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角度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始终把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其神圣职责。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高校可以从客观认识宗教、教育者观念的更新、教育目标的重塑、改进信仰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安民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不容乐观,原因来自社会环境、意识形态和信仰教育自身等方面。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已经把融媒体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给公安民警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这个背景下,通过环境、内容、方式、教育者、实践活动和教育观念等六个方面,来探究融媒体时代公安民警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已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产生重要影响。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进而从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和高职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社会的发展日趋多元化,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的扩散化等趋势日渐显现。随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的增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冲击和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科学的共产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建立。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问题在社会环境、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和宗教传播等方面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宗教文化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极易出现信仰混乱、价值观错位等危机问题。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实表现的阐述,在深层次分析其内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有助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重塑信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将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需求、形式主义及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大学生的需求,清除形式主义,树立教育者高尚的人格形象,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强烈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具体对策有:突出重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思想文化氛围;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方式对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整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凸显,存在着知行背离、多元、注重自我感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等倾向。因而,必须采取综合举措以提高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大学生信仰的缺乏和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当前,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确保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坚持、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重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价值诉求上呈现出多维的表现形式,进而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影响。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指导价值,但在个人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上缺乏认同感,因而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的消费日渐呈现符号化趋势,出现助长虚荣心、主体意识缺乏、生态观念淡漠等问题。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为理论基础,剖析大学生符号消费的原因,提出高校教育应通过开展消费观教育、构建消费信息监管平台、重视人生信仰教育等途径,有针对性地抑制符号消费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走出符号的盲目依赖,引导其树立科学合理、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在高校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育当代大学生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抵制西方颜色革命、塑造大学生精神家园、承载历史责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掌舵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精神之"钙"。但近年来,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问题,不同程度的陷入贪腐漩涡,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环境的影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信仰教育的弱化。因此深化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改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始终保持警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生态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信仰的指引,大学生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确立程度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信仰危机值得关注。"中国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兴趣增加、趋于认同。这既是宗教感染效应使然,也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和谐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世纪之交当代青年接爱马克思主义教育状况的一个预测性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青年接受邓小平理论的总体水平会明显提高,其马克思主义认知结构将趋向合理;另外,文章分析了影响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的因素,展望了信仰形成与模式的可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否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发展。通过进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现状,并从年级、学科、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经过党课培训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对今后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信息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考虑在内,从营造社会环境,构建价值体系,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观念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青年党员由于受到社会剧烈变化的影响,少数青年党员信仰出现了缺失或者变化,这种现象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具有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出目前高校青年党员信仰变化的现状,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及其自身因素深入剖析青年党员信仰变化的原因,并根据产生原因提出今后在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应注意加强以下四点:第一,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第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环境;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其中;第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思想与信仰多元化碰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薄弱。对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信仰构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究,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与影响规律很有必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包括对大学生信仰的塑造。基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能够承担构建大学生信仰的责任。马克思主义所具备的特质与大学生自身的特质与需求相一致,在大学生信仰构建过程中,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信心、信念、信仰和理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