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罪犯的释放是调节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枢纽,对罪犯释放制度的科学设计和有效落实是社会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古代罪犯释放中的暂行释放和具保释放,民国时期罪犯释放的出监教育和安全管控,新中国罪犯释放的留场就业和安置帮教等史料的梳理,考证我国罪犯释放的变迁过程,提炼历史上罪犯释放中的改造效果、释放方式、出监教育、刑释安置...  相似文献   

2.
开展罪犯风险性评估工作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戒备监狱建设的需要,是帮助罪犯重返社会,防控重新犯罪的需要。从入监、服刑中期、出监三个阶段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具与方法、评估结果的使用等角度,建构监狱罪犯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内容体系,便于基层监狱罪犯风险评估工作在一个规范的体系平台进行操作,提高罪犯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益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出监犯是指在劳动改造机关服刑改造即将刑满,余刑在三个月左右的罪犯。罪犯在劳改机关直接改造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入监教育)、中期阶段(常规改造),后期阶段(出监教育)。将出监犯集中起来单独编队(组),根据劳改机关改造罪犯的目的要求,及出监犯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出监教育,是整个改造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改造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重视和尽量搞好出监教育,为社会输送遵纪守法的公民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色彩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色彩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学科,在预防和抑制犯罪及改造罪犯的运用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犯罪心理与色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揭示色彩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深刻内涵,探索色彩心理学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特殊作用,对实现罪犯人格复苏、回归社会的目的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出监教育是监狱机关为使即将刑满出监的罪犯能够巩固改造成果,确保改造质量,而集中一段时间所进行的专门教育。它是改造验收环节,是罪犯在执行刑罚期间接受教育改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改造不好的罪犯来说,也是一种补课教育。通过出监教  相似文献   

6.
罪犯在服刑后期难管难教,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偏差,是目前监狱工作面临的一个 突出问题。缺乏激励和制约措施,指导思想不明,轻视罪犯后期改造,未设出监狱教育机构以及监 狱体制的根本制约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在押罪犯是没有正当防卫权的。理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劳改干警的不法侵害行为不得实施正当防卫,这是由劳改机关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在押罪犯在监内严格受到监规纪律的约束,不准打架斗殴,发生矛盾时须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承认在押罪犯有正当防卫权,会引起监内较大的混乱。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因为这种认识只是片面地看到劳改机关工作特殊性和执行监规监纪的需要,忽视了法律赋  相似文献   

8.
科学认识罪犯,理性界定现阶段罪犯改造质量和改造质量评价标准,树立全新的改造目标,把塑造良好的社会人格、实现罪犯的顺利回归、推进社会和谐作为当代监狱社会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改革现行监狱行刑方式,构建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是现阶段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罪犯矫正理论要求通过对罪犯进行专门的、有效的矫正工作,促进其适应社会,最终回归社会。传统的封闭式监狱矫正模式,已无法适应城市化社会的发展,因而监狱对罪犯的矫正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依据中国特有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实现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罪犯矫正的社会化和矫正手段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罪犯计分考核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版《监狱计分考核罪犯工作规定》实施以来,对罪犯计分考核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监狱基层单位在执行《监狱计分考核罪犯工作规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如何完善罪犯计分考核制度,推动新版计分考核工作稳步实施的同时,要正确执行刑罚,特别是增加病犯的刑罚体验度,回归监狱本身的性质和定位,体现法律的权威,为切实有效改造病犯,全面履行监狱职能、维护监狱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同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把罪犯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并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是中国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任务。监狱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特殊领域,保护人权切不可忽视对服刑人员的保护,研究人权问题切不可忽视对罪犯人权的研究。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工作是中国人权保障的一个强项。  相似文献   

12.
同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把罪犯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并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是中国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任务。监狱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特殊领域,保护人权切不可忽视对服刑人员,研究人权问题切不可忽视对罪犯人权的研究。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工作是中国人权保障的一个强项。  相似文献   

13.
罪犯心理矫治可以预知危险,消除隐患,探寻规律,为监狱超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稳定监内改造秩序,指导安全防范工作,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可以修正罪犯模糊认知,把握罪犯心理特点,帮助罪犯调整心态,应对服刑期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应对刑释后社会生活,切实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创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管理和监狱管理创新以及"治本安全观"的相关要求,明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进一步发展战略、加强心理矫治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相对完善和科学的心理矫治运行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和利用社会资源,全力提升心理矫治工作效能,全面挖掘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跃升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推进社区矫正进行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最有现实意义和社会贡献的一项工作。具体而言,应从矫正方法、矫正策略等方面予以监督,并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的新模式,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保障刑罚的执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包括罪犯在内的人权保障问题成为我国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监狱工作的重点正从惩戒犯罪向改造重塑方向发展。9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技术等心理学方法引入我国监狱系统中并得到广泛应用,以心理学理论为背景的罪犯改造实践不断发展。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论证罪犯改造问题,阐述罪犯狱内需要的满足情况,为建立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导下的改造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拟释放出狱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从法律意义上讲,他们仍然是法律程序执行中的罪犯,仍然是一个由监狱执行刑罚的不自由公民,但从社会管理角度看,他们即将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罪犯改造思路去监管和教育他们,势必对拟刑释人员出狱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对其模拟回归社会后作为社会公民进行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拟刑释人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7.
狱内罪犯的自杀是严重影响监管安全的恶性事件,并可以引发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从心理学干预的角度出发,对狱内自杀事件的后续处置工作,主要应采取发现罪犯自杀迹象时的心理学干预方法,自杀事件(已遂或未遂)发生后对自杀未遂者、周围的工作人员及其他罪犯的心理学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罪犯危险性的评估,是监狱工作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对罪犯危险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罪犯危险性评估体系,以运用到对罪犯危险性评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劳动改造是中国监狱工作的特色之一,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从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角度,对罪犯消极怠工,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不遵守劳动纪律,长期装病不劳动,故意制造事端破坏生产秩序等抗拒劳动改造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是解决罪犯抗拒劳动改造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恢复性行刑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包括对罪犯的再社会化,对罪犯社会谋生技能的训练或修复,对罪犯健全人格的修复和教育,对罪犯社会道德与良知的恢复等。恢复性行刑所涉及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服刑罪犯、受害人以及社区公众。为此,恢复性行刑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尊重、和谐、安全、健康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