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冰心与萧乾,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谊,为世人津津乐道。 在萧乾先生的眼中,冰心是一位坚强而敏锐的女性,他说:“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于她,虽有时浸于回忆中,然而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凛然地盯着现实。什么尖锐的问题她都敢碰,什么不平她都要呜……她拥有一腔火热的正义感和一颗大无畏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真话万岁     
金海林 《奋斗》2006,(2):61-61
“真话万岁!”这是著名作家萧乾先生在悼念文坛巨匠巴金老先生时喊出的一句令人震撼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据史料记载,建国前夕萧乾从香港返回内地之前的经历是比较复杂和曲折的,他北上遇到的阻力也是很大的。1946年春,离开祖国已有7个年头的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特派记者、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从伦敦回到上海。随后,他便陷于一种极度矛盾和痛苦的精神状态中。他对现实极为愤懑,但对国内的局势又没有全面的认识,只想利用《大公报》这块阵地,写个专栏,揭露中国社会现实的弊病和政治统治的腐败。另外他回到上海看到特务横行,深恶痛绝,一心只想反内战,根本没有什么阶级观点,只求不打仗,国人平安过日子。同时以乌托邦的形式构造起自己的理想国,即梦想走第三条道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萧乾回忆“因为长期漂泊在外,对  相似文献   

4.
@者、翻i领域取有传帝曲折鹰识分子外学者来研究少有人事。这改时深己生是位著名的作家、记,他在文学、新闻、翻译等:骄人的成就。他的一生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他身上蕴涵留中国老知;历史道路的悲欢。很多中B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现象见他的影响之大,但是很,发生在他身边的摄影故片是他在解放初期参加上层拍摄的O目击新中国的土改运动@萧乾  相似文献   

5.
正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其字的评价。他两次被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次是教育奖,一次是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  相似文献   

6.
正林语堂先生曾如此描述一个人:"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他就是重塑北大精神的校长——蔡元培。蔡元培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年三月,蔡元培先生逝世,毛泽东同志发出唁电,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挽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诞辰95周年,人们深深地怀念这位曾由当年北京市长彭真同志亲自授予荣誉奖状的“人民艺术家”。正如有位诗人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怀念老舍先生,不仅在于他以辛勤的劳动创作  相似文献   

9.
禾佳  谭丁  高斌 《前线》2010,(9):60-62
<正>2010年9月24日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今年也是他的著作《雷雨》问世76周年。1933年《雷雨》剧本完稿于清华园时,曹禺先生年仅23岁。1934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在《忆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一文中回忆说:“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1.
木青 《党史博采》2009,(9):11-12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很多,但他与书法老师孙工、国文老师袁吉六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两位老先生,当年都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对毛泽东的成长影响较大,师生感情甚笃袁吉六先生逝世后,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碑文;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拿着一书法作品专程去拜望孙工先生,并说,"先生看看这字写得有无长进?"可见毛泽东尊师情深。今年清明节前后,笔者专程赴隆回拜谒了袁吉六先生的墓陵,又去孙工先生的故地孙家垅采访,听到了许多遗闻轶事,特记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启功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读了崔琦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文,心潮涌动。我曾经见过启功先生的名片,出奇的简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启功。尽管先生各种社会兼职、头衔数不胜数,但他从未放在心上,唯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先生看得极重。启功先生是书画大师、著名文物鉴赏家。他  相似文献   

13.
周长海先生以画梅闻名,他自己也最看重其笔下的梅花作品,自号梅屋主人。甲申盛夏,我有幸拜会长海先生于他的画室,得见先生与他的作品,始知先生不止梅花画得自成一格,风格独具,其他诸如禽鸟、荷花、松、竹、兰、石也自成风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武汉认识冯乃超先生的,1938年在武昌昙华林第一次见到他,以后在重庆、香港、北京又有一些接触。冯先生既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领路人,也是启发我用音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导师。  相似文献   

15.
<正>在现代史册里的众多将军和名人中,刘斐虽为国民党要员,但他深明大义,与共产党同心同德;他曾任国民党的高级将军,却毕生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的言行,他的贡献,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平将军。刘斐1898年10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他早年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以后受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影响,投身革命,北伐期间曾任总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进而分析人生境界的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个境界。达到自然、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达到道德、天地境界的人,是人  相似文献   

17.
“陈仪先生为人有胆略,重人材,廉洁自持,且能随时代进步。”这是前湖南省政协主席程星龄先生在怀念陈仪先生的文章中的一段话。陈仪早年曾得袁世凯器重,但袁一旦称帝,他即赞助浙江吕公望反袁;后来也得孙传芳重用,北伐时却投入革命;晚年一旦认识真理,即义无反顾,最后以身殉国。综观先生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者。陈仪早年曾二度留学日本,正值孙中  相似文献   

18.
吴冠中 《党课》2020,(2):106-107
前几年和汪曾祺先生闲聊,他感慨地说自己生平两大憾事:没有学好外语和没有从事绘画。我是正好相反,我遗憾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我们都老了,已无法互换。我中学时代酷爱文学,主要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着迷他的小说和杂文。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哺育了我的少年青年时代,他是我安身立命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胡绳同志的逝世,使中国史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大家;我室失去了一位有威望的好领导;我们这些党史研究工作的后学、新兵失去了一位敦厚长者、睿智导师。 我们杂志社的绝大多数同志,未有机会面聆胡绳先生的教诲,但从编辑刊发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上先生的文章中,领略了他质朴无华、说理绵密、思想深邃的文章大家风范,受到了很多启发,学到了许多在其他地方难以学到的东西。因此,对于先生的逝世,大家都感到悲痛,十分怀念他。 胡绳先生的大量文章交《中共党史研究》发表,是对刊物的最大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20.
书苑画坛,他自谦不是大家,却与名师情同父子,尽得泰斗教诲指点;出身文化世家,他有广博的文化积淀,却坚持博以养专、志淳于一;从工从商,他五十年致心书法,专攻章草,笔耕不辍;本可独自挥墨,游历山河,他却谨记众师所望,转身儒商,做宏宝堂堂主,肩负起传播传统文化使命他,就是大家眼中的程茂全,京城著名的书法家淳一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