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提高出监前罪犯的回归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罪犯出监后安全稳定地回归社会是回归工作的基础和立足点,也是有效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但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罪犯回归工作还十分缺乏。在心理学视野下对罪犯回归问题进行省思对我国的罪犯回归工作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解决刑释人员的经济需求,还可以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刺激,增加他们与社会的联结,减少他们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法律对刑释人员的就业限制有着一定的现实社会心理和犯罪预防实践依据,但对所有刑释人员不加区分地如此限制显然有失公平。境外一些国家对刑释人员的前科歧视情况或进行立法予以明确禁止,或设立一定条件下的前科消灭制度。所以,针对刑释人员的制度困境,在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刑释人员的同时,还要寻求制度完善的方式加以破解,即建构刑释人员风险评估制度、废除前科报告制度、建构前科消灭制度、完善政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主要以刑释人员为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刑释人员的生活、就业等方面.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被害人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作为与刑释人员有着特殊关系的人,被害人的参与不仅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过程有着重大影响,而且是被害人自身权利的体现.被害人的参与主要表现在被害人的知情、监督、被害恢复、受保护等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同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把罪犯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并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是中国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任务。监狱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特殊领域,保护人权切不可忽视对服刑人员的保护,研究人权问题切不可忽视对罪犯人权的研究。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工作是中国人权保障的一个强项。  相似文献   

5.
同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把罪犯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并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是中国改造罪犯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任务。监狱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特殊领域,保护人权切不可忽视对服刑人员,研究人权问题切不可忽视对罪犯人权的研究。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工作是中国人权保障的一个强项。  相似文献   

6.
制订《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的的背景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需要从政策层面纵深到法制层面,从浅层次的政策调整发展到深层次的制度安排。本文对《刑释人员同归社会保护法》的制定,从保护对象,保护内容和法的执行三个方面,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体系的必要性。(一)构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体系,有利于回归社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正进行着相应的变革,社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不规范、不科学现象较为普遍,如在安置工作上,传统的主要由当地政府安排刑释人员就业的做法无法有效施行,大多数刑释人员的就业取向于自主选择,定位于自谋职业、自找门路,从事个体…  相似文献   

8.
受监狱文化浸染的刑释人员从单一、规训的文化场域进入多元、选择的文化场域,会受到差异文化的冲击。由于文化的惯性作用,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回归社会后处于融入的困境之中。当融入的困境强烈地作用于行为人时,刑释人员重操旧业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为了降低这种可能性,监狱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监狱良好的改造环境,尤其是监狱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主文化衔接且应倾向于培养服刑人员健全的人格;政府应该改革监狱行刑方式,在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前设立"文化缓冲期"作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适应准备阶段,对他们进行恢复性帮助,培养其融入社会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罪犯劳动刑罚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有关规定,导致罪犯劳动的保障性缺失,并引发监狱劳动改造质量降低,诱发犯罪尤其是重新犯罪发生的严重后果。建立特殊的罪犯劳动保障制度,是将解决刑释人员生活问题的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前置到罪犯服刑劳动期间,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预防重新犯罪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入落实“首要标准”,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关注刑释人员回归保护、救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其顺利回归主流社会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刑释人员归正保护需要探究回归心理机制,内化刑释人员的主流意识;构建回归过渡机制,启动重返社会工程;设计人格恢复制度。展现回归社会的自然法原则;探索前瞻保护救助机制,寻求安置帮教的长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罪犯权利是罪犯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就判处自由刑的罪犯而论,罪犯作为人,享有基本的人权;罪犯作为一国公民,享有未被剥夺的公民权;罪犯作为被矫正对象享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权利。罪犯权利是人类权利的一部分,尊重罪犯权利就是对人类权利的尊重,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实现,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试论罪犯权利的来源及其法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罪犯权利是罪犯法律地位的重要内容 ,就判处自由刑的罪犯而论 ,罪犯作为人 ,享有基本的人权 ;罪犯作为一国公民 ,享有未被剥夺的公民权 ;罪犯作为被矫正对象享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权利。罪犯权利是人类权利的一部分 ,尊重罪犯权利就是对人类权利的尊重 ,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实现 ,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是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 ,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 ,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犯人服刑期间 ,监狱及有关部门要做好对罪犯的思想改造、技术培训和接茬帮教工作 ;出狱后更应注重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以及对未成年刑满释放人员的特殊保护。目前我国已制定许多法律法规 ,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保护 ,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人文情怀是未成年刑释人员法律保护的固有属性 ,未成年刑释人员法律保护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主要有解读、交流、宽容、维权、关怀等内容 ,未成年刑释人员法律保护要达到好的效果 ,主要取决于法律法规、社会导向、工作机制的人文情怀体现及未成年刑释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罪犯劳动报酬,科学规范,加强对罪犯劳动报酬的管理是监狱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激励罪犯改恶自新、有效降低刑释人员再犯罪率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举措。坚持问题意识、社会视角和战略眼光,全面深刻认识罪犯劳动报酬的法定性,遵循罪犯劳动报酬的适度性,不仅有利于解决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更是推动监狱惩罚改造职能全面实现的要旨。  相似文献   

16.
罪犯释放和安置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尽管目前法律有所规制,但存在不少问题。在释放方面,现行法律对释放的类型规定得不够全面,罪犯释放后凭释放证办理户籍登记已经不合时宜,路费发放缺少制度规范,特赦尚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释放衔接还缺少法律规制。在安置方面,政府帮助安置与时代要求不相吻合,过渡性安置实体数量明显不足,缺少民间性质的回归保护组织,前科报告制度影响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就业。针对罪犯释放和安置存在的问题,亟待从立法层面予以规范,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工作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需要在建立未成年犯执行刑罚的法规体系,对未成年犯采用进入工读学校回归社会方式、建立未成年刑释人员(出狱人)保护组织等方面探索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工作科学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挥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工作在“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是现实的需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制定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法,建立健全刑释人员就业援助系统、生活救助系统,设立前科消灭制度等,是我国完善刑释人员社会保护问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100条旨在建立刑罚信息的自我披露制度,它与刑释人员的姓名变更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以此等规定否决刑释人员的姓名变更权,乃是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刑释人员的姓名变更权同样属于基本权利,唯有人大立法才能限制或剥夺。在《户口登记条例》和《公安部三局意见》均未剥夺刑释人员姓名变更权的情况下,各地公安机关发布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擅自取消刑释人员姓名变更权,此诚显著违反姓名变更法律保留原则。在行政诉讼中,法官理应对地方规范性文件实施合法性审查,而不是直接据此判决刑释人员无权变更姓名。刑释人员申请姓名变更,这是其重塑自我的一种表现,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实现再社会化。从立法到司法,均应有条件地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二是提前介入建立帮教反馈机制;三是创建刑释回归社区保护机构;四是教习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五是制定和完善刑释人员安置教育的法律法规;六是增大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