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政部门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进行养育,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重视人权、重视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之举。搞好社会弃婴的养育工作,对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政府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基层民政部门在社会弃婴养育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此项极富民生性质的工作出现了管理不规范、养育待遇标准低等具体问题,因而使被遗弃儿童在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康复、特教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亟待进一步改进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民生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据,也是调节社会分配、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大作用.随着部门民生政策的批量出台,在民政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新政为主线的部门民生政策实施体系.本文针对当前基层民政部门民生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民政部门民生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就基层而言,民政部门在具体实施民生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芳斌 《中国民政》2011,(12):45-45
基层民政部门寄养社会弃婴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福利机构养育社会弃婴的人数逐年增多,有的市县居然达到了70名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弃婴逐渐进入成年时期,但是其生活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或者身体有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当地政府以微薄的待遇(成年弃婴因年龄问题已不能享受孤儿基本生活费)寄养于有爱心的百姓家中;或者完成了学业、光荣退伍、自学成才而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但面临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4.
成芳斌 《中国民政》2010,(11):47-47
近年来,对在校大学生贫困家庭认定的普遍做法是:首先由各高校学生回家乡或者委托其家属持经济困难证明、申请或各式各样的表格到相应的村(社区)盖章,嗣后到所属乡镇盖章,最后到县市民政部门盖章。这种由个人自行办理手续的认定操作弱点突出、弊端明显,有待改进。个人自行操作认定手续的弊端和弱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单位盖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对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彰显“以人为本”理念在民政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但是.在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不如意之处,大致可归纳为三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由于受几千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等丧葬观念的影响,加之一些地方政府落实殡葬改革宣传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封建迷信活动在我国一些地方,尤其是边远山区死灰复燃、活动猖獗,殡葬改革步履艰难.在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加强殡葬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7.
定期补助对象死亡,民政部门给予丧葬补助,这是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的"终极关怀",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民政工作业务上的具体体现。但是,目前这种"终极关怀"的对象还不够周全,据调查,在民政部门发放定期补助且无工作的对象共有十七类,仅有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10月1日执行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来,民政部门对所辖残疾人员的待遇标准进行了大幅度提高,其它残疾人员管理部门也参照民政部门对所辖人员予以提标,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因公致残人员,却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大都丧失了生活和劳动能力,年老多病,风烛残年,生活极其困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上特殊的弱势群体。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是社会救助工作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新型的社会救助操作尚处于试探实践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统筹兼顾和综合安排,社会救助依然处于碎片化操作状态,"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操作亟待"破冰"。一、造成社会救助受理起步艰难的原因1.地方政府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望而生畏。社会救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5个责任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政府出资,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了公益性岗位,对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存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等低收入群体进行就业扶持,适度解决了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使用不够规范,不仅造成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负担过重,还潜在性地侵犯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个人尊严。为了让公益性岗位人员真正体会到民生政策的温暖,快乐地、有尊严地、有信心地工作,进而把好事真正办好、菩事真正办实,特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