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必须坚持以警务室为载体 ,以社区服务和治本为导向 ,以主动预防、警民合作为原则 ,以社区民警驻社区、1 1 0进社区、治安联防保社区、刑警包社区、职能部门联社区为五大支撑点 ,以社区警力下沉化、警务活动社会化、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对策前置化、警务工作规范化、警务建设战略化为特征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构筑适应未来的三级警务大格局。  相似文献   

2.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工作的一次革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以解决认识问题为突破口,保证社区警务战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以“扎根社区、服务群众”为核心,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必须以科技手段为支撑,提高社区警务工作的水平;必须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为依托,推进公安工作改革,促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形势下监管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现代监狱行刑理念和功能的转变,面对人民群众的全新期待,监狱警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发生了突破性的改变,监狱警察的职业素质和履职能力全面提高,创新和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的主题。作为培养监狱警察的职业院校,必须立足于现代监狱警务战略的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元化的监狱警务战略人才,才能为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警务机制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美国警察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以后效仿英国建立职业警察;第二阶段是警务战略转变的准备期;第三阶段社区警务。美国的警察发展始终遵循一条红线来发展的,就是不断地贯彻实施以保护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民主和法治,并以此原则来建设警察,指导警务。  相似文献   

5.
近观澳洲警察——澳大利亚、新西兰警务考察散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0月10日至10月22日 ,我随四川省公安厅警务活动考察团 ,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警察机关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第一次接触洋警察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注重预防的警务战略警务工作究竟是以打为主还是以防为主 ,一直是各国警察面临的两大战略选择。两种战略模式的选择 ,不仅涉及警察职能的定位 ,而且与警察机构的设置、警种的划分、警务的分配、工作方式的变换、运行机制的调整等密切相关。因此 ,实行何种警务战略 ,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警方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澳、新两国考察发现 ,防范工作是他们警务工作的出…  相似文献   

6.
杨佳袭警案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暴露出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存在的不足。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能提高警务工作效能,树立警察的良好形象,促进警民之间的互动,推动警务工作的发展。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的研究,更新警务战略,建立专门公关机构,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服务与暴力之间的结合,最终推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业志  刘伟 《公安研究》2012,(10):56-59
警察公共关系战略是指警队的长期发展轨迹和目标确定,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和警务资源配置,是警队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实现警队的总体战略服务。其特点是抽象与现实并存、稳定与发展并存。警察公共关系战略的价值在于明确警队的发展目标、科学而正确地规划出警队在公共关系建设中围绕的既定目标与发展轨迹,在于明确各警种之间的职责关系、各项警务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以及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警务资源。警察公共关系战略的核心是公安机关、社会公众和媒介,其基本构成是建立核心思想,塑造警队形象,提升警队素质,创新沟通艺术,设置管理机构与健全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8.
宫毅 《公安学刊》2011,(4):23-25
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着迅猛的发展,“警务广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湖州化”。湖州公安基本完成了“警务广场”的战略构想和民意导向型警务模式的制度性设计,沉淀了丰厚的实践成果。探析其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创新特色,对于以和谐警民关系为重点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无疑有着不俗之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结构层面(警务战略)、流程层面(警务管理)、操作层面(警察操作行为)对警察因公伤亡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结构层面和流程层面因素对警察的执法认知、执法行为、执法环境有着关键的、本质的影响,是导致警察因公伤亡的主要原因。减少警察因公伤亡须从警务战略和警务管理着手。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维化、多向化的境遇下,增强公安党建工作魅力、繁荣先进警察文化,要认清和把握警察文化与党的建设价值实现和操作层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差异性特点,克服和纠正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消极因素,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和战略发展需要,通过借鉴先进理念,继承优秀传统,吸纳实践真知,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文化建设为支撑,找准党建工作与警察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巩固党组织对警察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用先进警察文化管理抢占未来警务发展的制高点,充分展示党组织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公安局从创意产业效应中得到启发,将其吸收消化并成功嫁接到警务运动,在全国公安机关范围内率先倡导"创意警务"。创意警务是对警务在新的认知基础上的改进和警务质量新的提升,警务测评体系的优化和改进以及警务质量管理和作风效能建设是创意警务的重点方面。同时,应注重创意警务的生态建设,把握创意警务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立科学完善的创意警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概念的诠释,指出公安高校发展警务化管理模式,走警务化管理道路的必然性。继而提出实施警务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完善公安高校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建立起现代职业警察制度,创现代治安管理模式之先河。然而在现代职业警察制度建立之前,英国经过原始部落时期、罗马不列颠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孕育出了适应其历史发展的警务工作模式。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警务模式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得出英国传统警务模式的发展轨迹,即由早期的"自我警务"到"社区集体警务"再到"王权监督下的地方自治警务"。  相似文献   

14.
公安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化需要广义的公安文化。公安文化是在公安事业中反映公安现象的意识形态。公安文化水平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公安客体的认识水平。党和政府在领导公安事业中创制了公安文化。人民的治安意识是公安文化的基础。系统工程化是公安文化整体建设、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层警察机构是整个国家警务工作的支柱和基石。在新时期,确保基层警察机构的与时俱进是警务工作得以科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文章借助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比林基层警察机构的警务规划进程,考察了基层警察机构构建“学习环境”和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和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基层警察机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加快电子警务建设推进公安工作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警务建设是一项公安体制创新与计算机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事关公安管理现代化和公安体制改革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电子警务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改进公安组织机构,重组各层公安机关、各种警种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对于强化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起办事高效、动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安行政管理体系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子警务建设是推进公安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未来警务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国家的社会治安是与该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平稳和稳定程度相适应的。警务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治安状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西方从1892年建立新警察体系以来,经历了四次警务改革,相继以制服化、专业化、现代化和社会化的警务理念,改变着警察行为。与这四次警务改革相对应,西方警务模式先后出现了"政治警务模式","合法警务模式","专业警务模式","反应式警务模式","服务与权变的警务模式"五个演变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的警务模式也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合性警务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区警务的含义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的实质是一种以警民合作为核心的警察哲学和由此衍生出来的以预防为主、以民为本的警务策略。其特点在于在重视打击的同时也重视防范 ;强调与社会公众合作 ;强调以社区服务为基本形式 ;组织策略是充分授权的 ;重视警民关系。社区警务最根本之处在于深入社区、警民合作、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19.
警务战术意识主观上支配着战术技能的运用,也是战斗能力更高层次的体现。根据警务战术意识形成、发展以及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有计划、有策略的开展警务战术意识训练,是加强警务人员战术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分别从层次性提升警务技战能力、阶段性发展警务战术意识以及系统性开展警务战术意识辅助训练三方面着手,详细说明了开展警务战术意识训练的做法,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警务战术意识训练策略体系,以期有效提升警察队伍的执法战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革。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安派出所的警务工作,必须进行适应性变革。应当从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和信息化支撑建设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系统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以主动治安为理念的城市派出所"社会控制型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