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求实》2013,(6)
利益共同体是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机制。在私有制条件下,利益共同体表现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共产主义是利益共同体的终极目标。利益共同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立完善科学的利益保障机制是充分发挥利益共同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贿赂"的内容被明文规定为"不正当好处"。我国刑法则将"贿赂"的内容直接限定为"财物",把财物之外的利益排除在贿赂内容之外。而今,我国即将进行的第七次刑法修改将扩大贿赂的范围,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打击那些利用职务便利获得财物以外不正当利益的腐败行为,也与世界各国腐败犯罪立法潮流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封疆大吏"薄熙来的落马,源于其曾经的腐败盟友王立军的"反戈一击",其后以薄熙来为首的腐败同盟便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与情妇徐某因利益关系反目后,徐多次受到死亡威胁,转而举报刘铁男。正所谓"合久必分",曾经如胶似漆的腐败同盟间也会有裂纹。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那么,怎样才能将腐败利益同盟之间的裂纹放大,促使其尽快分裂,从而将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法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某些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缺乏这个要件,就不能论之以相应的贿赂犯罪。但对于如何认定某个利益是否正当,学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致使同一个案件或类似案件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影响了对相关贿赂犯罪的准确惩治。我们认为,对于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的利益是否属于不正当利益,应当采取综合的判断方法,即从行贿人和受贿人两方面来综合考量,予以最终确定,而不应当采取单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齐晓安 《学习月刊》2014,(23):42-43
世界各国,有的将惩治和预防腐败当作缓解社会矛盾,调整社会阶层、群体利益的手段,有的将其当作政治斗争的武器,这种将惩治和预防腐败当作工具和手段的态度,虽然也能在某一个时期、阶段,对某些行业和群体的腐败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但不可能彻底有效地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指物体腐烂,行为堕落。广义的腐败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行为,由于直接触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往往最受人民群众的憎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行为进行了有效打击,"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7.
于玉艳 《世纪桥》2007,(6):26-27
一直以来人们时利益的关注总是促使人们做出某些超常的举动,正如腐败这个现象发生的根源也是在考虑制度的缺失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作为行为人本身在对自己利益政治的追求所造成的失误。本文以政策体制为大背景,从个人的利益与政治关系入手分析目前腐败的一些本质性问题,以及进一步遏制腐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是一种从根基上动摇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的主体不是老百姓,而是手握权力和金钱的“要人”。2003年3月,我作为辽宁省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第四期赴美学员,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一年,研究和剖析了美国近几年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通过这些案件,可以了解美国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体系的运转,对遏制我国政府官员的腐败犯罪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具有美国特色的司法体系之下,靠举报揭发,还不能完全控制腐败。一是嫌犯有权保持沉默,他不吭气你不能逼供。二是即使抓到行贿者去作证,也只能拿到一面之词,经不起辩方挑剔,最终结果由陪审团决定。三…  相似文献   

9.
热词     
《廉政瞭望》2011,(5):11-11
反渎办案尚存5方面阻力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纪检组长旭江表示,当前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尚存在5个方面的阻力。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重视不够,认为此类犯罪属“因公犯罪”、“没装腰包”;有的领导干部片面强调保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对办案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个别领导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对渎职侵权犯罪采取袒护态度;还有的机关受小集体利益驱动,甚至为涉嫌犯罪的干部开脱罪责。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2,(15):46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锋撰文指出,"边缘腐败"是目前流行于社会上的一种处于腐败违法犯罪边缘的腐败行为。涉案人往往是利用公权力,在权力的灰色地带,尤其是监管盲区,为自己捞取不正当利益,而这些行为往往又是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或者难以依据现有法律法规予以惩处的。  相似文献   

11.
"亚腐败"是指凭借所占有的公共权力资源或职务、职位上的影响力,从事与自己本职工作有直接关系,为个人或集团带来政治或经济利益的活动,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从而规避党纪国法制裁的行为,具有普遍性、隐蔽性、投机性和顽固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郭学德 《唯实》2004,(3):56-60
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为特征的"吏治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金一南 《新湘评论》2014,(18):38-39
今天的腐败现象和晚清时期的腐败,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封建王朝不可能形成国家利益,只有王朝的利益、姓氏的利益。政治腐败是这种落后体制的孪生兄弟。官员之间只有个人算计:"我"怎么样,"我这个家族"怎么样,"我这个王朝"怎么样,而不会考虑"我们""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国家"。这是一种根上的腐败,根上的腐败不但导致《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最后甚至导致伪"满洲国"政权的建立。为维护爱新觉罗的家族利益,执政时不惜赔款、割地,下台后甚至可以去当傀儡。  相似文献   

14.
论防腐体系创立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反腐败和防止腐败   我们所说的腐败是一个政治术语或者概念,只是用于政治方面的行为。广义的腐败行为意味着政治行为一般意义上的败坏,这里并不一定有人直接得到好处或利益,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狭义的腐败,是指个人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私人目标,这里涉及到权力、公职、职责、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以往我国廉政建设的重心主要是置于“反腐败”上面,即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给予追究和严肃处理。笔者认为,反腐败固然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但俗话说“亡羊补牢”,如果“亡羊”后只去找羊,而…  相似文献   

15.
邓林  李忠强 《唯实》2005,(10):40-41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并不一定就是犯罪,只有腐败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要件时,腐败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与腐败有关的犯罪种类主要有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根据我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的腐败犯罪案看,腐败犯罪呈现案件数  相似文献   

16.
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的相互勾结、相互渗透,是当今某些党政干部腐败和黑恶势力犯罪的又一大特征。“官员雇凶杀人”的最直接起因之一是,一些腐败分子为了保护他们已经获得的腐败收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用人失察以及对官员获取不正当利益抑制不力。  相似文献   

17.
腐败的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腐败被人们认识和甄别的难易程度而提出的。腐败现象明显地表现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给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危害,我们把这一比较容易识别的特征称之为腐败的显性方面;腐败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需要调查、取证、分析、定性才能被制裁、处理的这一特征,我们称之为腐败的隐性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可 《党课》2010,(3):73-75
在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中,官员个人的腐败往往与家族腐败紧密联结在一起。在腐败官员背后,几乎很难找出一个完全清白的家庭或家族。更为关键的是,家庭或家族极容易成为最坚实的腐败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利益固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政府部门利益、行业垄断和各种既得利益群体,会结成阻碍改革推进的牢固藩篱。要打破利益链,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正如李克强总理曾说过的,“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不同阶层利益和自身利益扭合在一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令利益链盘根错节。  相似文献   

20.
李全庆 《求实》2012,(2):44-47
土地征收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土地征收权腐败是指土地征收权主体滥用土地征收权谋取私利的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土地征收权腐败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别表现为土地征收权性质上的"公共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土地征收权运作上的"公众委托"与"私人使用"之间的矛盾、土地征收权"形式公有"与"内容私有"之间的矛盾。通过权力、权利与道德对土地征收权的制约是治理土地征收权腐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