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试论犯罪现场保护的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保护好犯罪现场是做好犯罪现场勘察工作和侦查破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现场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现场保护的任务,掌握好现场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是案件信息的来源,是侦查人员认识案件的出发点。注重收集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对现场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行为轨迹与生活行为轨迹存在重合的可能性,犯罪现场往往遗留有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轨迹和被害人的行为轨迹。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就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补充。从现场分析角度讲,侦查人员在发现犯罪行为的同时清楚地认识非犯罪行为,为正确分析现场与重现犯罪经过提供思路与线索。因此,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对非犯罪行为的收集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浅议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痕迹分析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具有重要的侦破价值。根据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犯罪必留痕迹。犯罪行为遗留在现场的既有物质痕迹,又有心理痕迹。运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益。  相似文献   

4.
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犯罪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形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行为人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他心理的外化表现。犯罪现场留有什么样的物质痕迹,这些痕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痕迹的犯罪行为等都会反映出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状态。通过现场痕迹反映出的犯罪心理状态并不是可以通过感官或仪器就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是需要依靠心理学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杀人犯罪行为和杀人现场物证的形影关系及常见的侵害行为方式的分析,从行为过程不同阶段的现场痕迹物证表征,说明物证痕迹分析对杀人案件侦破具有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杀人案件动机十分复杂,有主导性动机和情景性动机之分。主导性动机在犯罪动机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支配、推动主要犯罪行为的实施,同时主导性动机决定着案件的性质,而情景性动机是犯罪分子在实施主要犯罪行为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临时萌生的动机,它干扰了侦查人员对案件性质的准确判断,迟滞案件的侦破工作。在纷杂的犯罪动机体系中找出主导性动机是正确判断案件性质的关键,文章从被害人的角度、现场痕迹物证角度、犯罪心理痕迹角度对主导性动机分析判断方法进行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痕迹物证是再现现场中需要挖掘信息的主要方面,只有充分挖掘痕迹物证才能越加接近事  实。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是利用痕迹物证进行现场再现的重中之重,因为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能够反  映出作案人的作案过程、行为特点、人身特点、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8.
痕迹物证是再现现场中需要挖掘信息的主要方面,只有充分挖掘痕迹物证才能越加接近事实。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是利用痕迹物证进行现场再现的重中之重,因为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能够反映出作案人的作案过程、行为特点、人身特点、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心理痕迹是在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通过犯罪行为储存在一定载体上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心理痕迹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分析案情、确定侦查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议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内心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痕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及犯罪各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外在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分析判断心理痕迹的方法,并对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案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刑事犯罪活动的智能化、技术化不断升级,作案手段狡猾多变,犯罪分子极力对现场进行伪装和破坏,造成犯罪直接证据越来越少,现场勘查也不易获得直接证据。这就要求在认真细致地勘查现场的同时,进行痕迹物证综合利用,把作案现场搜集到的一切痕迹物证和现场变化情况作为犯罪信息"资源",利用多种刑事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为侦查破案发挥多功能作用,通过一物多证、同痕多检、心理"痕迹"证明等手段,为侦查破案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利用痕迹物证的对应关系、远近关系、分离关系及犯罪心理"痕迹"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因素,达到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犯罪心理活动--犯罪行为活动--犯罪现场痕迹这一过程的逆向考察,探讨如何从遗留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及变动迹象上推断出犯罪人一定的心理状态,并分析了犯罪现场痕迹对犯罪人心理的若干具体反映及其在侦查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场物质痕迹中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行为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应立足于现场的物质痕迹,推导犯罪行为过程及心理状态;分析时应全面客观,力求多方印证。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和提取,但它是犯罪人的意向结构转化为行为结构,储存在各类物质性痕迹及其它客体物中的一种联系方式。现场心理痕迹与犯罪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性痕迹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5.
浅谈盗割回流线案件的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割回流线案件是近年来铁路沿线多发的一种危及行车安全的刑事案件,因其现场多且处于野外而给现场勘查带来很大难度。这类案件的现场勘查,首先应利用回流线上遗留的痕迹特征,分析作案工具的种类,同时要特别注意外围现场遗留的痕迹、物品。  相似文献   

16.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除了遗留有型的物质痕迹,还会不自觉地遗留无型的心理痕迹。现场勘查中通过发现提取物质痕迹来分析心理痕迹,可以刻画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提高侦查破案效率。要明确犯罪现场中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特征及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阐述犯罪现场中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途径和方法,并说明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分析的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将提取的物质痕迹与其所反映的心理痕迹相结合刻画犯罪嫌疑人,可以更好地发挥侦查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犯罪心理现场是罪案引起的心理活动状态,近似广义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的特点是心理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心理痕迹的意识潜在性、心理信息传递的间接性、心理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心理现场的特点是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案件信息的主观扩张性、案件意义的法律抽象性。在心理的潜隐与动静之间,体现着痕迹反应性和现场能动性、静态痕迹和动态现场、痕迹点和现场面、信息存留和信息扩展的辩证关系。犯罪心理现场重构是再现案件事实的方法,犯罪心理画像是表现作案人个性等的分析结果。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现场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8.
一 犯罪心理痕迹属于犯罪行为留痕的一种特殊反映形态。犯罪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现象。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留下来的痕迹,按照痕迹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形象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另一类是无形的意识痕迹,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有人称之为感知痕迹;再一类是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痕迹物证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遗留在肇事现场的或从现场带走的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反映形象痕迹及相关痕迹的载体和物品。其显著特点有三类 :一是有形的事故痕迹 ;二是附着物痕迹 ;三是散落物痕迹。因此 ,第一接触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勘查和研究的重点 ,同时 ,也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无论是侦查理论界还是侦查实务界对现场心理痕迹分析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相比国外的犯罪现场分析法、侦查心理学和行为证据分析法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仍处于"潜科学阶段",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且实践性研究较为薄弱,与理性研究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研究应条理化、系统化和模式化。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借鉴英美国家的研究方法,对已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访谈,通过案例积累,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犯罪行为人心理分析指标体系,并将培养专业的心理痕迹分析人员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