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大庸  书民 《党史纵横》2003,(10):41-43
1932年7月29日至30日,沈阳<盛京时报>、大连<泰东时报>、北京<商报>、上海<时事新报>、<申报>、云南<国民日报>、山东<民国报>、香港<大公报>等十几家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爱国人士、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等十几人被捕、惨杀一案.<盛京时报>发表了题为<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谋叛始末--袭击省城未遂事件>的文章;上海<时报>又以<割舌火焚而死>为专题报道了惨杀事件;<中央日报>也以<残暴日兵,焚杀张凤岐、割舌杨春元>为题作了报道,这些报道震惊全国上下,各阶层反映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1516年英国莫尔著《乌托邦》最早提出未来美好的社会主义理想,到20世纪却发生三次形态转变,即转变为“恶托邦”、“异托邦”、“实托邦”。当今纪念《乌托邦》出版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要继承、超越、践行“乌托邦”的理想,就要创新观念,本文提出并且论述了“优托邦”、“科托邦”“谐托邦”、“华托邦”、“真托邦”、“善托邦”、“美托邦”和“世托邦”八个新名词、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道家看来,“道”没有明确的形体,超乎世俗认知,非人类的“视”、“听”、“抟”、“言”等所能认识和把握,因而指出“道”不可道。然而,老庄并没有放弃对“道”的阐发,而是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来帮助世人理解“道”本身。即以道与万物之关系为言说的起点;以天道、地道、圣人之道为言说的参照;以似、若、几、或、近、比等为言说的语辞;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的方式;以得道者对战争、百姓、为政等方面的看法为言道的标尺;以道与德之关系为言道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正式始于隋代,但开科取士的倡议早在汉初就被董仲舒所提出。《汉书》载,“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秦汉之际,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已难维持,从非卿非禄的市井底层选拔人才而充实官吏队伍成为一大趋势。汉武帝的三次册问都涉及如何选拔与使用天下人才的问题,董仲舒在应对中,主张“德教之官”是干部路线的基本要求。学校作为“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既能为国家聚集贤才,又能垂范风俗,熏陶民人。董仲舒建议武帝兴办太学,延请明师,豢养翘楚,天下才俊垂手可得。他还批评郎官制度“以富訾,未必贤”。经董仲舒提议、武帝推行的察举制度一改周代以来“世卿世禄”的选人办法,突破门族、财富等外在条件的限制,而一律以才学、德行为基本要求,还照顾区域平衡与代表性。汉代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与文学”、“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等。而“贤能为上”、“量材授官”、“录德定位”则是董仲舒察举选官思想的三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34):9-9
群众工作九法:一、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二、放低姿态,平等交流;三、说群众说的话,讲百姓讲的事;四、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五、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六、有理说理,以理服人;七、言而有信。兑现承诺;八、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责任伦理思想大体由“责任”的概念、己任的观念、责志的理念、责人的规整和责过的要求五部分组成。王阳明尽管没有直接使用“责任”范畴,但经常使用“责”“任”和“务”字,它们都具有“责任”的意涵,用以表明索取、求取、要求、责备、训斥、规劝、谴责、惩罚、追究、督促、督查等以及差使、使命、任务等分内应做的事。王阳明不仅阐发了“己任”的主体性、自我性和内在性,还在儒学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创造性地阐述了“责志”说;他虽然肯定了“责人”但更为凸显“责己”,虽然主张“责人之过”但更强调“责己之过”,并且还较为系统阐发了由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构成的自我改过论。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4,(3)
正读书养气:养静气,去躁气;养雅气,去俗气;养才气,去迂气;养朝气,去暮气;养锐气,去惰气;养大气,去小气;养正气,去邪气;养胆气,去怯气;养和气,去霸气;养运气,去晦气。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生活要追求四度空间:宽度、深度、热度、速度;工作要形成五动个性:主动、行动、生动、带动、感动;人生须明确一个观念:只有缩短成功的日月,才能延长享受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和平、宪政、法治和人权的精神,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需要,完全符合<宪法>的规定和国际惯例.当前,应认真做好对台的心理准备、文化工作、舆论宣传、统战工作、法制建设、经济互促互补和不放缓"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等方面的工作,为<反分裂国家法>的施行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叶适的经学是宋代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经学评判以厘清五经为前提,以批评<系辞>诸传、思孟之学特别是程朱为代表的宋代经学为主要内容,重点肯定<周礼>、<左传>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典籍,而对<系辞>诸传、<礼记>、<公羊>等今文经学典籍予以否定,带有偏重于历史上的古文经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2,(10):20
虞爱华任安庆市政府市长;韩军任宣城市政府市长;姜宗健任合肥市委委员、常委,免去其淮南市委常委、委员职务;刘礼叶任淮南市委委员、常委;免去孙建辉的合肥市委常委、委员职务;吴春梅任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免去其安徽大学副校长职务;陈晓波任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免去江洪的合肥市政府副市长职务;  相似文献   

11.
李建中 《实践》2007,(4):18-18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的作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12,(9):19-20
肖超英任淮北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免去其安庆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市政府市长职务;免去毕美家的淮北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周春雨任蚌埠市委书记,免去其蚌埠市政府市长职务;白金明任蚌埠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市政府代理市长;虞爱华任安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市政府代理市长,免去其宣城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市政府市长职务;  相似文献   

13.
叶适的经学是宋代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经学评判以厘清五经为前提,以批评<系辞>诸传、思孟之学特别是程朱为代表的宋代经学为主要内容,重点肯定<周礼>、<左传>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典籍,而对<系辞>诸传、<礼记>、<公羊>等今文经学典籍予以否定,带有偏重于历史上的古文经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就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同志担任国家总理后,曾给家人定下了"十条家规":一、晚辈不许丢下工作来专程看望,只能出差顺路时去看望他;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有工作的由周恩来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七、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能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1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山西省推荐领导干部工作规定>等三个规定对我们公开选拔各级干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当前,做好各级干部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条例和规定,把握重点环节,确保选拔质量一是充分认识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性;二是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是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过程的公开性和民主性;四是严格制度,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着重强调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要求全体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作风上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相似文献   

19.
安置帮教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机制,也是现代国家治理术运用的重要场域。江西省司法厅通过探索源头预防、信息衔接、全员接送、过渡安置及就业扶助的有效衔接,构建了安置帮教“无缝隙对接”的模式。在这种“无缝隙治理”的背后,蕴含了“规制性治理、规范性治理及文化认知性治理”为表征的现代国家治理术的运用,实现了安置帮教对象“脱嵌”、“调适”及“再嵌入”的转变。但这种“无缝隙治理”也导致了“制度问题技术化”的困境,为有效加快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建构政府、市场及社会协同共治的安置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20.
如果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这三大根本思想和党员的人生修养联系起来思考,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优秀人文精神的自觉传承。王阳明对修齐治平的圣贤路线的独到解读,以及他的致良知学说中相关理论资源,可以深化我们对党的这三大思想的理解:他的“致知格物”之说,启示我们对于实事求是是终极性与具体性、求真与求善统一的认识;他的“良知谓圣”之说,启示我们对于“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民众知爱、社会致正、国家至善”统一的认识;他的“圣凡平等”之说,启示我们树立“人皆可以为历史创造者”宗旨意识,进一步提升“十三亿个个人梦汇成中国梦”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