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法学形态考——“中国古代无法学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学形态考——“中国古代无法学论”质疑何勤华法学形态,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法学这个有着重大分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因此,尽管法学形态以前还没有人提起过,研究它也有相当的难度,笔者还是想对它作一些探讨。一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 (一) 我国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至今还未弥补一个重大的疏漏,这就是对法律社会价值的全方位探讨。单从法律事实去认知法律而不注意价值思考、价值判断的法学,必定是跛脚的。它或许是法律现象、经验、知识的聚焦,但还不能算是科学。敏感的外国学者较早地看出我们法学理论中的缺陷,他们说我们还缺乏说明法律价值、并用法律价值的社会取向来设计、预测法律的宏篇巨著。西方学者太重视对法律价值的探讨,在这方面,他们有不厌其烦的韧劲和恒久的耐心。最早的西方法学著作,几乎无一不是探究法律价值的,因为当时法律在古代历史舞台上出场不久,人们都急于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它为什么会存在,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谢晖 《法律科学》2005,23(6):26-36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中的知识智慧,乃是在政治哲学———经学框架下的法律智慧。律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律解释智慧,是运用经学的神髓来解释法律的问题,它的对象、问题、专门术语等等都是法律和法学的,它有自己的范畴术语、运思方法和知识体系。中国古代的司法裁判活动也为法学的创生提供了一种可能。中国古代的判词反映了法官的法学世界观、法律方法论和法律发现方法,在中国法学学术史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法学研究现状、中国古代是否有法学、中国古代法学与现代法学的差别、中国古代法学与律学的异同点、中国古代法学到近代为何消亡以及如何对待民国时期的中国法学等6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全国部分高等法律院校和法学研究单位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于今年2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有计划、有组织地整理出版我国浩繁的法学古籍和法律文献,批判地继承和借鉴我国古代法学文化遗产,讨论和拟定整理法学古籍的远期规划和近期的实施计划,以便更好地开展法学古籍整理工  相似文献   

6.
《法学》编辑部关于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倡议提得好,也很适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法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为此,我表示赞同和支持.党的十二大规划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兰图,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论旁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旁证,这个证据法学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我国近几年来在有些同志中,或者避而不提,或者充耳不闻,似乎要在人们的缄默中逐渐地消失掉。看看我国近期出版的证据法学专著和发表的有关论文,恐怕不能说我这是无病呻吟。但是,旁证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且在办案实践中被人们广泛使用着。因而它只可能为人们所无视,却不能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真正消失掉;相反的,它是随时可遇,大量的为办案人员适用着,特别是在那些疑难案件如“无头案”的侦查中,假如真的舍弃旁证而不用,办案工作往往是寸步难行。不过如若把旁证同主要证据一样看待或适用,或者把它同间接证据混同起  相似文献   

8.
展望世纪之交:法理学要经历一次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沈国明研究员在世纪交会之际,全球都在经历社会、经济和法律秩序的变化。当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后,可以说,法学出现了理论断层。原先的法学理论不够用了,它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9.
我们注意到,在最近的一些法学文章中,屡屡看到把“注释法学”作为法律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落伍现象,认为,法学的发展标志之一就是“注释法学”的衰落。这种观点令人惊讶,同时,也说明人们对“注释法学”的认识是错误的,起码是偏面的,他们似乎都没能注意这一点,即注释法学首先是法学。作为法学,它必须结合法制在其特定的系统来研究,只有在法律制度中,法律才是实在有效的。注释法学是以对法律条文进行注释的方式进行法学研究的,它不单单是对法律条文本身的研究,而是把法律条文置于法学系统、法律制度中去研究,它主要是理解,其次才是说明,它所依据的不应该是条文的内容,而是法理,因为条文并不能说明本身的意义。这种学理的研究并不考虑法规本身的效力,而是一种学术活动。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目前,我国很少有  相似文献   

10.
徐进 《法学研究》1997,(6):131-137
商鞅法治理论的缺失——再论法家思想与秦亡的关系徐进商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法治理论家,他的理论产生了辉煌的实践效果。在法家与秦的兴亡问题上,我的结论是:兴秦者商鞅的法治思想,亡秦者韩非的“集大成”之学。〔1〕但这并不等于说由商鞅及其后学最先系统阐...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学者间就劳改法学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争论,这些不同意见的讨论,对于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劳改法学无疑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劳改法学建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劳改法学的研究对象等问题,谈点我们的理解。一、建立劳改法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劳改法学,是劳动改造法学之简称。它在法学体系中,属于我国国内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我国有关劳动改造方面的立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我国有关政法院、校、系开设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法学》复刊已经两周年了。两年来,《法学》在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开展法学研究,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它是我国法学园地里一株艳丽的花朵,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许,在国内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因此,我对《法学》两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回顾十年来法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成就令世人瞩目,它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它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它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弥补了全日制法学高等教育之不足,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法学专门人才,它使在职政法干部受到系统的理论培训,加速了我国政法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它为我国公民提供了系统学习法学知  相似文献   

14.
熊德米  陈常青 《现代法学》2000,22(5):101-104
中国的法学古文化是世界法学文化水乳交融的一部分。完整、准确地将我国法学古文化向国外文化译介是语言学者和法律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目前所出版的汉英翻译文献 ,其质量令人堪忧。本文提目前正式出版的部分古代法学论述的译文进行评论 ,提出了法律汉英翻译四原则 :准确性、简明性、严谨性、庄严性。  相似文献   

15.
程双 《法制与社会》2013,(30):222-223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育才,法学的教育也应当如此。法学教育作为一个培养法律人才,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专业。它不能也不应该被卷入应试教育的大漩涡中,在其他专业教育都在努力突破应试教育的魔圈时,法学教育更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大步的改革.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名学,即中国古代的逻辑学。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循名责实”、“以法治国”,从而使新兴的名学与法学发生密切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法学和法律制度发展、变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当时的法律和司法实践表明,名学中的“类”、“故”、“譬”、“效”等重要范畴的理论,对于法学和法制有着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法学吸纳了先秦名学的思维形式,由此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用语、名词概念精当、论证命题的判断和推理符合逻辑、体系严密,明显区别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科学。深入研究法学与名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把握中国古代法学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21年,秦用暴力,实现统一,将韩非思想付诸实践。而秦短命夭折,骂名千古,韩非思想也因而一直未能居于正统。但依它而建立的专制大厦却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不断增高、加固、拓宽。因此,重新探讨这座古老建筑设计师的初期设计方案,不能不是个令人深思的课题。韩非已引起当今学术界的关注,但论者一般认为韩非法治思想特点是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笔者不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讼学是中国古代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采摭律学成果,杂以刀笔珥语,假以公案判例,提炼写状技巧,共同合成包装起来的浅易学问。尽管中国古代讼学一直受到官方的排斥和打击,但它仍然以各种隐秘的方式存在,并填充了正统学问所不备的诉讼实学的真空,成为民间社会日用常识的“草根法学”。  相似文献   

19.
法学是一门悠久而古老的独立学科。解放后,法学在我国又有了新的发展。法学包括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外法学和某些边缘学科。《法学基础理论》属于理论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同部门法学及其他法律学科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部门法学是研究各自学科领域内的法律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理论法学研究的则是法律发展的基本原理、共同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它的结论和原理,对于部门法学的各个学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新春三月,春意盎然。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正以快速、稳健的步伐跨入新的一年之际,迎来了《中国法学》创刊十周年。我和所有重视、关心、支持《中国法学》的同志们一样,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向它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法学》是遵照彭真同志的指示,经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法学会于1984年3月创办的。它作为全国性的法学理论刊物,十年来,在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关怀和广大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下,以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