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武 《人大研究》2012,(10):34-38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地方性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细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对地方性法规适时进行清理,是地方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围绕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按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刘友凡 《楚天主人》2011,(12):14-16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尤其是如何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是我们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同志需要认真思考的一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到2010年底,我国已颁布现行有效的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1年1月24日上午,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5.
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地方立法权是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法定职权,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陈斯喜 《中国人大》2012,(20):51-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学习宣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哪些法律规范构成这一问题。对此,在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同意见,有些同志认为,除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还应当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有的同志认为,还应当包括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等等。最后经过各方面反复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7.
郭俊 《人大研究》2008,(3):39-41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延伸、细化和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立法和有关政策要求的重要方式,是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的重要基础。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部署,根据地方性法规的地位、作用,认真研究国家立法形势变化对地方立法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8.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28):15-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则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有法可依的重要前提,也是良法可依的生动诠释。法是国之重器。质量是法律的生命。无论是法律、行政法规还是地方性法规,都有一个硬性的要求,那就是要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我国的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性法规作为对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补充和细化,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地方立法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当前,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2.
《云南人大》2006,(9):18-18,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不同法律门类和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体系。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0年至今,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地方立法保证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7日发表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估始终是各地的一个"短板"。因此,建设好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评估制度是实现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高标准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质量驱动依法治国的必然举措。要重点分析探讨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评估制度意义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按照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徐爽 《人权》2011,(1):28-30
按照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及立法工作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2010年如期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7件、行政法规699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中,人权立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2年来、尤其是“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4年来,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宣告:"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8.
张福寿 《人大研究》2011,(10):33-35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人大立法的主要任务。一般的地方性法规都要经过两次审议,一审的主要工作任务由人大相关的专门委员会或人大常委会相关的专门工作部门承担,二审的主要工作任务由人大法律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部门承担。法规由一审转到二审是法规审议工作重要的转折环节,对于法规的成功出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时期立法工作总体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到上届末,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龚伟 《中国人大》2011,(3):48-50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之年。在这一关键的年份里,为了实现确保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这一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人大常委会紧张有序地全面展开并如期完成了地方性法规集中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