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性本论——独特的本体论诠释 胡宏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命题作出了新的本体论诠释,提出了“性为大体”的本体论,使得湖湘学派有别于天(理)本论的程朱学派,也有别于心本论的陆王学派。 在先秦,“性”即人性,具体说来,有的指人的自然属性(荀子),有的指人的社会属性(孟子),从而奠定了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探讨人性的基本理论模式。宋以来,思想界  相似文献   

2.
“无善无恶”与“至善”是阳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阳明学不可忽略的论题。二者非但不是矛盾的,而且在逻辑上更是关涉的。这在于二者所指向的内容不同,对之言说时所使用的范式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从“心统性情”的视角来看,“无善无恶”一句是对心体的阐发,而“至善者”一句则是对性体的释义,二者相辅相成。从“未发已发”来看,“无善无恶”是心体的未发状态,“至善”则是心体的已发状态。从“体用”的论域而言,“无善无恶”乃是从体上讲,“至善者”一句则是从用上说,后者昭示着前者,即以用显体。阳明从上述范式论述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对理学内涵的丰富,更是对其心学境界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朱汉民 《求索》2022,(3):73-82
胡宏通过碧泉书院实现他的师道理想,完成他的道学建构,开创了湖湘学统。胡宏往往以“体用”表述“道”的内涵,其中包含的双重思想结构值得进一步分梳。一方面胡宏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论道之体用,作为道之体的性是形而上的终极存在,作为道之用的心是“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另一方面他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论道之体用,提出“仁其体,义其用”的论断,仁是儒家文化价值之体,义是儒家革新政令之用。把握好胡宏道学体用的双重意义,能够更加完整地理解道学的丰富思想内涵与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载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气一元论为前提论证天性,以“诚”作为天性的道德规定性,为道德本原提供了本体依据;在人性论上区分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对人性之善进行了合理性论证;最后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贯通人性与天性,构建了以“和谐”为特征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载认为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复归至善的天地之性。而要回归天地之性,既要"继善成性",又要"变化气质"。"继善成性"就是要保存、继承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集义"、"养气"是人性修养的基本工夫,通过"集义",养得"浩然之气",就能与天为一,成性成圣。  相似文献   

6.
王慰 《求索》2010,(4):118-119
张载以"虚"为本;以"气"为用,在"虚气相即"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人性"二层"说——"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其中源于太虚本体的"天地之性"是人的本性,它具有永恒、普遍、不变、至善、潜在的特征,它规定着人之为人,是人的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根据;禀"气"而成的"气质之性"是人之现实的自然属性,它是造成现实世界个体人性差异的原因和根据。人性二层理论说明了主体人性发展的多维向度,这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富有创见的表达,它内在地包含着对“谁的幸福”“何为幸福”和“如何幸福”三个问题的自洽回答。对于“谁的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强调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而且强调了人民的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使“幸福”的主体在新时代得到更为明晰和现实的显现。对于“何为幸福”的问题,它呈现了幸福的理想之维、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语境中创新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全部内涵。相应地,对于“如何幸福”的问题,它的思路是从幸福的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着手,构建通达幸福理想之维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层面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滞人民幸福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人们在个人层面通过实践和奋斗去追求美好生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市场,总“板着个脸”,让市场主体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近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来自企业的报道”专题节目,三、四位优势企业经营者异口同声:市场就是超越 好一个市场就是超越!岂岂两字,蕴含内容深刻而独到。大家都上“清一色”产品不是超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才是真正的超越;“什么有效益就搞什么”不是超越,效益好又占市场制高点,没有追风赶浪之嫌,才是真正的超越;盯住眼前的市场见热就上不是超越,预测明天市场开发潜在的需求,一展先见之明才是真正的超越;一味实行产业拼盘、产品扩能,市场并未打开不是超越,发展规模经济又追求经济规模,使规模与市场同步扩大才是超越。  相似文献   

9.
胡宏是『超善恶论』者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湖湘论坛》2001,14(1):87-89
学界一向以胡宏为性无所谓善恶论者,认为在胡宏那里,“性”是一个不包含善恶意味的中性词。如说他“既不同意性善论,又不同意性恶论”①,或说他“公然宣称: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是错误的,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②还有说他“在人性上,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又不赞成荀子的性恶说和扬雄的性善恶混说,而是赞同和肯定其父胡安国的性超善恶论”。③这是自侯外庐《宋明理学史》问世以来学者的共识。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会,其根本原因,乃在于沿袭了朱熹对胡宏的性论的误解。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李明 《理论月刊》2007,(3):38-40
善,就是源于人性所驱动的、以实现整体普遍利益和个体福利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性的和谐状态。实现“善”的最佳途径就是“互助与利他”。社会中的贫富分化是极端利己主义所引致的竞争结果;而社会中的济贫扶贫则是互助与利他驱动的平衡倾向,其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善。济贫扶贫的伦理基础是互助与利他之“善”所广涵的众多伦理学次生概念。  相似文献   

11.
湖湘学的奠基者是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寅儒佛邪正之辨,是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的,他守儒家三纲五常而辟佛不忠不孝,违背伦理道德;不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而以万物皆空;反对佛教三世轮回说等。胡宏思想路线,是其对父兄胡安国、胡寅“心与理一”思想路线的继承和阐扬。正由于胡宏的道性形上学的本体学的哲学个性和特色,而为湖湘学奠基,并为湖湘学与程朱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奠定基础,与其学生张拭哲学思想发展开出新的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12.
组织建设     
“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  相似文献   

13.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大体如下: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是心之本体;四是仁是道德规范之总纲。本文旨在探讨“仁”范畴的结构与内涵,以加深对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理念真实意蕴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汉文字,这块横亘古今的“活化石”,笔笔画画中无不显示出它对汉文化的观照对应,透露出汉文化的内在活力。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构成了文化的表征,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汉字的这些特点。一、宇宙特性与多域价值从内在结构来看,汉字具有广包容性和强应变力的特点,这使得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空限制,显示出它无比强盛的生命力,为众多民族所共同接受。由于汉字所具有的“图纹”性,它克服了世界文字在由“象”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进化中所带来的涵盖指数不高的  相似文献   

15.
张海翔  袁国友 《思想战线》2000,26(5):118-120
今天欧美所奉行的"第三条道路”,实质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的政党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第三条道路”宣扬淡化意识形态的对抗,标榜要超越传统的"左”或"右”的政治概念,走一条非左非右但又不是中间的道路.因此,"第三条道路”比之传统的西方"左”或"右”翼政府,确实有些新意,它不公开以主义、党派之争为重点,而以关心每个人的利益之名赢得选民青睐,其本质是政治思想的改良主义与哲学思想的实用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道艺论”所涉及的主要是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其中“道”是文艺本身的道 ,主要是文艺创作之道。而“道艺论”奠基于庄子 ,庄子之“道”是自然之道 ,庄子的自然之道就是生命之道。因此 ,中国古代的文艺之道就是生命之道 ,文艺创作就是创作生命意象。生命怎样诞生 ,文艺就应当怎样创作。  相似文献   

17.
蒋政 《岭南学刊》2014,(1):22-2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个核心,归结起来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同等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而只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基本权利平等、发展机会与报酬平等、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比例平等。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共同富裕在第一层次上有被动性,在第二层次上有虚伪性,在第三层次上有不彻底性。真正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7,(2)
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内圣外王的源起,小我即修己以敬,它阐述的是个人仁心与仁德的修养;另一个部分是小我与大我所趋同的方面,它关注的是小我的基本要求符合大我,为二者同一取得了可能性;第三个部分是小我向大我过渡的内在必然性,它表现的是孔子的为己之学在小我,而小我贯通大我,即内圣外王之道是希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19.
二程对孟子的性善说的理解是不同的。程颢以告子的"生之谓性"为前提,认为"性即气,气即性",将孟子的性善之性看作气质之性,属于后天已发;而程颐则认为孟子所论是"穷本极源"之性。程颢指出"人生而静上不容说",为其将孟子所论之性视为气质提供了佐证,从而为朱熹所继承,朱子提出理为"性之本体"一说;而程颐对牛马之性与本源之性的划分则为湖湘学派所继承,张栻对于性之"不容说"做出了新解,维护胡宏的性本之论。  相似文献   

20.
陶俊  张俊岳 《求索》2011,(5):130-132
南宋初期理学家胡宏的心性哲学体系,继续了洛学南渡之初的心学化趋势,试图对洛学心学化过程中有体无用的缺陷进行纠偏。胡宏在本体上抽空了先验性的性善内涵,将善归诸于后天心体操存的结果。这种由心至性的心性关系,与二程洛学思维进路恰是一个头脚倒置。由此,心体承担了道德主体自我提升与道德准则客观化寻找的双重任务;胡宏的心性之学也因之成为了当时最强调实践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