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界奇才,曾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留给人们最大的遗产是什么?我以为不是他的亿万家业,而是他的座右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精读细品这24个字,让人感触很深,深受启迪,从中可以窥见荣毅仁运筹帷幄、纵横驰骋、雄才大略的一生。“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或个人做什么事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定位要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作…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4.
荣毅仁的座右铭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杰出代表、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遵循一生的座右铭却一直响在我的耳边:“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据说,这两句话,曾是荣毅仁父亲荣德生为无锡荣家梅园撰写的一副楹联,并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从父亲的嘱托和期盼中,荣毅仁发现了人生的真谛,因此便子承父志,把这幅对联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荣毅仁何以对这副对联情有独钟?因为这24个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  相似文献   

5.
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王军曾跟部下交流过自己的“远大志向”,退休后找个高尔夫球场做草坪师,他所领导的中信旗下有六块高尔夫球场。7月27日,王军因为到了65岁的关口正式离开自己工作了27年的中信集团。曾是中信董事长自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1979年创办中信这个窗口公司始,王军  相似文献   

6.
<正>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每一想起周恩来总理的知遇之恩,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一个重大法宝。1996年新年伊始,正是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20周年的日子。荣毅仁在他的办公室满怀深情地说:"总理是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典范。他亲自做统战工作,诚挚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运用裕如,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7.
声音     
《党课》2007,(1):125-125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曾任国家副主席,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荣毅仁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力决定国家治理绩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取得的根本保证。不忘初心的政治定力保证中国共产党取得和增强执政合法性,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各个关键节点上做出正确决策;解放思想的政治勇气保证中国共产党敢于进行独立思考,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和僵化思想的桎梏,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理性与进化理性兼容的政治智慧保证中国共产党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改革的方式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用中国模式创造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为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邓小平决定广纳贤才,人尽其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便与叶剑英商量,准备请荣毅仁出山,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荣毅仁、胡子昂、胡厥文、周叔弢、古耕虞五位原上商界人士。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世界政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党的领导是最大政治秩序,人民当家作主是组织起来的政治参与,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政治发展的有效保障,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1993年3月2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 一个举国关注,世人瞩目的时刻。2931名人大代表将作出一项庄严的选择。 18时许,大会主持人胡锦涛宣布: 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荣毅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3月28日,全国诸家大报在二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荣毅仁的照片;新华社北京3月27日专电,公布了荣毅仁的简历,短短的400字概括了他走过的漫长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2.
陈中奎 《前线》2023,(1):45-4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治理优势。从治理主体、治理价值、治理效能等方面来考察,这些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基于这些显著优势,我国治理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杰出代表、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遵循一生的座右铭,却一直铭记我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4,(1):F0004-F0004
中国中信集团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创办的跻身世界五百强行列的国际化大型跨国国有企业集团,目前拥有44家子公司,总资产3.7万亿元,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他服务业领域。中信银行是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是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11):33-3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不懈奋斗的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是一场在制约条件最多的地区进行的重建活动,创造了"玉树速度"和"玉树奇迹",再次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这种国家力量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人民军队在抢险救灾中砥柱中流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经济的、体制的、社会的巨大力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一百年来,我们党站在引领时代前进和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潮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以深邃的大历史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三者之间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实现了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讴歌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全面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全省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湖北政协》编辑部拟开展“同心百年路奋进谱新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欢迎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党政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踊跃撰稿、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王顺利 《新长征》2009,(8):17-19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到阔步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伟大实践,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后,已经走过了95年沧桑岁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奇迹,以历史实践向世人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跟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