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洁非 《各界》2013,(8):74-76
甲乙一瞬 “甲”为甲申年,“乙”为乙酉年。两个年份紧挨着,在干支中分列第二十一、二十二位。干支历时,六十年一轮回,每六十年总有那么一次“甲乙一瞬”,本无甚特别。然而有一回,连续发生塌天大事,宇内骚然,时人遂每以“甲乙”连而并称,作为那特殊历史时刻的标识。  相似文献   

2.
“十年政工一场空。”’作为一名政工干部,对这一句话极为敏感。多少次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有过苦恼,有过访惶,苦辣酸甜成,尽在不言中,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奋斗中的欢乐,耕耘后的收获。自信十年政工我不空。五年的车间工会工作使我受益匪浅。我把思想定位在“做职工之友,为职工服务”上,暗暗告诫自己:工会主席不是官,是公仆。作为职工选举的“代言人”,你的屁股一定要与职工坐在一条板凳上,一定要有群众观点。工作中,我注意正确处理“双维护”关系.尽心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有一年公司为职工送温暖,决定为职工过生日。…  相似文献   

3.
周叶茂同志作为一名资深法官。在目己的岗位上,多年来公正司法,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他目身的人格魅力,体现着法治的强音、正义的呼唤。在担任准安币清浦区法院院长的短短5年中,他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带出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全院有80名法官先后被区文明委授予“文明法官”称号,有13位同志被区人大评为“人民满意法官”,一名同志被省高院荣记二等功。周叶茂同志1999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币“十佳政法干警”称号,2000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双争”活动先进个人,2001年被江办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相似文献   

4.
刚过去的2000年,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但令我最难忘的镜头,还是这一年的反腐工作。有人说,2000年是“破纪录”的一年。虽然,反腐败不同于体育比赛,但用“破纪录”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人们议论的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有三个。一个是人称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个是以“盯梢”著名并借以把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干部拉下水的“阿太”陈仕松;再一个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福建政和县“红包书记”丁仰宁。这三个人,虽然腐败的表现都很有“特色”,但毕竟“身份”太低,…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我这样三十岁年纪的人做的。言下之意即是现在哪有年轻人干政工的?可我颇感自豪的是,我大学毕业即走上政工岗位,掐指一算不多不少正好有十年了。十年来酸辣苦甜自不必说,可也是荣誉、作品几乎等身。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耕耘在“东南西北中”,回味无穷。耕耘在“东南西北中”,是我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人的方法上的一句形象概括。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引导职工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价值。十年政工路,使我体会到,善于引导职工“向东看”、“向西看”、“向南看”、“向北看”,…  相似文献   

6.
赞“高官”结“穷亲”江苏彭辰阳据1994年11月7月《报刊文摘》载:辽阳市城乡的1000多个贫困户,如今都有了一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亲戚”,他们交往密切,感情越来越深。短短几个月。这些“穷余”在“高官”“亲戚”的帮助下,或危房得以修缮,或孩子有了...  相似文献   

7.
祝彦 《党政论坛》2011,(16):34-35
“托派”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很有“敌意”的概念。受当时大背景的影响,“中国托派”也是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生存的。1952年12月22日大陆的“托派分子”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直到1979年后随着郑超麟这一名字在媒体上的出现,“中国托派”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37)
编辑部:农民手上有个“负担卡”,一年向政府承担多少经济义务,“负担卡”上一目了然。农民只要按“负担卡”所列的款项了清,这一年他对政府承担的经济义务就算完成了。其他超出“负担卡”之外的任何收费,都可算作不合理负担,农民兄弟有权加以抵制。发放“负担卡”,...  相似文献   

9.
还中庸之道以本来面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还中庸之道以本来面目葛楚英作为中华民族的学术瑰宝——中庸之道,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从“文革”算起已经有几十年了,如果从“五四运动”前一点算起则有近百年了。一提起中庸之道,或认为它是不分敌我取消斗争的,或认为它是不分原则乱和稀泥的,或认为它是不求...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最早提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文中,最早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本文中,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以下简称“邓选”)实践上,我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提法是“中国式的现代…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万向集团党委通过扎实开展“党员办实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万向集团党委多次被评为萧山市、杭州市和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委书记鲁冠球的倡议下,集团党委于1997年起开展了“党员办实事”活动,要求每个党员“每天做一件实事、每月做一件新事、每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党委专门设计了一张“年度党员重点工作计划表”,内容有对上一年工作的自我评价,最满意的工作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工…  相似文献   

12.
有“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宣传的一个新的阵地。面对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大潮,国家新闻主管部门提出,要建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媒体网站,即建设一支网络新闻宣传的“国家队”。由新华社主力、的新华同自然是网上‘’国家队”的重要主力之一。 7月12日,新版“新华网”向全球各地同民正式推出。据新华网总裁周锡生介绍,这是1997年 11月 7日新华社网站开通以来,在大规模技术改造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改版。这不是“小试牛刀”,而是一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 在着手改版前,新华社给自己的网站作…  相似文献   

13.
享受     
徐新 《党政论坛》2009,(8):26-26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的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陶汉章将军在北京参加黄埔军校70周年纪念会,邂逅一位从台湾来的国民党老军人,谈起当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情景,老军人说:“1938年我们在湖南衡山集中一批从抗日前线各战区调来的军官,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其中有一本教材叫《游击战术纲要》……”陶汉章的眼睛突然一亮!忙问道:“哎,那书的作者是谁?”“叫‘陶剑青’。”  相似文献   

15.
选择奉献     
于政工6年多,面对着政工行当的忽冷忽热,政工人员的几起几落;面对着好心人的忠告,“热心人”的讥讽;面对着食不甘味、挖空心思而永无休止地写材料、文章,诸多的酸甜苦辣,时常令我有一种苦涩的感觉,难将辛酸对人言。九二年5月,我写了一篇反映分厂实行厂内待业制的“豆腐块”,在市级小报发表。因顺应了当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大趋势,编辑加了引题、主题后,“隆重”推出,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想不到,这下捅了“马蜂窝”,领导雷霆大发,认为这是亮了“家卫”,抓了改革的“典型”,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给我一顿“臭骂”,并…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33)
转瞬之间一年就快过去三分之二。今年年初,本刊在 《脚踏实地,继往开来》的论坛中曾经说,在20世 纪和21世纪交替的过程中,“2000年既是收尾,又是发端。这一年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是承先启后的一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干得怎样?年中盘账,总的发展态势良好。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方面,成绩巨大。这个“巨大”不是空口说的,有数据为证: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出口与去年同比增长3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邢台市自1996年3月以来,在市直机关普遍开展了“文明、廉洁、务实、高效”为内涵的“形象工程”建设,机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作作风有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形象工程”为党政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而又易于见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一、台湾劳工政策与劳资关系的发展 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实行“戒严”,(《戒严法》规定:“严禁聚众集会、罢工、罢课及进行请愿活动”,凡有“罢工、罢市、扰乱秩序”等行为者,“依法处死刑”。整个“戒严”期间,台湾约有五万人被捕,其中约有四千人被执行枪决。退踞台湾后,国民党长期奉行“反共复国”政策,依赖军事独裁体制延续其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因此,劳工政策也围绕这个中心而制定。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候,有一天,汉文帝在召见群臣以后,向右丞相周勒提出了一个问题:“全国一年要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要进多少钱粮?”周勃又支吾着回答不出,满脸羞愧,急得汗流泱背。汉文帝转而又向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皇上买了解这些情况,请询问具体管理这些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么到底去问谁呢“’陈平说:“是上要知道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可以问廷尉(中央司法官);关于钱粮的事,可以问票内史(中央主管钱粮的官)”。文帝紧接着又问:“按照你说的,各个方面的事都有…  相似文献   

20.
丁凡 《瞭望》1994,(13)
不可往人家头上泼粪丁凡近日读天津一家杂志94年2月号,一个标题赫然人目:《西安“红灯区”》。乍看,心里砰然一震:“西安何时竟引进了此种祸水?”及至细读,才明白文章作者是在写“至少有百余处”的“美食一街”,于此故弄玄虚而已。“红灯区”是何等去处,大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