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振成  刘彤 《理论探讨》2012,(2):174-176
提升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效性,增强其说服力,必须遵循如下原则:“说上去”,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坚持以理服人;“说下去”,把握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魂”,坚持以心度人;“说进去”,倾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情”,坚持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2.
提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我们党作出的一个新结论、新判断,表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的历史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之路,因为它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形象、新战略、新前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和两大观点。四个层次即: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功能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结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特征,从社会模式角度,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观点即“时空观”和“发展观”,从“时空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发展观”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国特色”,是包含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而不是与社会主义没有直接关联的中国的一般性特点,它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完全显现出来;其“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是通过中国特色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与中国实际没有联系的一般社会主义。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6.
“双和”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双和”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未能得到映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双和”创造基本条件的过程,也就是“双和”逐步获得映现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已实现从理念到模式的升华,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一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土壤之中,深深打上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烙印;成长于党的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之中,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孕育于时代挑战的背景之中,是对挑战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远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期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2,(1):47-47
高建在2011年第3期《政治学研究》撰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它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在世界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一是党的领导是“中国模式”的根本保证;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模式”的基本手段,是区别于西方模式和其他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 ,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比正确的选择。但是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 ,如何实现“中国特色” ,却在不少人心目中不甚明了 ,行动上也就不很自觉。有鉴于此 ,笔者不揣浅陋 ,试图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中国特色”就是实事求是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可以发现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中 ,提出“中国特色”这一重要思想的前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 30年间 ,我们成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王玖姣 《党政论坛》2014,(11):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拓展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当前“五位—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彰显出重大的当代价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十六大对25年中国改革中新兴社会阶层的新称谓。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这张“身份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分析,对于我们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方向,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立足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由来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党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说过,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  相似文献   

11.
于丽先 《学理论》2009,(18):262-263,267
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工作是军队院校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校在实践探索“三进入”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员素质,搞好队伍建设,积极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工作能力基础;加强学员实践,注重知行统一,切实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些同志根据列宁使用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术语,认为列宁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明确地划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两个阶段。我以为,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现在谈一点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13.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任务。究竟怎样才能顺利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笔者认为,关键之一就在于切实把握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就是说,它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精彩运用。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知,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4.
曹普 《求知》2007,(12):6-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报告还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阐述,郑重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实质上是对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无法完全回答当今时代和中国实践提出的问题的一种理论反映,是总结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种历史启示,是深刻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中国”实现方式及其当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杨苏 《理论探讨》2007,3(1):9-12
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创新中体现了“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在15年前的“南方谈话”中,运用“优选法”确定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运用“排除法”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运用“比较法”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运用“对照法”强调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运用“警示法”把握初级阶段的政策导向,运用“激励法”抓住初级阶段的发展机遇,运用“辩证法”解决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运用“实证法”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运用“渐进法”完善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放眼世界大势”、“立足发展生产力”、“以实践为最高标准”是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范式的最大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运用其思维范式在观察、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思想体系和逻辑结构是邓小平思维范式的展开。正是这种独具魅力的思维范式和思维艺术 ,使邓小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作者”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当之无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郝永平  张欧亚 《求知》2023,(6):17-19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为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而创立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学思想”是第一位的,是“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大前提。要全面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十二大”是与“七大”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会议。“七大”的纲领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十二大”的纲领则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七大”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十二大”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各行各业、各单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大题目,来自觉安排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工作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离开这个大题目,轻则得小失大,事倍功半;重则南辕北辙,迷失方向。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探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我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救国救民利国福民,孙中山积极迎合世界进步潮流、从国情实际出发“师马克思之意”并“参综”社会主义诸家学说以及社会主义与民权主义“应该同时发达”的理念,因此,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之先声,具有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萌芽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