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姜铁兵 《学习与实践》2009,(12):139-144
“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两型水务”,建设滨江滨湖生态城市,必须坚持可持续治水思路,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构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管体制机制,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法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昕  向敏 《长江论坛》2010,(1):31-35,39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大论坛》2014,(5):F0002-F0002
作为资源型城市,贵阳早在10多年前,由于产业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一度被列入“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全国三大酸雨污染最严重城市”。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产业支撑。以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特征的“两型”产业为发展的重点,通过“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是山西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是我罔最大的动力煤基地,享有“煤都”之称。经过多年开采,优质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城市“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按照构建“一三六”十大产业格局的思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力求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实现“奋力赶超、重振雄风”的战略目标,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敢于先行先试;2、狠抓循环经济;3、实施项目带动;4、共谋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的做法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武汉周边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都表现出空前的使命感、主动性和求实精神,对相关改革的认识已趋于深化,特别是在同武汉经济“对接”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八市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上已形成有价值的初步成果;八市“两型社会”建设已主动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诸多值得重视的建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协调机制上有切实保障;必须在先行先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在发展环境上有重大创新;必须在政府改革上有重大进展;必须在资源整合上有重大举措;必须在两型经济发展上有政策支撑;必须在产业转移上有通盘考虑;武汉市自身必须做大做强,增强集聚力与辐射力,在“8+1”城市圈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构建资源节省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重新评价和审视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寻找和认真实施“公交优先”的措施和途径,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及其历史贡献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下降、环境问题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等诸多困境。分析研究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对于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14,(15):42-43
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定》把“治废”和“治水”、“治气”一起,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以及收、运、储网络和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力争三年内衣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要实现这个关系到全省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目标,迫切需要实施覆盖垃圾处置全过程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丰立祥 《前进》2013,(12):38-39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梦是强国之梦、富民之梦,是由各个省区市的具体实践汇集而成的梦。当前,山西大同市作为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站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起点上,正在加快打造“魅力大同、美丽大同、实力大同、创新大同、幸福大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部城市特点、资源城市转型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征求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认为,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战略机遇。湖北党外人士就如何搞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周昕 《学习与实践》2009,(9):155-159
环境法制创新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环境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立法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法制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推进“两型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两型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武汉市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两型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将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当前探索和形成加快推进“两型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体制,实质上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两型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贺寿天 《群众》2008,(1):38-3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盐城市作为苏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如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是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深刻论述: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荔浦县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应该努力做到“九抓九确保”,使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8.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世茂 《政策》2009,(9):8-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广东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广东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广东长期高速的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给广东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广东应突破“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建立多层次“两型社会”的建设示范点、建立和实施“两型社会”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奖惩机制、建立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领导等具体措施,以实现广东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是市委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立足对大同市情的把握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大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转型发展,就是要使大同从资源型城市的传统发展轨道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的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绿色崛起,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单纯依靠资源消耗、资本投入、生产要素数量增加乃至牺牲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集约化发展方式,从而把大同建设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在大同发展处于大转折、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市委提出这样的思路,作出这样的决策,既顺应时势,又振奋人心。尽快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这一精神上来,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四个转变”上来,一心一意地朝着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迈进,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政治任务。本文试图从大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以及未来发展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