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敬煊 《理论月刊》2001,(10):25-26
“以德治国”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为政以德思想的扬弃,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辨证统一关系。在“以德治国”思想中,广大人民的道德水平是基础,“为政者”的道德水准是关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丽红  伍妍 《湖湘论坛》2003,16(2):18-18
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过程中 ,应当准确把握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制度道德优先于个人道德、道德他律优先于道德自律三个基本原则。一、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首要问题是主体问题 ,就是“谁以德治国的问题”。它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当政者的由上而下管理国家各级政府事务的官员 ,一是广大的普通公民。以德治国必须从这两个主体着手 ,尤其重要的当属官德问题 ,官员的道德修养是国治邦安的前提。中国传统儒家德治理论历来主张以德化民 ,强调为政者应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孔子认为“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分析这—思想形成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重点阐述了这一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是两个文明建设经验的总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 ,提出了实现“以德治国”要处理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宣传与行动落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道德滑坡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滑坡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道德现象,严重影响 社会和谐发展。造成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法 治不健全、腐败及道德权威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最近提出的重要思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以德治国”的根本任务和内容。从实践上看,这一思想提出了重建社会主义道德的迫切任务,把提高干部队伍的道德水平提上了议事日程,同时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民”以德治国,首先是第一直接主动主体“治者”用道德和人格力量教育、感召广大民众,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从本质意义上说,“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行政伦理建设一其中,尤以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所以,“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相似文献   

8.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2,15(2):79-80
一、“以德治国”内在地包含“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治理国家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割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德”是“以德治国”之内核。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之“德”不只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社…  相似文献   

9.
肖光荣 《湖湘论坛》2006,19(5):23-25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表现为:“以德治国”提升了执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三个代表”指明了执政道德建设方向,“执政为民”指明了执政道德建设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指出:“以德治国,应从以德治家开始,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切实地做到以德治家,那么,以德治国则水到渠成。”浙江有一个从南宋初年延续至今的大家庭,870年来,这个家庭一直因道德风貌出色而著称,代代出清官,朝朝皆良民,只有佳话连篇而从无丑行记录,被世人称为“东方奇迹”。如今,这个家庭已繁衍成一个小镇,这个年创利税8亿元的经济重镇,依旧是民风淳朴、崇尚道德——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从而确立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为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就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正确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古代儒家的治国方略及其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与法治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法德并治”的治国方针,收到标本兼治的治国良效。  相似文献   

12.
李春华 《人民论坛》2012,(22):48-49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中如何发挥宗教优良道德传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提出的治理国家战略思想.宗教优良道德传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种道德因素,有不少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通之处.我们在对信教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充分发扬宗教优良道德传统,为"以德治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杜宇 《桂海论丛》2002,18(5):85-88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滑坡”现象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目标 ,对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锦湘 《湖湘论坛》2003,16(1):81-82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既彰显道德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又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2,18(4):67-69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 ,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就是个体道德、人性变异所引起的对利益的饥渴追求 ,客观因素就是社会道德价值多元化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滋长腐败行为的土壤。从伦理学上反腐 ,一方面要从个体道德“内”部防腐 ;另一方面则要从社会道德“外”部反腐  相似文献   

17.
郭新民 《前进》2002,(6):23-24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治党”、“以德治政”。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必须作出表率强化“六个意识”:  相似文献   

18.
杨发远 《创造》2001,(9):44-45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初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落实德治思想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坚持正确价值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实现正确价值导向。为此,本文拟就以德治国中的价值导向问题作一探讨。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现作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德治国首先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包括了道德思想、意识、品质,外在表现就…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党员干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也指出:“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丰富和完善。个别领导干部对“以德治国”还不够重视,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一些干部对“以德治国”的贯彻学习则是走走过场。“以德治国”是我党新时期提出的治国方略,笔者认为,领导千部重在力行“以德治国”。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理念,它与“…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的干部如何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道德风尚的楷模。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