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赵广志 《人民公安》2011,(16):37-37
在我玩木头枪的时候,邻家张叔是公安特派员。他在我懵懵懂懂的幼小心灵里,就是一个大英雄。  相似文献   

2.
绿岛小夜曲     
也许我是一个早熟的孩子,第一次听邻家大哥唱《绿岛小夜曲》时,尽管我还只有六七岁,就被歌声中流露出的美丽与淡淡的忧伤迷住了。明净的月光,微微的海风,蓝蓝的海水,还有那修长的椰子树的长影,一个刚刚步入爱情季节的男孩在思念一位远方的姑娘,清风流水也成了青春与爱的见证。慢慢长大以后,我也时常唱起《绿岛小夜曲》,虽然并不知道是谁作的歌词、谁谱的曲子,却一直喜欢着它。想像中“绿岛”应该是台湾最美丽的一个小岛,因为它流传着那么美丽动人的歌。 1988年我初中毕业上了中师,我的视野在经历了一次小小的空间转换后空…  相似文献   

3.
秦玲 《协商论坛》2008,(8):61-61
5岁时,适逢中秋,手拿一块月饼去找邻家小妹,想与她分享。不料小妹对月饼一见钟情,抓过我拿月饼的手,连手带月饼一通暴咬。 10岁时,为了替邻家小妹从大胖手中抢回发夹,向庞然大物发起自杀性冲锋,虽然满身落下伤痕,却终于抢回四分之一个发夹,欢天喜地地送到小妹家时,却被小妹的妈妈痛骂了一顿。  相似文献   

4.
父亲     
父亲□尹彦有许多名家都曾以父亲为题作文,父爱是伟大的。请看一位女警官笔下的我的家在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县城,父亲五十年代初到了县公安局工作,当了一辈子警察。我的童年就是在县公安局小院度过的。童年的记忆里满是父亲的影子———高大的身材,刚直的性格,子女的严...  相似文献   

5.
姚同发 《黄埔》2012,(2):68-70
初次听到许老爹的称呼,是在1998年赴台访问的一次聚会上。说实在的,对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儒将,用一个近乎邻家老伯的称呼,感觉上总有点不甚习惯。后来又有几次赴台学术访问的机会,与许老爹有了进一步接触,才发现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称呼,  相似文献   

6.
小城旧案     
60年代后期,全家随父亲下放到江西山区,一去十年,经历了从一个生产队到另一个生产队的几次搬迁,最后落户在了小县城里。我就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那个时候,虽然公、检、法已被“砸烂”,但小城里的大小案件却依旧要发生,它们既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及时的立案侦查,更不可能在媒体上曝光,它们只存在于小城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或是有头没尾,或是有尾没头,一个个就像“无头案”,完全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出现在我懂懂的记忆里的。也因为这样,它们才更显得神秘,富于传奇。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刷,有了丰富的阅历之后,再…  相似文献   

7.
读者表达     
让孩子们得到健康、真实的快乐 贵刊第2期刊登的封面故事《让我们回味的儿时游戏》很生动,很有趣,让我看后感慨万千,把我带回了充满欢乐的童年时光。我感觉确实如贵刊文章中说到的:“几代人的童年几乎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一个时代确实有一个时代儿童娱乐的特点,我的童年是在80年代初期,那时候虽然物质贫乏,但孩子们的娱乐生活却丰富多彩,一张纸、一个玻璃弹球、一个沙包都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钱国宏 《前进》2014,(6):64-64
<正>"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唤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每当儿童节到来之际,耳畔总会响起一首首熟稔的童谣来。那些响彻儿时天空、带着泥土气息的童谣,一次次地把我拽回到童年的原野,让我徜徉其中不知魏晋,享受着天真,品尝着无邪,体味着快乐。小时候,童谣是播种快乐的犁铧。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唱着朴素的童谣,打量着眼里的世界,又以明快的韵律,倾诉着对生活的理解和眷恋。尘世万物,人  相似文献   

9.
尤拉 《今日上海》2012,(6):54-55
法国作家安东尼笔下的小王子曾经感叹:“很多大人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小孩,以至于无法理解‘简单’的事情。”幸好,孩子们总会使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再一次重温童年的简单快乐。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再忙的大人也得陪着孩子找找乐子。亲子时分,现在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我看潘堃     
■“死者长已矣。”潘堃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一个坦荡无忌的英雄,一个淡泊名利的英雄,一个荣辱不惊的英雄,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   我是一个崇拜英雄的人,也试图凭着阅历去诠释“英雄”这两个字的含义。我觉得,英雄,应该是令一个时代骄傲的亮点,应该是亘于天地的一条血脉。   潘堃的意义,于我来说,是人生价值的一个尺度,它没有终点,是追逐信仰的一个方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平庸和怯懦,更见到了自己前进的路。我感谢他给了我感动,更点燃了我渴望成为英雄的理想的火种。   ■面对英雄的伟岸,我们是否更…  相似文献   

11.
箫声咽     
月明风清之夜,小屋独处,自是寂寞,唯读书方可抒怀。耳畔忽听到从风中荡来的幽泣呜咽的箫声,心中便有莫名的感动,虽然那只是邻家电视中传来的很短的一段背景音乐。 身体残疾之后,再也不能到运动场上奔跑跳跃,我喜欢上了吹箫,在箫声中忘却身体的残障,忘却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串门,见到朋友家墙壁上挂着“无为”二字的条幅,是用小篆书成,书风道劲刚毅。但欣赏之余却发现,主人是在以此为座右铭,宣布自己不想干事情、逃避现实矛盾的心意。显然主人把“无为”理解成无所作为、不干事情的意思了。我对朋友笑着说:你的想法实在是对老子“无为”的一种误解。那天的串门,变成了我们对“无为”的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朱德庸 《今日广西》2008,(19):65-65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画漫画刚满20年的我,以前有两种题材从来不碰:一种是动物,一种是小孩。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14.
《英雄》是一面镜子 人们常常叹息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诞生不了英雄也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既然没有生产英雄的土壤,哪怕是雄心勃勃的人也就有了理由自我安慰:我虽然不是英雄,但这不是我的错。更有一些人不但不为做不成英雄而遗憾,反而以英雄为可悲,以崇高为可笑:“我是流氓,我怕谁?”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人们都做不成英雄,或者根本就不愿当英雄,可是几乎每个人在潜意识里又都埋藏着一种“英雄崇拜情结”。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英雄,因而英雄更显得高大而神秘,更富吸引力与震撼性,正所谓“距离就是美”。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拼死搏斗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她们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从内蒙古草原传遍大江南北,她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4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英雄现在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她们始终没有离开生育、养育她们的这片草原,她们把自已当作普通人一样,在内蒙古草原默默地奉献着,奋斗着。前不久,记者带着童年的记忆专程采访了龙梅和玉荣。  相似文献   

16.
刘翔 《人民公安》2023,(22):42-45
身高1.68米的冯逸璇,英姿飒爽,一束马尾更显得干练利落。说起话来那悦耳的嗓音,甜美的笑容让人一看就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邻家小姐姐。她笑着说:“我姓冯,同事与朋友都叫我‘二马姐’。呵呵,我也挺喜欢大家这么叫我的。”回忆起自己怎么会走上从警之路时,冯逸璇说:“这是我和警察的缘分吧!”  相似文献   

17.
此称 《今日民族》2016,(12):56-64
正从露天电影到集体看电视露天电影似乎是兴起于70年代末期的东西,90年代末,露天电影在我出生的小村里还是个奢侈玩意。我是1987年出生的,没赶上露天电影的黄金时期,在1997年后的三年里,我总共看过四场露天电影,之后因为黑白电视的进入,露天电影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村叫萨荣,在滇西北的一个山沟里。我10岁之前,那是听神话和传说的年代,那是阿古顿巴和英雄格萨尔的年代,我的童年和慵懒的小猫一道,蜷缩在炉火边,  相似文献   

18.
蒋红 《人大论坛》2014,(3):48-50
作者手记:当每次面对见义勇为的勇士们,特别是面对那些失去了儿子的父亲、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失去了父亲的儿子们时,我都一次次被见义勇为的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也为他们见义勇为的行为未得到应有的理解、不能享有应有的社会认同和关怀深感痛心、感慨,总希望贵州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依法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作为全程参与条例起草、修改、论证工作的一员,如今我回首条例出台的历程,一路走来深感与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分不开,尤其是立法人们的辛勤付出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9.
乡村评话     
一盏汽灯、一张桌子、一片小钹子、一块惊堂木,只一个人在台上,一场夜戏就这样地在宽阔的场地上开台了。这就是我童年时代的乡村评话。  相似文献   

20.
3月3日那天。听到在美国获得最高荣誉的刑事科学专家、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又一次来到公安大学讲学的消息,我马上想起他在《神探李昌钰》一书序言中的一段话: 我虽然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明星级”的礼遇,但是到中国大陆寻根之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1985年,我回到阔别四十多丰的故乡。当时刚改革开放,交通设施十分落后,生活条件很差,与四十多年前的环境没有多大变化,童年的生活景象重现眼前。离开故里后,我并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誉感,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责任感。我心里想,自己身上流着的血是中国人的血,曾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