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大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表现和传播,已经与中国大陆女性的现实生存、生活状态有了相当程度的弥合.广告反映了中国大陆女性的现实生存和生活状态、性格魅力与时代气息、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女性的未来走向.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广告作品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仍然存在着男性话语权主宰的话语环境特征,且表现出性别角色表达传统化、社会角色展现外型化、审美评价相对模式化、群体位置弱势化等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残存问题,应在目前的基础上,正视并解决广告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五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2.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3.
广告文化的性别建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文化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而两性也被广告文化所规定,接受广告信息并依此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实际上成了“性别训练”,在整体上并不客观的性别展示只会歪曲人们的性别意识。广告文化对女性的贬损表现在对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否定,女性形象在广告文化中被物化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典范形象在现代广告传媒的推动下很容易成为某一特定地区团体的经验,最后形成一种类型化的社会性格。这要求女性保持独立的、自主的意识,正视造成性别差异的文化结构,透析男权意识形态对广告文化的支配法则,并拆穿广告文化所散布的性别迷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颠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不平衡的两性权力结构,帮助女性摆脱男权社会的宰制,实现性别构成和性别特质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陈忠强 《求索》2013,(10):146-148
屈原在楚辞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经典形象。并赋予她们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仙界的神女、人间的凡女、理想世界里的美人。神女代表着远离尘世、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凡间关女代袁着芸芸众生简单低俗、伸手而能及的生活愿望:美人则喻指屈原理想中贤德的明君和清明政治。屈赋女性形象及其特定的关学意蕴,对屈原以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几乎成为了美人形象的经典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5.
叶晖 《前沿》2007,(8):211-212
虽然今天的女性在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唯独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再现多数被歪曲甚至被亵渎,传媒隐性的话语霸权已经成为女性走向全面解放的深层障碍。本文意在揭示传媒表述女性形象的四大话语特征,即强化传统的角色定型、制造"美女神话"误导价值观、以女性拟商品和漠视女性的社会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28-1937年之间《申报》女性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从日常市民生活与现代性体验和想象、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女性广告的消费文化特质三方面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申报》女性广告文化作为现代广告的典型代表,不仅是报业史上探索媒介经营的先驱和范本,也参与了当时上海都会文化和城市气质的构建,体现了当时现代性转型中的上海大众的日常审美意识。这不仅是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充满意趣的缩影或曰截面,还与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广告存在着共通与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他潘一禾广告的技巧若作为课程来讲,起码有几十种主要技法要牢记,但若是在搜遍枯肠、殚思极虑后,仍确定不了最佳方案时,正象一位美国广告学教授所说,有一种方案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去挑选一位合适的广告女郎。当下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由科学抽样获得的13个品牌的减肥药广告进行了详实解析,发现它们具有三个突出共性:主诉对象为中青年女性;主诉功效为塑造充满性感魅力的"苗条身材";通过"偷换健康概念"、"营造苗条暴政"、"以身材歪曲人格"、"渲染色、性"、"制造神话误导消费"等5个方面构建病态的苗条文化.论证了大众传媒在男权文化控制和操纵女性身体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潭溪土家人藉由对文化习俗的传承、展演与采借彰显着族群身份,通过"民族文化"的创造强化了认同的根基,建构了族群的"姆庇之家"(the House of Muumbi);他们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现实情景选择了"土家族"的身份,又比照社会对于"少数民族"的期望和邻近苗族的形象塑造着自身的"土家族形象"。由之所映照出的族群性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客观文化特征论与主观认同论的调适,显示了族群内涵变动不居的特点,以及族群成员对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能动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前进性,二是循序性。对进化论"前进性"特点的坚定认识,使严复对其理想政治的最终实现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进化论"循序性"特点的深刻把握,使严复对其政治理想的实施强调稳定有序的操作原则。严复把进化论的这两个特点充分地融进了他的政治理想的推进理论当中。严复的这种对其理想政治推进保持积极而又稳重的态度,同他对理想政治本身既发展又稳定的特征取得了一致,从而实现了他的理想政治思想本身和其推进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与社会时尚均为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其冲突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得到充分展现。赋予女性消费行为和时尚观念的民族主义色彩,将女性消费时尚政治化与道德化,乃是运动期间舆论宣传基本的话语策略。运动期间女用奢侈品进口不减反增的悖论性现象,表明民族主义终究不敌消费时尚。近代都市女性的崇洋时尚,不应简单归诸女性民族主义情感之缺失,实质乃是近代男性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妇女时报》的编辑者自觉地大规模刊登女性照片,这在女性报刊史上尚属首次。这些女性摄影形象展现了清末民初上海中上层社会女性的现代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性别观念。她们既是现代性进程的产物,又借助于媒介的构建作用而反作用于女性群体本身。她们以其过渡时期特有的矛盾特质,标志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开辟了现代女性视觉形象的第一个阶段。从此,围绕女性形象的视觉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3.
尚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山东女性生活方式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山东)数据,反映了山东女性的活动空间、休闲方式、时间分配与家务劳动、生活消费、社会交往的情况,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女性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无论是生活消费、休闲方式,还是社会交往,女性均落伍于男性,还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女性的活动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承接政府转移出的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的优势和阻力。其优势为:组织网络健全、与妇女有天然联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阻力为:政府没有专门的常设妇女工作机构、人民团体“上宽下窄”的组织结构和多样性社团发展不成熟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文章还对妇联在承接政府职能过程中如何防止行政化倾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妇联的定位问题逐渐被提了出来。作为官办性社团,妇联是走官的方向还是民的道路,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在此,笔者认为,妇联的定位除了要明确妇联工作对象与任务之外,还有必要对妇联目前所处的由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其它政府非主管部门、部分社会民间团体、社会公众、广大妇女、妇联的团体会员为结点所构成的内外部网络关系加以分析与厘清,而其中妇联与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是妇联定位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关性骚扰条款起草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理论和实践依据,提出了建立专门性骚扰防治机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对传统犯罪学忽视女性的做法提出强烈的批判 ,并就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犯罪处遇对女性的错误理解和不公平待遇提出质疑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 ,这一点对犯罪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只有进行进一步的、更加具体的理论构建才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研究表明,"母亲水窖"工程的实施对于妇联的能力建设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比较而言,其对县级妇联的能力提升更大,而对乡、村级妇联的作用较小;对妇联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大,而对妇联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能力、基本资源的能力提升较少.因此,在未来的水窖工程实施中,应当进一步调动基层妇联的积极性.另外,全国妇联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有意识通过培训、交流提升妇联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能力,促进妇联在水窖项目结束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和依据、职能内容、作用与成效方面探讨妇联在承担政府推进性别平等职能的作用问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立法促进法律的性别平等、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妇女的规划中推进性别平等、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倡导、在中外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平等发展和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家庭性别平等和改善女童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清末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的文化诉求,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文学中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在性别革命的意义上,不管是民族解放还是个人解放,都有多层面的反映,20世纪女性的问题在清末几乎已经被悉数提出。而清末文化失调的语境,造成现实的女性和想象的女性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