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效果是人们对经济活动有效性的评价。评价经济效果,一方面要考虑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劳动消耗。因此,所谓经济效果,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或消耗的资源总量)的比较,即“所得”和“所费”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经济效果,以计算绝对额的形式表示。公式为:劳动成果-劳动消耗=绝对经济效果(这一计算要求单位要统一)。另一种是相对经济效果,以两者相对比例关系来表示(这一计算不必要求单位统一)。公式为;经济效果=(劳动杨果)/(劳动消耗(或消费的资源总量))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它代表一定生  相似文献   

2.
一、直观演示,揭示本质教育学认为,直观演示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如讲商品的概念,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思路,借助图解演示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揭示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商品的概念。二、紧扣要点,注重理解有些概念蕴涵丰富,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达完整。为此,教学时必须紧扣要点,浓墨重彩,着力讲述,学生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如讲政治这个概念,我就紧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三个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高一思想政治课第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的疑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价值规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一些日常经济现象的正确认识。教学中,我从以下地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弄清四个慨念: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计算劳动生产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另一种是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就是要坚持走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之路,展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 1.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节约生产单位产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有的个体内化过程,对于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为此,我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尝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1.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系列自我教育活动于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紧迫感和上进心。例如,在进行初一“珍惜劳动成果”一框内容的教学时,对“劳动成果来之木易”…  相似文献   

6.
经济效益是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一般意义的经济效益,其实质在于节约劳动时间。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一定量的劳动时间表示出来,以占用、耗费的劳动时间同一定量的劳动成果相比较,得出对经济效益的某种判断。然而,需要节约的不仅是时间。目前,尖锐的空间经济问题已呼唤出空间经济学。对空间经济效益的研究,则是贯穿这门新学科的一条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新编《公民》教材第四课“劳动”,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一特点,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教学目的呢?换句话说,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呢?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原有知识水平,把本课三框的教学内容分为解说、诗画、自学讨论、调查、讲授、课外活动等相互独立而又首尾衔接的几个环节,使教学逐步深化,取得了预想的效果。第一框“劳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条件”,理论性较强,是学生掌握下面内容的基础。搞得不好,很容易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乏枯燥之忌,导致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似  相似文献   

8.
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女几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光荣?”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劳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辛勤的劳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华夏子孙的光荣使命。因此,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我结合政治课教学在九五级四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怎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的大讨论。讨论中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c我们的学生80%是独生于女,这些备受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长斯过着“衣来伸手…  相似文献   

9.
“生产劳动”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一目了然,意思就是从事生产的劳动。可是,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生产劳动”却是一个具有特定含意的科学概念。有的人没有弄清这一点,望文生义,竟说马克思对生产劳动这个概念解释得比较“狭窄”,只是从直接生产劳动方面看问题;并强调要大大扩展生产劳动的领域和范围,像流通领域、服务行业、精神文化等活动,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博物、园林旅游等活动,都创造价值,对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因而都应归入生产劳动的领域和范围。这种说法振振有词,表面看来…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厕所概念联合国于2000年提出了“生态厕所”的概念,以减少水消耗为特点,以废物能转变为有用的资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为特征,并且是无臭、安全卫生的厕所。其核心思想是水资源和营养物质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以闭合循环的方式运行,并以安全、经济、可靠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闭合循环,以达到保护和节约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同时实现营养物质资源化的目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报告指出:“发展中地区将近一半人口(25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劳动和劳动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要求学生明确培养劳动习惯和爱护劳动成果(特别是公共财物)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劳动习惯,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教材分析本课三个框题的内容是围绕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这个中心展开的,而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一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要靠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2.
“物质”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哲学常识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使初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学生能够深刻、准确地掌握好这个概念,教师应紧扣物质概念的定义,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知识点。 首先,要重点突破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物质”定义的本质──客观实在。然后,深入剖析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要处理好这个知识点,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运用归纳法,导出“客观实在性”。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总认为“客观实在”是有形的具体之物,难以…  相似文献   

13.
程言君 《前沿》2006,(3):32-38
人力产权是从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角度,对生产力中人的要素的各项权利的界定,可定义为劳动者劳动技能及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利。以人力产权概念代替劳动产权概念和劳动力产权概念,不仅有经济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国企产权改革中职工人力产权的肯定和维护十分重要。利润分享制应该成为重要的人力产权企业实现机制,构成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大概念在知识整合中的作用,关注学科大概念在真实、具体、综合情境中的运用迁移。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是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大概念教学在推进学生把握课程本质思想、掌握学科思维方法和促进知识迁移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一致用”大概念教学,用大概念来统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在“举一”和“致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发展教师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本质性理解和综合性运用,为生活实践和跨学科迁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在初二《法律常识》(下册)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 内容时,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有点深奥玄妙,学生不易理解。甚至 有些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教师也把握不好这个概念,也难讲清楚这个问题。本人对法律 比较感兴趣,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研究法律,也关注“公民的隐私权”这个问题。在这里, 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体会,共同行参考,以利于教学。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的出现和发展是19世纪末的事情。现代各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但 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为公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政治课基础知识训练中,有一种题型叫判断说明题。答题步骤是,首先要求对一个论断、观点或命题判断其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在有些辅助复习资料里,这种题型中所出现的一个论断,往往是把正确的内容和错误的内容混杂在一起,要求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下三例:①“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②“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就是真理。”③“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都是商品。”让学生练习这样内容的题型,本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判明正误时的表述缺乏科学性。一般都是这样表述:“这个论断(观点、命题)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  相似文献   

17.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用“非国有化”一词来表达自己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主张。但是,他们对“非国有化”这个概念不加界定,使“非国有化”一词成了弹性很大的概念。偏爱“非国有化”这一术语的学者,有不少是主张经济学用语要跟国际接轨的,那就不妨看一看“非国有化”一词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的含义。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西方国家右翼政党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公共部门的企业非国有化,即通过各种途径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从公共部门转移给私人。这实际上就是私有化,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就有“非国有化…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专门列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节。应该怎样准确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文希凯:知识产权,通常是指各国法律所赋予智力劳动成果的创造人对其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现实造成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学界曾就此进行过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但始终没有解决问题。所谓的分配不公指的是平均主义、差距悬殊等问题,其实质就是工资与“劳”相脱钩,多劳未必多得,少劳未必少得,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归结起来就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要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劳”的计量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劳”的计量问题才能按劳分配。以往人们把劳动价值论归结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解决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它却解决不了今日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因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往往包含在集体劳动成果之中,而从集体劳动成果之中却无法计量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解决不了“劳”的计量问题。这时,必须从现实出发进行理论创新,证明“劳动具有价值”,说明市场具有计量价值的功能,于是劳动具有的价值就能通过市场得到趋近准确的实现。可见,证明劳动具有价值后,分配不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