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参政主要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本文重点关注妇女的权力参与,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历经以政府主导的、公平竞争的、比例政策与竞争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参政模式,不同的参政模式给女性参政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女性参政模式的解读,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女性参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是男权色彩十分浓重的社会,父权社会权力系统重压下仍然有个别女性冲破了父权社会的层层封锁,到达了社会权力顶端。怎样看待这种突发的.偶然的女性执政?她们与当代的女性参政有多少共同之处?这些女皇大后的参政背景.参政道路、参政手段对现代从政的女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女性参政水平是衡量男女平等的标准,同时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我国女性参政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但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女性自身的性别角色认知、社会角色认知、情感角色认知严重制约着女性参政的自发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农村青年女性政治参与这一课题,通过对湖北省广水市农村的实地走访,从政治认知、参与程度、参政前景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青年女性的政治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分析了这种认知来源与传媒影响力的关系,指出,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宣传女性优秀分子,为她们"脱颖而出"进入领导岗位创造条件的积极影响,也有"忽略"女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将扭曲了的女领导干部形象刻板化、类型化,对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产生消极影响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知识女性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我国参政女性的主力军,但现实中知识女性参政依然不足。对湖北省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知识女性参政不足的原因有思想障碍、角色冲突等内部原因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外部环境缺陷等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男性党员,女性党员在政治参与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当中的症结不是女性党员缺乏政治能力和素养,而是女性党员缺乏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保障制度。为此,国外设立了诸多相应的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女性党员的政治参与。分析国外用以保障女性党员参政的性别配额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为了提高女性党员参政数量、保障女性党员参政比例所设立的保障、监管等制度,有助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参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论沈从文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尽管他对于女性的观念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和表述,但他的作品却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妇女时报》的编辑者自觉地大规模刊登女性照片,这在女性报刊史上尚属首次。这些女性摄影形象展现了清末民初上海中上层社会女性的现代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性别观念。她们既是现代性进程的产物,又借助于媒介的构建作用而反作用于女性群体本身。她们以其过渡时期特有的矛盾特质,标志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开辟了现代女性视觉形象的第一个阶段。从此,围绕女性形象的视觉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0.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农村问题之一,农村青年一代女性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浅、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因而研究其参政状况有着一定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结合理论和实际对农村青年女性参政状况做了评论,并简要分析了她们在村务管理中的参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公开宣称整个频道是服务于女性的有3家:分别是人生频道、氧气频道和女性娱乐频道。美国女性频道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敏感与关注,彰显了社会性别意识,高扬了社会性别旗帜,因而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贡献。然而,女性电视频道并没有能够杜绝输出妇女的负面形象、片面现象和关于妇女角色、能力和兴趣的刻板印象,女性媒介仍是商业媒介,女性观众仍被视为消费者而非公民,反映出女性电视频道囿于商业和市场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修正与妥协。  相似文献   

12.
姜萌 《传承》2009,(8):134-135
女性参政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重大举措,是政治文明的标志。女性参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女性参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女性参政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对农村女性参政的现实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走出农村女性参政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女性参政是体现人类文明的重大举措,是政治文明的标志.女性参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女性参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中年女性被塑造为"贤妻良母"的刻板形象。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来源于传统和现实两个维度、年龄和性别的双重挤压,由女性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评价综合塑造而成,其根本在于女性的身份角色和行为规范。这种对女性形象单一化塑造的背后是性别不平等的符号贬抑,折射出社会系统中悄然渗透的性别权力关系。破除和改变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需要多管齐下,从尊重女性价值、完善保障体系、重塑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女性写作已成为一种话语机制,然而其内涵至今仍含混不清。我们有必要从作家性别、艺术风格和女性经验等方面对女性写作进行梳理,进一步探讨其本质所在:女性写作应以女性性别为前提,以女性独立的人格为基础,以鲜明的女性意识为旗帜,对几千年来的人类文化进行解构与重建,在一种新的女性观上重新改写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展现女性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7.
章艳丽 《青年论坛》2008,(5):115-118
先秦时期的女性美学观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是后世女性形象研究的第一块重要基石。本文首先从女神系列入手,探讨女性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其次从作品中女性典型形象入手,探讨先秦时期女性美的内涵,以期能全面展示人类早期对女性美各个方面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忠强 《求索》2013,(10):146-148
屈原在楚辞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经典形象。并赋予她们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仙界的神女、人间的凡女、理想世界里的美人。神女代表着远离尘世、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凡间关女代袁着芸芸众生简单低俗、伸手而能及的生活愿望:美人则喻指屈原理想中贤德的明君和清明政治。屈赋女性形象及其特定的关学意蕴,对屈原以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几乎成为了美人形象的经典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守祥 《思想战线》2003,29(5):54-58
广告构图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作为性客体的美女,还是极具"女性气质"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都是自然化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生物学结构的等级观念支配着包括广告在内的媒介和大众关于性别的话语,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包含政治意义的男性霸权文化,广告在性政治层面的暴力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广告的女性形象在隐性强化着两性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化建构中的女性媒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菁 《求索》2005,(10):125-127
女性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它在成为文化一部分的同时,还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即女性文化,这种文化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嘲笑和贬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新时期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风采,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中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