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毛泽东一生,他以建设富强中国为目标,矢志不渝。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强国,致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富强中国而奋斗终身。建设富强中国的艰难探索历程,留下诸多对当今有益的经验和思考。我们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继承毛泽东富强中国的追梦遗志。  相似文献   

2.
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70多年奋斗历史的主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第一,只有发展生产力,社会才能进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充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毛泽东在40年代曾以简明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相似文献   

3.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并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奋斗目标,并且找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几年来,特别是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在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过程中,抓住现代化这个总纲,进行开拓创新,产生了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8条具体道路构成的。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  相似文献   

5.
伊宁  孙荣 《实事求是》2001,(5):23-26
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同志曾经从理论上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奠定了我们党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新时期为什么要利用资本主义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一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时候 ,深切地感到要把旧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发展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新中国 ,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14,(3):57
正参考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与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典型特征,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产力问题,是邓小平在新时期讲得最多,也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理论所确定的整体发展战略布局中居于主导地位。邓小平基于中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和对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一再指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我们确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从而阐明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长期没有解决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问题,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指出了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属性,分析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等问题,揭示出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克服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力的片面认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梁柱 《党的文献》2011,(3):70-76
使社会主义中国既强大又可亲,是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性思考和追求,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既形象又具体的说明。对于实现国家富强的任务,毛泽东经历了一个从"国家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逐步深化和拓展的认识过程。在毛泽东看来,虽然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做到可亲,但不是自然生成的,还要靠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才能够得到实现。"强大"与"可亲"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使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可亲"关系建立在这种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钱斌 《求实》2010,(Z1)
<正>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是世界各国所共同追求的。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梦寐以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所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历史任务,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特别是毛泽东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构想,为后来党的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的最后确定提供了方案。研究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特别是他的两步走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认为,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有牢固的国防基础,使国家富强。1953年8月,党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要求,为我们规定了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绘出了一幅令人憧憬的前景,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这个目标实现之日,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13.
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真理。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4.
王彬 《求实》2001,(Z1)
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考察分析社会历史 ,对于生产力在整个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建树。深入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思想 ,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毛泽东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 ,非常注重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 ,先后明确阐述了解放生产力的光…  相似文献   

15.
党员应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要有现代化理论的正确指导和不断创新.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目标模式和战略步骤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现代化的内涵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发展为"三步走",并创立了新现代化的动力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许多方面继续进行现代化理论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知识经济是关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把伟大的中国建设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富强国家。二十一世纪的中期目标,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上,要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实现上述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兰军 《江淮》2012,(12):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建设"富强中国"。"富强中国"目标更加明确坚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努力奋斗,我国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日益呈现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向"富强中国"目标走近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一直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实现全面社会进步,走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已经确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步骤。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制定并完善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从富强民主文明到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更加具体而清晰,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