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老家安平镇     
胡玥 《人民公安》2014,(2):30-32
我的故乡安平镇,就是历史上发生过“安平事件”的那个镇子。小时看《停战以后》,最自豪的是电影里有我们安平镇的镜头。  相似文献   

2.
那个晚上的影片好像是南斯拉夫的《桥》,他正要走进电影院,一个青年拦住了他。那个青年看上去很焦急,说:“大哥,售票处已经买不到票了,您能把手中的票卖给我吗?”他一愣,有些为难。青年的脸色黯然,“要不是为了母亲,我也不会麻烦您……”“你母亲?”“是的,我们从乡下来,我想领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那个饱尝人世间最落魄、最艰难的滋味,从而磨练和完善了自己人生观和意志力的王启明,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以为,这只是艺术对现实的一种提升和夸张?可是,“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中国自费留学生的打工生活,比起王启明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呵!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说这话的人,就是在加拿大中华商会2006年杰出华商评比中,荣获本年度创业精神奖的马开廉先生。  相似文献   

4.
“上海姑姑,上海姑姑,此刻几点钟了?”每当黄昏,总有一个黄毛丫头,身背一只黄帆布书包,经过我们村学校东侧的桥头,若是能看到一个衣着打扮特别好看的女人,她便迎上去,甜甜地嚷起来。呵呵!那个压根儿不懂得时间观念的毛丫头就是我。那个“上海姑姑”是我的一位在上海工作、正回乡探亲的远房亲戚,  相似文献   

5.
苦脸面对法国菜张玫从我们这个以“吃”闻名的大国,到人家那个以“食”获誉的友邦,免不了要苦脸面对法国大菜。初到法国的一个月,没有了米饭、面条,每天都是面包、奶酪、牛羊肉,真把我吃怕了。当时“祖国”的概念几乎等同于面条、饺子和我爸做的红烧肉。可是刚刚到国...  相似文献   

6.
我是外地人,是从大山中来的,也就是城里人所说的“老塔儿”和“土老冒儿”。因为我是“老塔儿”,见到的多是冷面孔,经历的冷遇更不必说。我当了保安消防队临时队长后,每天吃完中午饭都要到收发室去拿《天津日报》和《天津石化报》。日久天长,和收发室的收发员大姐们也就很熟悉了。收发员大姐们对我很客气,每次拿报纸时都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或说一句“吃完了﹖”时间一长,大姐们一看见我向收发室的窗口走去,她们就把分好的报纸拿在手里,微笑着等我。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平常的,但我却由衷地感激。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  相似文献   

7.
看了《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大片,我在被那个悲壮不已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对悲剧提出的安全警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久前,读到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关“泰坦尼克号”巨轮“夺命钥匙”的报道,更加深了对安全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读箴记言     
古人有箴文,其内容是属规劝、告戒的性质,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篇中所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箴石也。”若从文体而论,除少数韵文外,大多可归之于散文之列。我之所以爱读箴文,原因有二,一是觉得箴文命意典雅,气势宏伟,是道德之规范;二是从读箴文中,既能见作者胆识之卓见,又可辨识那个时代中君臣的情操修养与时政优劣。箴,有所谓“官箴”、“私箴”两类。“官箴”,义在补阙匡弼;“私箴”,义在自警自戒。这两类箴文中,都有千古名篇。载录于《左传、襄公四年》的“虞人之箴”,就是一篇最早最完整的箴文。刘勰说…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走在路上——读女作家蒋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瘦弱的人生命力更强,否则,你无法解释蒋韵的那个二百余万字。读着她的五部长篇:《栎树的囚徒》、《红殇》、《谁在屋檐下歌唱》、《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三部中篇:《上世纪的爱情》、《鲜艳的季节》、《完美的旅行》;两部小说集:《完美的旅行》、《现场逃逸》;一部散文随笔集:《春天看罗丹》。想着她曾获过的“上海文学奖”、“山西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和日前获得的“小说选刊优秀小说提名”(《完美的旅行》),“2000年中国优秀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五位”(《一点红》)排列情况,你不由地感叹,不肯…  相似文献   

11.
陈志武的“天问”与荀子的思考 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2010年出版了新著《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的书名实则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性的“天问”。在该书的自序里,陈志武谈到:“在我的老家湖南,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把老少留在家乡,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日复一日,一年到头就是为了一份糊口的收入,没有剩余财富,在温饱的边缘上活着。”  相似文献   

12.
周迅在电影《保持沉默》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她说:“我为什么做辩护律师,不是为了帮罪犯脱罪,而是通过我们努力地帮嫌疑人辩护,才能促使控方和警方不断地去挖掘真相。”没错,辩护人就是那个在追寻真相、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砝码。  相似文献   

13.
“你好!你侵占机动车道,已经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每天都是这样走的,也没见出什么事。”  相似文献   

14.
每天早上公司的展会上,曾勇和他的员工都会唱《感恩的心》这首歌。曾勇如今已经是三家珠宝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了。站在15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望着窗外高楼林立的城市,曾勇对我说:“一个人的成功算不了什么,只有帮助更多人创业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因为我深深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我正在狱中。在那是非混淆的年代,将我送进牢房的理由是:保护性拘留,因我自杀过两次。尽管是在牢房,但我反而感到比在所谓救死扶伤的医院禁闭室轻松得多,只要我不交头接耳,不违反狱规,再没有人向我吆喝狂呼。的确如此,我碰到了好人。我提出要书及纸笔,看守长立即答应了。这样,每天天一亮,除了洗漱、放风、午休外,我就安静地读书,决不浪费大好时光。我喜爱文学,1956年《人民文学》发表过我的“总有一天”,作家出版社发行了单行本。但在那个年代,我只有雄文四卷及字典为伴。四卷阅完了,就阅字典(…  相似文献   

16.
上大学那阵,总听人说起《人民公安》杂志,由于图书馆没有订这本杂志,也就无缘一睹风采,惟一知道的就是这本杂志是公安部主办的刊物。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人民公安》杂志是在实习的时候,那年我有幸到安徽省公安厅宣传处实习,每到月初,就能看到心仪已久、飘着墨香的杂志,大方中包容着秀气,严肃却又不流于世俗。“卷首语”、“新闻调查”、“芳星园茶座”和“原野”这些栏目无不昭示着编辑记者们的慧眼和匠心。由于当时我在实习的同时,还要到学校上课,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琢磨杂志,因此这时与杂志的亲密接触也就停留在“看”的程度上…  相似文献   

17.
吾日三省吾身龚林儿“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从三方面来反省自身的行为。此语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科?与朋友交而不信科?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的意思是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出主意办事后,有...  相似文献   

18.
克艾文女士教我学英语过六年兵,1965年从部队复员以后,参加了一个为期15个月的英语强化班,然后就被分配到《中国建设》杂志社,也就是现在的《今日中国》杂志社。那时候我们九个人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办公,我每天从早到晚坐在角落里打字,屋子里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中国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蝉鸣荔熟时节,我来到从化采访,正赶上一年一度的荔枝节。在那个杨朔写出了《荔枝蜜》美文的从化,在那个生长着苏东坡慨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美味的从化,除了沉醉于荔枝的鲜甜幽香之外,更使我惊诧的便是从化的绿色了。比起朱自清笔下梅雨潭的小家碧玉似的“女儿绿”,从化的绿自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清晨,从我居住地的窗口远望,流贯从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爱看动画片和武打片,那多有意思呀,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聪明的小老鼠把猫要得团团转,真有趣。再看那些武打片,那些“功夫人”多棒呀,会飞檐走壁,能靠“功夫”打天下。我还想,自己要是也能有一身功夫就好了,这样,不但谁也欺负不了自己,而且还能见义勇为,帮助其他弱小者呢。但自从观看了爱国主义影视片后,我可变了。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真正值得我们观看、学习的影片。我先后看了《红孩子》、《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党的女儿》等优秀影视片。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