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赛先生"和"德先生",并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刊特约文史作者张家康先生撰文,追述《新青年》的历史轨迹,从一个侧面呈现其所影响的那个时代,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同人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读者展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以1920年9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上发表的《谈政治》为标志,陈独秀实现了思想进程中的历史性跨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由宣传向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标志。本文以《谈政治》一文的研读为依据,追溯陈独秀早期思想跨越的足迹,并对这一重要跨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初识《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  相似文献   

4.
1917年1月,陈独秀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职,他将风靡时尚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带入北大,使这所陈旧腐败的高等学府,顿时清新活泼、生意盎然。《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是他鼓吹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舆论阵地.莘莘学子因此而获取独立的思想人格,敢于冲破封建主义传统思想的束缚,迅速行动起来,直接干预国家大事。 陈独秀激进的政治主张,深受进步青年的欢  相似文献   

5.
正《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杂志,1916年由《青年杂志》改称而来,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起着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份杂志又成为党的机关刊物,在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从迁京到回沪再到移粤,自身流变与杂志灵魂人物——陈独秀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新青年》创刊缘起、迁京前后、编辑演变、辗转南北的回溯辨析,力图厘清《新青年》近11年发展过程中的节点事件,廓清部分史实讹误,呈现一个《新青年》发展过程的多面观。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宗旨经历了从"辅导青年修为"到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再到"转向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的演变。这种演变背后隐含着救国救亡的坚持和终极关怀。如今梳理《新青年》的宗旨演变和不变,可以告诫后人:研究《新青年》需要考察具体的时空环境,不可因人废言;亦不可因《新青年》宗旨的演变而否定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员     
正河北《共产党员》杂志是中共河北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本刊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坚持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讲好党员故事,搭建交流平台"为宗旨,坚持思想立刊,突出政治品格、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强化"全面、深度、权威、专业"办刊特色,是全省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张家康 《湘潮》2021,(2):34-36
一份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综合性文化杂志,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风靡京沪、传播全国。这份杂志就是《新青年》。《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终刊于1926年。它所揭樂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如毛泽东所说:“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德先生""赛先生"来到中国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仁人志士一次次上下求索,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1919年1月15日,中国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一文,"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并且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     
正全面/深度/权威/专业河北《共产党员》杂志是中共河北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本刊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坚持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讲好党员故事,搭建交流平台"为宗旨,坚持思想立刊,突出政治品格、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强化"全面、深度、权威、专业"办刊特色,是全省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员     
正全面/深度/权威/专业河北《共产党员》杂志是中共河北省委主管主办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本刊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坚持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讲好党员故事,搭建交流平台"为宗旨,坚持思想立刊,突出政治品格、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强化"全面、深度、权威、专业"办刊特色,是全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重要的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2.
钱玄同先于陈独秀执教于北大。当陈独秀应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也因之落户北大。这就使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因新文化运动而志同道合。钱玄同自称是《新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而称陈独秀是"这几年来的真正优秀分子之中,思想最明白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再以传统的面貌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等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探讨的话题。在这些不同表述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孙其昂教授率领他的学术团队,站在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完成了《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4.
1917年1月,陈独秀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职,他将风靡时尚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带入北大,使这所陈旧腐败的高等学府,顿时清新活泼、生意盎然。《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是他鼓吹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舆论阵地,莘莘学子因此而获取独立的思想人格、敢于冲破封建主义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话题越来越热。但在热议中国奇迹的时候,很多西方研究者不谈或者有意回避经济成绩背后的政治因素或政治优势。习惯了以西方政治标准评价中国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读或误判。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甚至经常假借中国政治话题否认中国模式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副主任张树华研究员在《中国道路的政治优势与思想价值》一文中,对中国模式的政治内涵、西方民主神话的破灭、西方自由-民主范式的局限、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价值与国际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耀南  钱爽 《新视野》2018,(5):96-102
"国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国家之性质并国家的法律之性质"的一门科学。"国法学"之根本精神,是"法治主义""选举主义""对话主义"的,总之是"现代主义"的。张东荪《国法学绪论》所谈政治,完全是现代政治;所谈国家,完全是现代国家;所谈法律,完全是现代法律。此书在其本人思想史上,是其思想彻底摆脱"东方色彩"而进入现代欧西文明之根本转折点;在中华政治思想史上,则完全可以成为中华现代政治之三大源头之一:第一大源头是王宠惠之《中华民国宪法刍议》,主要论及"宪政";第二大源头是孙中山之《建国方略》,主要论及"实际的操作";张东荪《国法学绪论》以"完整性"与"系统性"为特点,可视为第三大源头。  相似文献   

17.
陈宗章 《探索》2020,(3):170-178
"思想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旨在深刻把握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结构和发展动态,以期发现"思想问题"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反转"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现象,在全面把握其内涵、过程、形态和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思想分析"的方法对"网络舆论反转"现象进行专业化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和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方式。在"网络舆论反转"现象中,舆论参与者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三个主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主体层面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管理层面上把思想分析和引导融入网络信息治理的全过程,在教育层面上不断提高网络媒体人和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以积极应对各种"思想问题",打造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湘评论》2023,(1):61-63
<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特利尔的幽灵》,该文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生辅导读本(理论美文赏析)》。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在谈一个重大的政治话题——关于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是用文学来翻译政治。我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我们这一代人亲历过这种痛苦,生产资料彻底公有化,人的思想要纯而又纯,甚至不许有个人的感情、爱好,  相似文献   

19.
<正>本溪满族自治县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全县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用制度和舆论引领干部思想。一是建章立制约束干部行为。本溪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本溪满族自治县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20.
《党建》杂志社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大连市召开了2000年第一次联络员工作会议。3月31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同志曾对本刊作出批示:“《党建》办得很有特色,应该说在同类刊物中是比较突出的。要下功夫进一步抓好刊物质量,也要下功夫抓好刊物的发行和学刊用刊。”按照部领导的要求,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的办刊用刊经验,广泛听取了联络员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总编辑傅聚安同志、副社长徐公义同志都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党建》杂志是党的舆论宣传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家要同心协力,把它办好、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