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波  彭莉萍 《学理论》2009,(26):106-107
《祝福》和《白毛女》都是讲女人的悲惨故事。《白毛女》中喜儿的悲剧在于她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困苦环境,她需要别人的拯救;《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则不同,祥林嫂的悲剧源于旧的伦理道德,无论她所处的生活环境能否改变,只要她处于旧时代的伦理道德之下,谁也救不了她。通过《祝福》和《白毛女》的比较,鲁迅先生揭露和批判封建伦理糟粕"如匕首""如投枪"的风格和胆气,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王丹荣 《学理论》2011,(15):290-291
鲁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已为数不多,但是先生小说的语言艺术值得师生探讨。《祥林嫂》、《阿Q正传》和《祝福》这仅存的三篇小说在词语锤炼、句式选用、修辞格使用上具有创新意识。修辞艺术的分析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芭蕾舞团把鲁迅小说《祝福》搬上芭蕾舞台,这消息令许多人惊奇、疑惑:祥林嫂这样的人物能登上芭蕾舞台? 在舞剧公演以前,我访问了编导蒋祖慧。蒋祖慧是丁玲的女儿,从小就学习我国民间舞,后来又留学莫斯科,  相似文献   

4.
自从黄济人同他的两部文学作品——《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和《崩溃》连在一起之后,人们不由对他作着种种推测。有人说,“黄济人”很象个民主人士的名字。有人说,顾名思人,黄济人当是老态龙钟的国民党内幕知情人。于是,有人尊称他为“老先生”。然而,推测失实。见了他面的人难免要惊讶他竟如此年轻:今年才三十七岁。以他的年龄和阅历,何以能写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和《崩溃》这类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柯云路在他的系列长篇小说里写了那么些人物,也真是难为了他。电视剧《新星》播放时,李向南、顾荣、潘苟世几乎家喻户晓,议论纷纷。这回读他的《衰与荣》,又熟悉了另一批人。我对一闪而过的庄韬发生了兴趣:柯云路把他写到骨子里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二月十八日,茅盾写完了《回忆录》中关于《虹》的一段补充,放下了笔。他觉得身体不适。 这《回忆录》他从一九七六年初就开始写了。那时,一九七五年所看到的希望,又渺茫起来。他觉得,自己大概是看不到江青这一伙人的覆亡了。他要写出自己的回忆录,留下历史的见证,让家人将来公之于世。他相信,会有能公布他回忆录的日子——江青这伙人闹得天怨人怒,还能长久吗?!“四人帮”这样快就被粉碎,这倒是他始料所未及的。他轻松地呼吸了。他好象忽然年轻起来。从粉碎“四人帮”直到他去世,  相似文献   

7.
王子云老人离我们而去已一年了。按说王子云先生94岁仙逝,也算高龄了。可他是在写作累了,躺在藤椅上,休息一会儿就没有起来,有许多事情还等着他醒来去做。比如:《中外美术考古游记》还在印刷车间,《欧洲雕塑史》只写了一半,《埃及雕塑集》、《希腊雕塑集》还在编写中。他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留下的工作别人又难以接替,所以,对于他的逝世,艺术界人士无不感到切肤般的沉痛! 王子云先生是艺术界的巨子,但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生前故后知道他的人范围很小。  相似文献   

8.
押沙龙 《各界》2014,(11):65-68
隋炀帝是个被高度符号化的人物。在过去,他一直被当成昏君暴君的代表,简直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坏。在《隋书》《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里,他的形象已经够坏的了。在野史里头他更是从《开河记》一路坏到《隋唐演义》,坏得非常细腻,非常淫秽,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他占据着大隋天子的岗位,却一直干着加藤鹰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林韦是一位忠诚于人民的新闻记者,一个毕生追求真相和真理的人。他在前半生中经历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建,始终是人民日报的重要干部。他成长在人民日报,挫折在人民日报。晚年,他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负责人之一,是在思想领域影响很大的刊物《未定稿》主持人之一。他倾全力支持和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他的思想光华在晚年放射得更加耀眼夺目。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8,(Z2)
正2018年9月11日,评书大师单田芳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从艺六十余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共录制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乱世枭雄》等100多部评书,覆盖530多家电台,他的声音陪伴了几代中国人。单田芳那句略带沙哑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曾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而单老传奇的一生,比起他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论赵匡胤王玉章珍珠滩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史论家,著作甚丰,尤其是他在70岁以后所著的《读通鉴论》和《宋论》,文采华赡,议论精辟,至今为人爱读。他在这两部著作中论述了几十个皇帝,最推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他称赞赵匡胤“一人之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改革事业 失败了,他将如何要求自己?北宋著 名政治家、杰出的改革者范仲淹在他 那篇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传诵的《岳阳楼记》中,作了一个明确的尽人皆知的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格言式的古文章句,即使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人,也能背诵得来。它已成了我们民族的道德规范,也是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美德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我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房立洲 《学理论》2012,(16):68-69,8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化和异化是个经常的话题。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物化和异化理论并据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手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秉承马克思的衣钵,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下简称《意识》)中再次对物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但他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拟从两人对物化概念的理解、对物化产生根源的论证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任忆 《瞭望》2003,(Z1)
初次采访陈佩斯,就感觉这是一个守信、随和、容易接近的人。当时,他正在紧张地排练新作音乐剧《日出》,记者只找到了他的夫人,约好晚上再通电话。当天晚上七时左右,陈佩斯主动打来电话,欣然接受采访。 陈佩斯用话剧《托儿》,创造了舞台演出市场的一个“神话”,尝到甜头的他在去年底又排演了大型音乐剧《日出》。目前,这部新剧正在全国举行首轮巡演。 多少年过去了,陈佩斯依然是老样子,光溜溜的大秃头成了他不变的标志性形象。谈起新作《日出》,陈佩斯立刻神彩飞扬。身兼主演和出品人——戏里戏外两个角  相似文献   

15.
五 他在汉西书院读了两年多,一九○七年,开县办起了一所高等小学堂。入学考试中,他的作文考了个第一。那时他已经念过八年书,从《三字经》、《幼学琼林》开始,还读了《四书》、《古文观止》、《东莱博议》,涉猎过《史记》、《汉书》、《纲鉴》等等。他课外还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许多小说,已经以善于讲故事受到家乡小朋友们甚至大人们的欢迎。他作文好,是有基础的。 他在那所高等小学堂读了一年,又入夔府中学一  相似文献   

16.
编余琐记     
《瞭望》1996,(24)
不识字的爷爷,用卖菜的钱给刚上学的孙儿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他当时未必料到,这一本小小的字典,决定了孙儿的人生之路。 50年代初,一对相恋的情人,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迷住了,没想到30年后,历经坎坷的他们,又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的热情的推销人。 书与人的故事,总是那样地动人、感人。  相似文献   

17.
著名英国哲学家伯纳德·鲍桑葵(1848——1923)生前致力于美学研究,曾写过两部重要的美学专著,也是他的美学理论研究代表作,这就是人所熟知的《美学三讲》和《美学史》。鲍桑葵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属于英国黑格尔派的哲学家,他自称是“左翼黑格尔派”的代表。《美学史》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唯心主义美学史观,并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美学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水浒》中的公孙胜是一个道教信徒,他三次从二仙山下来,参与水泊梁山的事业,他不为名利。他的出现在《水浒》一书的人物构成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他的进进出出,把许多水浒英雄一个个引出来,最终形成108人的英雄团体。  相似文献   

19.
周军 《侨园》2014,(11):18-20
在台湾名导侯孝贤眼中,他是"咬住历史不松口的大牛头犬";在熟悉他的大陆学者眼中,他是"文化界的福尔摩斯";而他也这样描述自己:"为了掌握历史细节,我的写作过程就像特务一样,只是目的、动机有所不同。"他,就是台湾知名作家蓝博洲。在台湾,很多人熟悉和喜欢蓝博洲,或许,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侯孝贤导演对他的推崇。他是侯导眼中的"先驱"。早年,他发表在《人间》杂志的《美好的世纪——寻找战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迹》和《幌马车之歌》赢得了侯导的这一美誉。  相似文献   

20.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