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面来风     
儿子成了她贩毒的载体李娜(化名)是巩义市某镇人,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婚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给丈夫生了4个儿女。然而不幸的是丈夫患了哮喘病,望着丈夫痛苦地喘息,李娜似乎感到一场灾难将要来临。有一天,她听一个朋友说“鸦片”能治丈夫的病,就弄来一点儿试试。从此一发不可收,她和丈夫一同染上了毒瘾。3年时间,他们吸光了苦心经营的近百万元家产。丈夫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毒品不仅毁了她的家还吞噬了她的豪宅。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她开始以贩养吸,由于“运气不佳”,多次落到公安局的手里。随着李娜“道行”的加深,她开始…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明信片 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学校”。这篇演讲稿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警嫂,面对无情“分离”的丈夫,倾尽她全部的细腻和温柔,用女性巨大的爱,燃起丈夫自信的心灵之火,重新扬起丈夫奋进的风帆。她就是刘建红──  相似文献   

4.
有个女孩生性胆小,见到毛毛虫也会吓得大喊大叫,更不必说宰鸡杀鸭、走夜路了。然而,有一个人走进女孩的世界里,她奇迹般地胆大起来。女孩婚后两年,度完了3个月的产假,又回到了车间上三班倒。产后第一次上夜班,丈夫怀抱婴儿看着室外漆黑的夜,用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睡一会儿,我送你上班!”她一口回绝:“不,你照看宝宝,我自己走!”说完旋风似地推着车出门了。午夜,路上行人极少,她骑得飞快,脑中早忘了做姑娘时的胆怯。开门进家时,丈夫惊讶地问:“夜这么深了,你怎敢一个人回来啦!”“想到要给儿子喂奶,什么也不觉得怕了!”  相似文献   

5.
库明思汗的第二个“娘家”●赵红岩在新疆奎屯棉纺厂有许多感人的民族团结的故事,后纺车间工会帮助哈萨克女工库明思汗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库明思汗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双儿女在她和丈夫的呵护教育下聪明懂事,活泼可爱。可1990年秋,丈夫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后,生...  相似文献   

6.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3,(29):40-4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妈的叫刘蓉,某市级机关中层干部,漂亮精干,按坊间的说法她跟丈夫老李乃黄金搭档。一个从政一个经商,老李开了家公司,挣得盆满钵满,宝贝独生女儿倩倩考上大学,老李扔给她张银行卡:喏,里面60万,拿去零花吧!  相似文献   

7.
当代日本社会中的家庭与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前,日本的大多数家庭是三代同堂,丈夫为一家之主,具有绝对权威。妻子则是主妇,正如被称为“家内”一样,是呆在家里服侍丈夫、公婆,料理家务,养儿育女,包揽家庭一切事务,这就是日本的家政学。这种家庭结构,随着战后的核心家庭化而大为改观,核心家庭已占日本家庭总数的60%。1940年时,日本一个家庭的平均成员还是5人,1980年,就已减少到3-2人左右。据1995年日本举行的“国势调查”(国情调查)的抽样调查结果,每一个家庭的平均人数为2-84人,比1990年举行的“国势调查”时又减少了0-15人。其…  相似文献   

8.
当李亦非坐在自己家宽大客厅的壁炉前,看着壁炉里的温暖火焰.斟上两杯红酒与丈夫汪潮涌对品,慢慢地聊天。或者两个人一起静静的读书时,李亦非像个“小女人”,你很难想象李亦非会是一个叱咤职场的跨国公司高管。  相似文献   

9.
无处可去     
那天我“嘭”地一声带上门,愤然离家。结婚以后,这还是第一次。 走在大街上,突然意识到了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一个除了家以外的去处,没有一个除了丈夫以外可以痛痛快快、尽情倾诉的朋友。这样的念头平常有过,可是面对丈夫的柔情和爱不够的女儿,这类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10.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曾几何时,一首《我想有个家》的流行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勾起了多少人对家的向往和憧憬。然而家并不是幸福的同义词。正如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这些各各不同的不幸之中,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已越来越引人关注。而且暴力行为不仅仅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发生在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之间。丈夫高举施暴之鞭在中国,特别是一些落后山区,一些丈夫把妻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和侮辱,更有甚者不惜以身试法,采用极端野蛮、残忍的手段肆意…  相似文献   

11.
她从不会因为丈夫是在阻止群殴当中牺牲而伤感或迁怒于他们。现在自己是警察了,更能理解丈夫身上的那种“群众情结”,心里只有一个追求,像丈夫一样,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期法眼     
《人大论坛》2012,(4):27-27
全国首份反家暴远离令出炉:为保护饱受家暴之苦的当事人,珠海一法院发出全国首份反家暴“远离令”,要求丈夫需距妻家百米外。为保证“远离令”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在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当天,  相似文献   

13.
迷信甚于毒     
血案惊天 !   纵观全案,犯罪嫌疑人李慧杰及其母田雪芹一而再、再而三地得手,固然是因为她们作案心理凶残、作案手段狡猾,但盛行于当地的封建迷信也难辞其咎。   李慧杰毒死第一个丈夫时,不是没有留下破绽,但封建迷信帮了她一个大忙,她只落了个“命硬克夫”之名便侥幸回到娘家。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一个冤死的新郎黄国富及其家人、四邻八乡也笃信李慧杰“命硬克夫”。“命硬”就“命硬”,找个算命先生寻个“破法”不就结了 ?——文中那些善良而无知的乡亲,遭遇李慧杰母女,便好比旧小说中写的“似猪羊入了屠夫家,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14.
车祸撞出传奇恋情远方1998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本是陈大军与钟开梅喜结百年之好的大喜日子,可不知怎的,陈大军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当宾客散尽以后,陈大军一把搂紧钟开梅,失声痛哭。“一个男人家,大喜日子哭什么呢?”钟开梅一边替丈夫拭着泪,一边嗔怪丈...  相似文献   

15.
何标 《台声》2002,(7):36-38
没有了“寻死”的自由1953年4月22日碧霞在台中县太平乡三卡仔村被特务逮捕,押解到“警备司令部”。在那里,她接连受到“疲劳审讯”和各种刑讯。特务们指着她的鼻子吼道:“你们家是‘共匪’的窝,你父亲、哥哥、丈夫做的事,你怎么会一点都不知道?”这就是他们抓她、关她、打她的惟一理由。而早就横下了一条心的碧霞,任凭怎样打骂,就是紧咬牙关不开口,特务们什么也得不到,又拿她毫无办法。李碧霞无辜被捕坐牢期间,对父、兄、丈夫所献身的事业没有任何损伤,对全家的清白声誉没有丝毫玷污,也没做过一件对不起亲朋好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小心假警察     
小心假警察程明武上一个被公安机关清理辞退的治安联防队员,导演的一出骗婚剧一天,一位乡村姑娘羞怯地走进山东省成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她腼腆地说来找她新婚不久的丈夫。民警问她丈夫叫什么名字,她说叫“邵光帅”。交警大队倒真有一个叫“邵光帅”的民警,但他早已结...  相似文献   

17.
(一)1980年9月的一天,家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农村的25岁的李淑清与相恋3年之久的邻村万家庄同龄小伙童善军结合了。1982年5月,李淑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童新。一家人欣喜不已。颇有灵气的童善军在乡村倒腾蔬菜生意,几年下来,腰包鼓起来了。钱多了,毛病也来了,进舞场、入酒店、泡桑拿房,原本安分守己的童善军,变成了个油腔滑调、拈花惹草的坏男人。李淑清没有想到曾经相亲相爱的丈夫会作出这等龌龊事来。性格温顺而又内向的李淑清对丈夫说:“我求你不要在外鬼混了,风言风语不好听。”起初,丈夫尚能克制,过后依然故我。一次,李淑清…  相似文献   

18.
特警的妻子     
刘璐 《人民公安》2006,(20):53-53
在婚姻中人们欣赏两个词,一个叫做“缘分”;另一个叫做“一见钟情”。小玉和他的警察丈夫从相识到相爱,这两个听起来虚无的词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常任务     
那是在1997年,一个特别冷的季节。我刚生下小孩,回到娘家调养。一个多月未曾谋面的丈夫,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看我们娘儿俩的时候,还给我们家带来了不速之客———兰。丈夫当时是一个农村派出所副所长,因为辖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内查外调、辗转奔波于江西、福建等省地已有半年多,辛苦的工作积累一大摞案卷材料终于锁定了凶手的身份,他作为缉逃责任人,口头向局领导立了“军令状”,保证在元旦之前将凶手捉拿归案。也许是爱人在路上便已告知兰我是个女警察的缘故,兰初到我家时有些拘谨,只说是想来找份工作之后,大多沉默坐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18日上午9时,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贪官夫人曹艳芳。法庭上不断爆出的“冷幽默”令旁听者大跌眼镜:曹艳芳的丈夫贪污了两千万元,而曹艳芳却利用丈夫职权贪污了整整3000万元;曹艳芳在丈夫的下属以及有求于丈夫的商贾面前,拥有比丈夫更强势的“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