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公民踊跃的提高参与尺度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出现了公民参与与传统文化矛盾、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和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等困难,使公民参与不能够产生很好的实效。因此,本文为了有效提高公民参与实效的方式,从政府、制度和个体等三方面进行了不太成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实现公民本位 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从调整政民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实现公民本位,才能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实现公民本位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本文从公共政策制定要体现公民意志、公共政策执行要有公民参与以及把公民满意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等方面阐述了实现公民本位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行政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公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产物,公民积极广泛的参与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完善公民参与的对策,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建设之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两年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举措,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和创新。在公开办事内容和程序、简化办事手续、减少行政审批、明确办事责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还存在缺乏清楚的理论认识,重具体操作、轻体制创新,政府与公民互动缺乏等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在积极行动的同时,着重理论思考,真正把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余岚清 《法制与社会》2011,(14):170-170
广泛而有效的公民参与对于服务型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缺失的问题对公民参与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之关系进行探讨以求寻找出合适的途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民主行政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民在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崔晓杰  耿蕊 《法制与社会》2010,(16):179-179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然而我国要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着官本位的影响、制度的不健全、公民参与的缺失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开放、透明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之一。政务公开,通过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吸引公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改善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决策质量,增进社会福利,不仅是建设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其它特征的必要条件。文章在全面分析吉林省政务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转变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思维方式,树立人民民主的价值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催生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务大厅办事效率,拓宽政务大厅的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在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县级政府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此,深入研究推进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鞠连和 《行政与法》2006,(12):32-34
开放、透明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之一。政务公开通过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吸引公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改善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决策质量,增进社会福利,不仅是建设阳光政府的必由之路,也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其它特征的必要条件。文章在全面分析吉林省政务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基础上,从转变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思维方式,树立人民民主的价值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催生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务大厅办事效率,拓宽政务大厅的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侯保龙 《行政与法》2007,4(7):56-58
政府存在的最大正当性在于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型政府按照历时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宏观服务型政府、中观服务型政府和微观服务型政府。文章认为,我国目前的政府建设正处于由中观服务型政府向微观服务型政府过渡时期,因此,建立一个权力制约的法治政府以及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应该是我国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政府蕴含了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基本理念,公民社会是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主体的非强制性的行动团体。本文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是公民社会形成必备条件,而公民社会的有效培育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归宿。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期,有必要厘清二者的职能定位和目标追求,从而形成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政府、社会三者互动的形式,既是政府过程完善的需要,也是政府过程完善的结果。只有在充分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涵义、内容与形式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和把握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相关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领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构建起来的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管理及其绩效评估应该以公众是否满意作为标准。实施绩效评估就应该扩大公众的参与,确立公众的评估主体地位。本文就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的有关问题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现实中,由于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忽视,致使政府职能不能很好地履行.本文依据现代政府理论,分析了县级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现实基础,指出应以管理工具和手段的选择为重点,并将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以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宪政的目的性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保障和实现个人的权利或基本人权。服务型政府,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指导原则建立的政府。本文以宪政的基本要素,民主、法治、人权等方面与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契合性为切入点,在分析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理念、模式、程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刚  苗红娜 《公共行政评论》2023,(2):157-173+199-200
公共服务获得感作为民众对公共服务客观获得的主观积极心理体验,反映了居民对社会治理的认知与评价。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建设中,居民参与对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居民参与内容及方式的多样性,何种居民参与以及居民如何参与更能提升其获得感值得深入研究。论文将居民社区公共参与内容分为政府主导型参与和公民自发型参与,将公共参与渠道区分为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型渠道、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型渠道和互动沟通型渠道。通过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的6089份调研数据,研究居民社区公共参与内容和方式对个体获得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发型参与对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主导型参与对获得感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即时的互动型沟通渠道,对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民参与效能感和政治信任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论文揭示了不同公民参与类型与获得感的关系,丰富了学界关于公共参与及其作用的研究,拓展了个体获得感生成的研究视角,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升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实践启示。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时,要注重扩大公民自发型参与,并增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19.
武浩 《法制与社会》2011,(25):143-144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公共安全服务方式也要随之转变和优化。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可知,这种转变和优化应当为公共安全服务的主体应当由一元转化为多元,将公民参与公共安全服务制度化,公共安全服务要向长效方向优化,要完善公共安全服务的公开、透明制度。  相似文献   

20.
郭祎 《行政与法》2013,(7):6-10
相较于中国,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政府机构组织整合、政务信息公开立法、强化采购监督管理、电子政府网络建设及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时期,我国应当借鉴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经验,在推进行政区划与行政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法治化以及政府服务与民众的互动性等方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