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作为集中养育孤儿、弃婴、特困儿童的场所,作为民政部门联系支持社会散居孤儿及其寄养家庭的纽带,在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相结合的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特困儿童供养、儿童收养等政策的施行,有力保障了由政府履行监护人职责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近年来,儿童福利机构开始探索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中新的职能作用,同时加强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建设,推动儿童福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福利机构是民政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窗口,服务对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特别需要关爱的孤残儿童,把这些特殊人群养育好、服务好,是儿童福利机构的职责,而作为记载养育服务工作的档案也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儿童福利机构档案工作水平,促进孤残儿童收养服务工作提质升档。档案办理专业化。鉴于儿童福利机构客观上一定程度存在的以养育业务和具体事务为重,档案工作的办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应认真执  相似文献   

3.
弃婴是普遍关注的社会复杂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加强,抚养弃婴的方式不再单一。当前弃婴的监护养育办法主要有集体供养、家庭寄养、合法收养三种主要方式。这三种方式的照顾形式、方法、管理措施、具体实践及社会效果存在着异同点,本文运用归纳和比较等研究方法进行逐一分析,试图剖析其优劣,旨在为选择更好的弃婴抚养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成芳斌 《中国民政》2011,(12):45-45
基层民政部门寄养社会弃婴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福利机构养育社会弃婴的人数逐年增多,有的市县居然达到了70名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弃婴逐渐进入成年时期,但是其生活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或者身体有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当地政府以微薄的待遇(成年弃婴因年龄问题已不能享受孤儿基本生活费)寄养于有爱心的百姓家中;或者完成了学业、光荣退伍、自学成才而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但面临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第三条 家庭寄养应当有利于被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被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章 被寄养儿童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被寄养儿童,是指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被民政部门或者民政部门批准的家庭寄养服务机构委托在符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09,(10):F0004-F0004
湖北省襄樊市民政部门自觉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具体行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襄樊民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丰富社会救助内容,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规范社会救助工作。把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各项关爱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寄养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是什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哪些情况不宜安排家庭寄养?需要长期依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技术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寄养家庭应当具备什么条件?1.有儿童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疾人》2009,(6):19-19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介绍了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特教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孤残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特殊教育工作。针对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孤儿、弃婴约90%患有不同程度残疾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4):29-29
黑龙江省民政厅、卫生厅、公安厅、司法局、计生委、交通厅、铁路局、妇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黑龙江省孤儿弃婴 (弃童)国内收养管理暂行规定》(黑民福 [2006]127号)。《规定》对孤儿和弃婴进行了定义性规定;规定了收养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规定了弃婴孤儿的送养和收养程序;对设立孤儿弃婴的个人档案作出了明确规定; 明确规定了国内公民收养孤儿、弃婴应具备的条件;并对国内收养人借收养名义拐卖、虐待、遗弃被收养的孤儿、弃婴(弃童)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惩罚规定。  相似文献   

10.
赖轩 《中国民政》2012,(5):61-61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民政局强化新社会组织监督管理,积极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具体作法:一是强化规范管理。规范社会组织服务标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落实审计制度,建立规范社会组织涉企收费、评比达标表彰等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建立综合执法监察机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二是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国人逐步走向小康的今天,弃婴这个的社会顽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些地方受经济条件制约,尚未设立收容、抚养弃婴的专门福利机构,弃婴就成为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棘手的一个难题。去年8月,某县火车站派出所拣到一名有残疾的新生儿,县民政局以无社会福利院、无经费为由拒绝收养。派出所的同志找到妇联,妇联亦爱莫能助。最后此事被推到县政府,县长批示“请人民医院治疗,公安局、计生委查找婴儿父母、民政局暂时收养。”然而由于时间拖得太长,婴儿病情严重,这名弃婴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呼吸。某地民政部门通过耐心…  相似文献   

12.
最近,民政部门在办理收养登记业务过程中,发现一些市民未办理任何收养手续,私下抱养社会弃婴多年,有的甚至不顾自身的抚养教育能力,出于同情心,私下抱养多个弃婴。等到小孩要上学的时候才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但有些却不符合收养条件,属于违法收养,不能办理收养登记,无法办理入户手续,给弃婴(童)的学习、生活和日后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工作动态     
珠海市出台《收养法》实施方案(韦海金珠海市民政局)工作动态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简称《收养法》),珠海市人民政府制订了实施切欠养法》的具体方案。方案就收养弃婴(孤儿)残疾儿童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健全收养登记机构和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发挥民政、公安、计生、卫生、司法、财政、法制等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对父母遗弃子女,出卖亲生子女,拐骗弃婴、儿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制裁;就社会上发现、抬到弃婴应如何处理;关于国内公民收养弃婴的落户等问题,结合珠海市的实际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青…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所覆盖的对象是"标准的小众"。一方面,作为补缺型的政策,由国家兜底履行养育人职责的主要是孤儿和弃婴,人数只有几十万人。另一方面,这个小众的人群,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大体上统一标准的基本生活费水平,地域间的差别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财力的增强,儿童福利所依赖的经济基础越来越雄厚。与此同时,孤儿和弃婴的总量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传统儿童福利制度覆盖的对象在收缩。是紧紧盯住原有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组织”进行了多方面论述,把“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推进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是我们民政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前阶段,宁波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收养登记工作的通知》,就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作了进一步强调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是规范收养人、被收养人和收养登  相似文献   

17.
转变工作方式,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在求,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所谓工作方式,是指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的典型形式和总体特征。由于各项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不同,其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的差异。民政部门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工作具有行政性、社会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结合,构成了民政部门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那么,根据这一将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政部门应该如何转变工作方式呢?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适应。一是与依法治国仿基本方略相适应。民政工作涉及人民群众诸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提出要收养汶川地震孤儿,然而,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收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本文从普法、维法的角度,对孤儿、弃婴、儿童的抚养与收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警示人们遗弃孤儿、婴幼儿是违法犯罪行为,阐释了抚养与收养概念的不同,收养孤儿、弃婴、儿童要遵循正确途径等等,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有关收养的法规政策,实现抚养、收养孤儿、弃婴、儿童的愿望,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孤儿、弃婴、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新气象。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儿童福利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孤儿集中供养和分散居住对象基本生活费标准不断提高,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养育质量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日臻完善……这些进步和变化,离不开全国各地各级民政部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一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私人场所发生火灾,造成7名孤儿死亡。这些孤儿的收养人名叫袁厉害,袁厉害在兰考县以收养弃婴出名,是位有名的“爱心妈妈”。事故发生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舆论在剑指当地民政部门的推责与监管不力的同时,“爱心妈妈”袁厉害也再次被推到风I:q浪尖,26年来她从事的草根慈善也再次引发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