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食品安全管理行政问责制困境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世界各国政府大多把食品安全视为公共安全,并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管理行政问责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及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行政问责法律体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行政问责运行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问责文化社会氛围,确保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民生"的迫切要求,是"保稳定"的必然需要,是实现"保增长"任务的重要体现。2009年的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强化了违法生产经营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文章介绍了我国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三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期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新的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严监管如何避免花架子?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最严监管,首先是源头严防。食品安全的监管从源头抓起,这是好事。但与企业的恶行相比,执法部门的失职渎职,导致食品安全体系形同虚设,这样的危害更值得重视。一出事就把责任推给"狡猾"的企业,一出事就把原因归结为缺乏监管标准,一出事就把原因归结为缺乏执法依据,监管部门这种卸责"三板斧"戏码必须叫  相似文献   

5.
蔡小娥 《学习月刊》2014,(18):24-25
近年来,我国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曝光,使得食品安全及其监管这一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中的漏洞,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有所裨益。一、监管模式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漏洞(一)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易产生监管盲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这种体制的弊端:一是浪费监管资源,容易出现监管肓区。食药、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环保等部门都能管,但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容易出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监管主体主要是政府,计会共治的格局并未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语境     
正法治文明之于西方是一种历史的应然,换言之,在西方传统中法治被视为其历史文化进程中自然生长的社会治理模式,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肇始于西方的法治文  相似文献   

7.
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是维护公民生命健康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媒体曝光,反映出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规范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责任缺失,实施监管执法的责任缺失,推进信息公开的责任缺失,进行诚信宣传教育的责任缺失。因此,强化我国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责任,必须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安全执法责任,构建透明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不断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4):39-40
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多管齐下、内外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凝聚起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影响。为了减少和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与以往有关规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相比,《食品安全法》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在监管部门的设置、监管制度的设计及监管职能的规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突破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彰显了我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是有关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李克强强调,对于侵害公众食品安全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此次修法将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并加重问责地方政府负责人,力求保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迅速建立监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只有"说"还不够,后续的行动才是关键。贯彻最严食品安全法,关键要突出三个最严。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管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为此,全社会成员要共同参与、广泛监督,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通过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作用、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等途径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以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比较稳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还很多。目前主要有六个因素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综合监管机制不完善,分段监管衔接不严密,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杜谦 《江淮》2011,(8):47-48
三聚氰胺奶粉、化学火锅、苏丹红……媒体接连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感到"没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而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替代了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从"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表明我国食品安全从立法观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重大转变,食品卫生法关注食品外在的东西,即是否卫生干净,而食品安全法防范的是食品吃了以后产生的潜在危害。该法运行已经两年有余,虽然没能从根本上遏制住食品安全事件,却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实在的  相似文献   

14.
尽管2007年公布实施的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确立了食品召回制度,2009年公布实施的我国《食品安全法》又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效力及许多配套措施.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同时问题食品的召回也遭遇了执行难的困境.真正落实我国现有的食品召回制度,其核心在于明确食品召回制度中各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强化监管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是遵循主流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受其评判和约束的一种善治状态,它不能满足于"有法可依",而更应关注法的功能和绩效."错法"是指立法者脱离实际制订的,在实践中轻则形同虚设、重则祸国殃民的各种规范性文件.适当地对待、处理错法,是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根本性进展的一个关键而重要的突破口.现有的法定纠错进路受制于整体法治水平不高而很难奏效,民众则通过规避和变通来表达对错法的异议.限于主客观原因,立法者主动纠错的几率很小,因而纠正错法的根本途径是确保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集中民意,并依靠主流民意对立法者、执法暨司法者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令错法形同虚设并得以纠正.而合乎社会整体及长远利益的主流民意的形成,最终有赖于政府与民众以及民众内部的充分沟通,商谈和博弈以形成包括现代法治理念在内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正>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更好地为全省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切实维护食品公共安全,为贵州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堪称"史上最严"食品法典。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依法  相似文献   

17.
廖原 《求实》2016,(3):75-8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根源于中国法制建设的现实经验,其中,有关"法治"与"人治"的经验教训以及"权大"与"法大"的激烈争论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实践根源。面对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现实藩篱,理清依法治国与社会制度改革的逻辑关系,探寻依法治国促进中国法制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提出依法治国的制度因应,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与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5)
正2015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呼和浩特"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狠抓普法执法,探索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措施,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创建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建立党政同责机制。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重大食品安全事项主要领导亲自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唯有赢得普遍信赖,方可赢得普遍服从,进而实现法治。而法要赢得普遍信赖,需要从"有利"、"有理"、"有力"、"有例"这些关键词着手。在利害上,法是对社会成员"有利"的;在价值上,法是"有理"的;在实践上,法是"有力"的;在生活中,法的成功运行是"有例(证)的"。唯有如此,法才能赢得社会成员的信任和依赖,才能获得普遍服从,这时法才成为治国之重器。同时,当"信赖"逐渐变成一种法治文化时,它就成为一座通往法治"信仰"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表现为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水平逐步提升,部门联动成效明显,监管机制不断创新;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监管力度不够,分段监管矛盾突出,地方立法亟待加强,食品标准程度不高,社会监督机制较弱等。为此,应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立法与执法的互动促进机制,形成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的整合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