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十个“第一”(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2月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在中国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杨匏安。他在1919年11月发表了《马克...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思潮的发展看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朱志敏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第26到第27个年头。仅仅两年多时间,他由一名师范毕业生成长为崭露头角的社会活动家和具有初步理论知识,但却信仰坚定的马克...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但在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俄国的民粹主义影响了他。李大钊之所以受到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当时国内的客观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他并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一些主要观点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观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逐渐深入认识民粹主义,并最终在建党前夕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重新考察这一段思想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来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大致形成于1915至1920年间。此间,李大钊已成为中国进步思想文化阵地的主将并有相当影响。毛泽东从1918年开始结识李大钊,与之有直接的交往和联系,这在客观上使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产生影响存在着可能性。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内容与李大钊文化思想表现了诸多的联系和一致性,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表明了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有较深的影响。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毛泽东早期文化观能超越诸多近代思想家并最终走向科学,以及他能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对中国新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与李大钊影响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1918年8月,毛泽东为了筹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离开湖南北上,在北京,保定等地学习、工作了六七个月。第一次北上,使毛泽东眼界大开。他结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接触了许多他钦佩的思想激进人物,还同一些左翼青年成为朋友,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的ABC,促进了毛泽东的思想发展。 “向外发展”促成了第一次北上 “向外发展”的指导思想,促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经历三个阶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天津;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天津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建党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发展到崭新阶段。这一过程中,天津地区的进步团体,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促进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为中共天津地方组织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东党史》2001,(2):48-51
1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成立。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2 中共创始人指导并参加广东建党工作。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毛泽东。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A 1922年7月 ;B 1921年7月 ;C 1923年7月。4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有名代表。A 12名 ;B 13名 ;C 14名。5 1923年元旦成立的海丰县总农会 ,推选当会长。A 谭平山 ;B 黄学增 ;C 彭湃。6 中共一大后成立机构领导工人运动。A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B 省港罢工委员会 ;C 全国劳动大会。7 党的三大…  相似文献   

10.
1918年,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热烈欢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充满激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迅速地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直至为信仰牺牲宝贵的生命。然而,"赤旗的世界"这一理想种子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内容丰富,贯穿了他革命活动的始终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本文对李大钊思想的这一转变作一论述。一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党史学界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点朱成甲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研究社会主义,主要是从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从1918年7月至1923年11月,李大钊发表研究社会主义的论文约30多篇。笔者通过对李大到社会主义思想的考察,认为其基本特点就是对...  相似文献   

13.
俞秀松是上海建党建团英才中杰出的一员。他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协助陈独秀创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外国语学社培养干部,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支持国共合作,开展国民会议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1920年3月,俞秀松打消了做学者的念头,决意去做社会的革命者,离开“北京工读互助团”,第一次到上海,由李大钊介绍到白尔路三益里的《星期评论》社工作。这是他献身无产阶级革命迈出的重要一步。《星期评论》创刊于1919年6月8日。该刊将介绍劳工运动和宣传社会主义作为办刊宗…  相似文献   

14.
几乎被遗忘的瞿秋白第三次北京之行钱听涛笔者近年来研究瞿秋白生平时发现他一共有五次北京之行,这就是五四运动前后(1917年2、3月至1920年10月)、二七大罢工前后(1923年1月至4月)、1924年12月到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活动、1925年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对1945年以来日本在李大钊思想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及研究观点和方法作一个介绍。 (一)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在日本,李大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准备的思想家被研究得最多。尤其李大钊的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作风的基点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型引起  相似文献   

16.
张弸 《广东党史》2000,(5):13-15
黄学增是中共早期党员、重要骨干、南路党组织的创建者,曾为广东南路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一、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培养革命骨干,为中共南路党组织的建立打下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一)外出求学,寻求真理,如饥似渴学习马克思主义。 1918年,黄学增考入了雷州中学堂(后改称省立第十中学),开始接触近代科学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黄学增视野渐宽,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渴求真理、变革社会的思想驱动下,黄学增于1920年…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人,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早期的民彝自由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观有一个思想和时间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是其强烈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指向性、其民彝自由观的群体指向性、以及李大钊自身的与时俱进的性格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史学界研究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对其转向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时间,大体上存在如下几种看法:一、1920年秋;二、1920年冬;三、1921年春。这几种看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毛泽东在1936年与斯诺的谈话中,讲自己到1920复人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话,是不可信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1920年夏天以后的半年时间里,毛泽东在一系列文章和书信中,思想上还反映出不少非马克思主义的杂质,依然羼存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观点等。在这里我对毛泽东在1920年后半年的思想状况,拟暂置勿论,只想就毛泽东于1936年与斯诺谈活,陈述到1920年复已转向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判断,谈一点认识。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我认为对毛泽东谈自己思想发展的这个判断,决不可轻率地就给予否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历经多种选择而不断扬弃的过程。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物,而无政府主义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亲身参与1919年的驱张运动和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毛泽东在实践中明白了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921年元旦,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上,和会员们一起将学会的宗旨定为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至此,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求是》1999,(2)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同志诞辰100周年。瞿秋白同志1899年1月四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19年在北京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以(晨报)、《时事新报》特约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系统、真实地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1922年在苏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党的四届至六届中央委员,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担负起党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