不说辛普森的今天是其咎由自取,单说他从无罪到有罪的过程之曲折,就可以看出美国法律在种族和定罪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引发全国关注的李某某涉嫌强奸一案李某某的新律师发表声明欲替其做无罪辩护,有专家称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的新律师违背职业伦理。
  为犯罪嫌疑人辩护是律师的天职。稍具法律知识的人都知道“无罪辩护”和“认定无罪”是两个概念。律师选择“有罪辩护”还是“无罪辩护”是职业自由。在李某某案的案情基本没有疑点的情况下,选择对其进行“无罪辩护”实际上很有可能产生令犯罪嫌疑人刑期加重的反效果,这只能说李某某家人的选择实在不明智。人们因此而迁怒于律师的“职业伦理”,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8.
唐律中典型的“无罪”是一种法律评价结果,相关内容皆出现于“义疏”,表达的含义是针对特定行为人无具体刑种与刑等的适用。此种表述形式及其表意特征形成于唐代制作“义疏”的过程中,但与简牍秦汉律令所见相关术语仍有比较明显的渊源关系。唐律“义疏”中的“无罪”多用作解释“不坐”与“勿论”,意图在于“更新”甚至“替换”沿袭前代而来的立法语言,由此实现立法者的特定意图。“无罪”包含的理论旨趣说明立法者自发产生了针对行为人进行多层次评价的理论追求,但“义疏”中以“无罪”对相关术语的解释一方面以其表意为限度,另一方面也无法超越传统刑律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9.
无罪辩护过多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的同志在报刊上或在与律师交谈中抱怨甚至责难律师在担任辩护工作中过多地进行无罪辩护。对滥用“无罪辩护”笔者同样持有异议,但如果对近来无罪辩护率的提高横加指责,则本人不敢苟同。律师在辩护工作中必须慎用无罪辩护,如果滥用,不但无助予辩护效果,相反地还会给检察院和法院带来困扰,甚至会放纵犯罪。应该说绝大多数律师是慎用无罪辩护的,不少律师还不敢贸然涉足这一险区;律师事务所也都有作无罪辩护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和对难于决定是否进行无罪辩护的案件请示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再加上律师介入刑事案件时间过程一般只有…  相似文献   

10.
在“疑罪从无”原则从纸面逐渐落地的背后,是刑事司法参与者的专业化. 因为专业化,刑事辩护律师曹夏博的无罪辩护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的“不枉不纵”理念产生“化学”反应——一起故意杀人案由死刑改判无罪.  相似文献   

11.
吕斌 《法人》2008,(2):27-29
判三缓四的“牢狱之灾”,让孙大午成为了“挑战”制度缺陷的先行军。一句“我无罪,但我服法”正代表了他的无奈,那也曾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吕斌 《法人》2009,(2):18-18
判三缓四的“牢狱之灾”,让孙大午成为了“挑战”制度缺陷的先行军。一句“我无罪,但我服法”正代表了他的无奈,那也曾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毒树和毒果     
毒树和毒果□王达人在轰动全美的辛普森案中,辛普森的辩护人之一、美国著名律师德肖维茨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有毒的树上只能结出有毒的果子。”用法律专业性的方式,可表述为“错误的程序只能导致错误的判决”。这句名言,反映了一种程序重于实体的法学思想。我国《刑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断案官吏判错案件是要受到刑罚处罚的.断案时,把无罪者判为有罪,或轻罪重判,称为“入罪”;把有罪者判为无罪,或重罪轻判,称为“出罪”,合称“出  相似文献   

15.
发回重审后改判无罪的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第四款对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规定了两种情况:“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的,作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最高人民...  相似文献   

16.
杰里·辛普森所著的《大国与法外国家:国际法律秩序中不平等的主权》从两个视角,即“大国”①、“法外国家”进行研究.对于辛普森提出“大国”的定义是否确切,“主权平等”的分美是否确为“形式平等、立法平等”、“存在平等”,“法外国家”不合法性论证,“合法化霸权”各种“合法化”论证等做出评述.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14日下午,顾雏军高调“复出”。他头戴一顶写着“草民完全无罪”的纸帽子,出现在一场专门为他个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侦查、起诉部门出于指控犯罪的需要对无罪证据多不移送。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律师的介入、庭审方式的改革加大了侦查、起诉的难度,更多的同志认为无罪证据不宜移送。笔者认为无罪证据也应随案移送。1、从认识证据的角度看,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认为无罪证据不宜移送,实质上是在有罪推定思想的支配下指控犯罪,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2、从收集证据的角度看,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  相似文献   

19.
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中,当被告人不认罪时,律师虽普遍采纳“如果有罪”的辩护逻辑,但却无法克服无罪辩护和量刑辩护之间的矛盾。律师的庭前准备和庭审的资源分配都显示出无罪辩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量刑辩护发展,同时,后续的量刑辩护意见既无法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对被告人的保护,也会冲击先前无罪辩护的效果。两者的紧张关系需要按照一定的思...  相似文献   

20.
在一篇报道云南孙万刚死刑改判无罪案件的文章中,最高人民法院刑审庭一位庭长认为,“疑罪从无,无罪放人”是审判机关一种理想的追求。具体到个案时,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