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数字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为了迎接数字技术的挑战 ,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 ,解决了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 ,文章为此提出了数字图书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著作权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屡见不鲜。为加强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2020年《著作权法》和2020年《刑法》依据网络化、数字化等技术变化,对法律条文作了多处修改:2020年《著作权法》通过定义作品和完善作品种类、调整广播权的适用范围与规定惩罚性赔偿等方式对网络著作权加强保护;同时,将行政处罚扩展为行政检查、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加大网络著作权保护力度。2020年《刑法》也对与网络著作权密切相关的侵犯著作权罪进行了完善,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2020年《著作权法》中的民事维权、行政执法与2020年《刑法》中的刑事制裁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网络著作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生效施行,这标志着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确立。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不仅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而且还享有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许可权、获酬权、注释权等多项财产权。这些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依法就自己对某一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中的某项权能,或某几项权能许可他入使用。这种许可通常由著作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加以实现的。被许可入在签订此合同后,依合同台法地取得了对著作权人作品的使用权。就…  相似文献   

4.
教案的著作权问题是教育界和法律界面,临的崭新课题。教案属于作品范畴,应当作为著作权客体,享有著作权。教案的著作权保护应从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务作品的权属、对作品外延做扩大解释等方面入手,以利于司法实践中法律纠纷的解决,使我国的著作权法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5.
技术的进步给著作权人保护其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著作权人也利用技术不断扩张自己的利益范围。传统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给广大公众划定的可以自由使用的范围被日益侵蚀。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空间在日益缩小,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形同虚设:技术措施的滥用已经破坏了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破坏了著作权法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廖艳  张泽 《求实》2009,(Z2)
引言 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状况、面临的新问题、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形态等各种问题的论述,提出相应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对策,以解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而期待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不断完善,达到规范网络秩序,保证计算机网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著作权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了顺应这种数字环境的挑战,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解决了诸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此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颁布的新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牙9目15日起正式施行。按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保护将实现“中外平等”,即对于任何一个属于世贸组织成员的著作权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将受到同等待遇。这是我国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而做出的修改。另外,新条例进一步解释了杂技、建筑、模型也有著作权,即对这些作品的保护主要是指其中艺术创作的部分。对于侵害著作权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司以处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新条例还规定,使用可不经著作权人许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报编辑实践中常见的编辑部著作权的归属问题 ,提出了要依法厘清学报编辑部与学校之间、作者之间、其他相关主体之间著作权归属关系 ,并设法避开著作权法对学报编辑部的权利限制 ,使学报编辑部最大限度地获得学报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新闻出版业与著作权法有密切关系。新闻媒体及其成员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新闻产品的传播者。新闻产品传播过程中,作者、传播者及社会受众相互发生密切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为了维护作者、传播使用者及公众之间利益平衡,调动广大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著作权法不断调整三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规范新  相似文献   

11.
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员介绍,我国著作权法曾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但由于其定义比较笼统,对如何区别时事新闻和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在立法上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司法上没有统一的裁判标准,导致对新闻作品的保护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对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  相似文献   

12.
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将在几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现行《著作权法》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主要是知识产权协议的有关条款将做修改。修订将完善著作权中财产权的有关内容,将“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具体化,明确了财产权的 11项权利,即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公开表演权、播放权、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并对每项权利的基本内涵做了界定。增加对著作权与邻接权保护内容,对数据库等汇编及版式设计、装帧设计给予保护;增加编写出版教科书使用他人作品的法定许可规定。同时,修改广播电视组织继续无偿…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强劲的技术发展态势对著作权人利益保障的冲击,“为了应付技术革命给知识产权所带来的威胁,必须将技术手段引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著作权条约(WCT)及组织表演及录音制品条约(WPPT)中,要求缔约国制定法律以加强对技术保护措施的反规避。此后,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根据上述条约修订著作权法,增加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范海涛 《世纪桥》2011,(1):55-56
从我国大量的创意侵权案件的判决结果及学者们对之的评价来看,我国司法界和理论界多认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并且多以“思想”与“表现”两分法原则为理论基础,但是从起源与发展来看。思想表现两分理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认为,由于其定义的模糊性,思想表现两分理论能够根据需要扩张或限制著作权保护范围,所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符合条件的创意应该受到版权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吴晓尧 《探索》2000,(Z1):85-86
从历史角度看,著作权法的诞生是基于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时才产生了限制出于商业目的印刷(复制)书籍的需求。国家通过这一法律手段对著作权拥有者及其作品进行有效的保护。国际互联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甲公司承接了某厂的一项广告画页设计任务,甲公司为完成该任务花了1000元聘请了一名摄影师,厂方聘请了一名女模特。该设计完成后,女模特要求索回她试拍的和未被采用的底片。而摄影师声称,试拍的和未采用的所有底片均系自己的作品,自己有著作权,所以不同意交出。现在是一方索要,另一方坚持不给。如果你是法官,他们究竟谁有理?在肖像权与著作权发生纠纷时,肖像权优于著作权,还是著作权优于肖像权?曾律师解答: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  相似文献   

17.
声明     
1.凡在本刊发表之作品,如双方无特殊约定,则自动视为作者已将该作品的著作权全部转让给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杂志社。
  2.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教育阅读网收录。  相似文献   

18.
在期刊编辑工作中,往往涉及到作者权益的保护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对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编辑是出版活动的主体,在编辑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期刊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著作权意识,在编辑工作中切实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展初期,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刻真实世界的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用以搭建公共场景是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不能直接认定此种利用行为构成合理使用。在网络虚拟空间搭建公共场景时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利用行为构成“转换性使用”,可以借鉴更为灵活的“四要素标准”进行合理使用检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框架下,应将“数字化”利用行为纳入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条款,借鉴“四要素标准”来认定“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弥补实践中我国合理使用制度适用上的不足,更准确地认定虚拟空间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翟霞 《理论学刊》2002,(5):101-101
网络在数十年的时间内风行全球 ,成为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全球性传播媒体。网络信息表现出的高速、准确、完美的复制性能 ,以及对使用者来说表现出的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的特点 ,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的同时 ,也为著作权和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带来全新的课题。由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立法较早 ,难以适应对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网络业著作权保护的实际要求 ,一些涉及网络传输权的重大法律问题缺乏规范与定位 ,而且也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法律规定。这种状况对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十分不利。直到现在 ,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