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社会的“麻烦制造者”李登辉,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国一家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台独”分子吕秀莲则用所谓“远亲近邻”论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当局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由来已久,绝不是偶然的。近几…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电台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和海基会负责人也发表言论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更加彻底和清楚地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真面目,引起了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自1998年李登辉继任台湾“总统”至今10余年来,李登辉逐渐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时发表“两个中国”、“一中一…  相似文献   

3.
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开创了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平等协商的机制,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今年适逢汪辜会谈十周年,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下,回顾并阐述汪辜会谈的历史性成果,对于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理解祖国大陆方面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对于我们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重开对话与谈判,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一汪辜会谈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4.
7月9日,李登辉在台湾接受“德国之声”电台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也随声附和,声称两岸会谈是“国与国会谈”。这是台湾当局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彻底否定和严重挑衅,李登辉的“两国论”立即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同声抨击和声讨。  相似文献   

5.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降下帷幕。如今,两岸关系转向缓和,但人们依旧可以感受到那次历史性会谈的余波。汪辜会谈,顾名思义,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的平等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会谈的几天  相似文献   

6.
1955年8月1日,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大使级会谈。1958年,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日内瓦移至波兰的华沙举行,从此被称为“华沙会谈”。1967年6月,举行了第133次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后,中国驻波兰大使王国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华沙会谈即不能在原级别上进行。但是不  相似文献   

7.
汪辜戏缘 2005年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逝世。此前一天,是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农历一周年忌日。1993年.两位老人在新加坡越过会议桌把手握在一起,由此开启影响深远的“汪辜会谈”。据其身边人介绍.辜振甫逝世后.汪道涵表现出的沉痛不仅是对老友的哀悼.更是对历史的感慨,其生命最后时刻仍在牵念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8.
背景:6月17日,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致辞。贾庆林在致辞中说。“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过去四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一个时期,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两岸民间交流越红火,两岸关系的前景就越光明;两岸民间交流越深入,两岸关系的道路就越广阔。  相似文献   

9.
984年月日日,中英举行了第13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4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5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6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7轮会谈;月日、日,举行了第18轮会谈;月日、25日,举行了第19轮会谈。香港评论家指出,这7轮会谈平均每两周一次。会谈主要内容是1997年前过渡阶段的问题。④从轮会谈开始,中国的立场是过渡时期要确保香港繁荣,而要有利于过渡到1997年后成立特区,港人治港,田荣能够延续下去。过江期内中英互相协调磋商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协议执行,有利于过渡期间香港之繁荣,有利于中英友好。英国的态…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两岸党际沟通崭新一页历史会记住2005年4月29日, 穿越了历史的风云,抛弃了历史的恩怨,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后相逢一笑,在这一天完成了历史性握手,进行了正式会谈。在会谈中,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主张。会谈后,胡锦涛和连战以新闻公报的形式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实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双方建立政治上的互信至关重要。10多年前,两岸在互信的政治基础上取得相互谅解,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成果。这一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维护和珍惜。近些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所以一再出现波折,甚至几近危险的边缘,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09,(4):39-39
早些时候披露的张学良自述中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曾有过一次极为秘密的会谈,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这次会谈是绝密的。  相似文献   

13.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4.
九七后的港台关系,在性质上已迥异于九七以前。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在处理同台湾的关系时,有同大陆其他地区相同或相通的一面,且称之为“共同性”。不过,由于香港是一个由港人高度自治且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其他地区,所以港台关系又有别于两岸关系的一般情况,而具有“特殊性”。北京和台北都注意到了这种特殊性,并且都小心翼翼地把相关决策的基础建立在对这种特殊性的认定之上。故北京不是把港台关系简单地定位为“两岸关系的一部分”,而是将其定位为“两岸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台北也把香港称作“有…  相似文献   

15.
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伶  周飞 《党史博览》2002,(9):10-14
早在“文革”初期,一些西方敏感记者就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有了惊人的发现:中国出现了一支新型部队———第二炮兵,这支部队的性质、任务值得关注。1984年,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中,第二炮兵的导弹方阵,以其赳赳雄姿首次亮相于世人面前。它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美秘密会谈/美国在台湾部署有核武器/周恩来遇“核”不惊/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导弹、原子弹1973年11月11日,基辛格与周恩来举行过一次会谈。会谈记录第7页中,有基辛格这样一段话:“我想告诉你我们明年的计…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18日,在台湾执政了几十年的国民党丧失政权,一贯主张“台独”、代表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台湾当局将把台湾引向何方?新领导人有没有诚意改善并发展两岸关系?台湾政局的变化牵动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善意和解”缺乏诚意“就职”演说包藏祸心台湾新领导人和他所代表的民进党一贯主张“台独”,早在1991年就将所谓“台湾独立建国”写入党纲。但在选举期间,面对岛内大多数民众反对“台独”并要求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强烈呼声,这位领导人改称要走“新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写入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决定;市委宣传部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交流合作签署会谈备忘录;在重庆召开高级别国际性学术会议,共同研究抗战历史文化;《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获得通过;特别是今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重庆签署……自2008年5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说起中国的抗战文化,说起战时首都重庆和大后方抗战,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汪道涵(1915-2005),两岸关系战略思想家、政治家。安徽嘉山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933年l月参加革命。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系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当选过中顾委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开启了"汪辜会谈"———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由此,汪道涵也结识了一些台湾人士,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20.
车治国 《世纪桥》2005,(9):52-55
2004年,在“3.19”的诡秘子弹帮助陈水扁成功连任之后,台湾政坛的独派势力一度甚嚣尘上,两岸关系则跌落到历史新低。民进党针对年底“立委”选举发起的“割喉战”一旦奏效,则“公投制宪”与“法理台独”将不可逆转地接踵而来,两岸关系的前景更难预料。然而,就在2005年的春天,两岸关系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接连访问大陆,重新打开了两岸交流的大门。两岸关系何以发生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