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一般认为借条具有既证明借贷合意存在又证明出借人已履行款项交付义务的证明作用.在原告持有借条的情况下,若被告不能举证证明自己的还款事实,从表面上看,则法官似乎可以理所当然地支持原告的诉求.然而,现实生活千姿百态,实践中民间借贷纠纷不乏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就必须诉诸法官的自由心证.  相似文献   

2.
民间借贷合同成立及生效认定情形的繁杂性,民间借贷本金及利息处理结果的迥异性,使实践中民间借贷纠纷处理出现同案不同处理的情况。只有将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相结合,在方法上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归到个别来寻求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相应对策,以期民间借贷纠纷规范有序解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立法的空缺和滞后,我国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存在着大量疑难问题有待澄清和解决。在民间借贷相对活跃的江浙沪地区,三地高院陆续出台的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的指导意见,为司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供了不错的蓝本,但也带来了一些法律适用上值得探讨商榷的问题。期待立法或司法解释能够在总结上述指导意见经验的基础上予以明确,以便统一司法尺度,并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案卷排他性原则起源于著名的第一摩根案件,该案确立“决定者必须听证”的原则,指出决定者只能以在听证中所确定的事实来作为决定的依据,而不能根据听证之外的事实材料。该原则司法审查中就体现为案卷是法官审查行政决定是否合法的唯一依据,即只能审查作决定当时考虑的相关事实,而不能把作决定之后新的事实、材料作为审查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法官没有亲临案件的发生,因此,只能依靠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经验法则与逻辑规则是架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重要渠道。法官对证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全面地分析判断证据之后,可运用经验法则厘清证据的真伪,从而达到合理地进行事实认定,证据的证明性则应由逻辑方法来解决。逻辑规则与经验法则在法律适用中相互补充,法官在运用经验法则进行认证时,切不可只注重经验而忽视逻辑的作用。审判人员审核证据时既要运用逻辑推理,又要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对案件所有证据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量,力求查清案件事实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诉讼的公正和效率的价值,我们对经济审判方式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采用一步到庭的审判方式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大体做法是:充分发挥庭审的作用,以法庭为中心进行审判活动,在法庭上,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举证、质证,法官当庭审查判断证据,依庭审查明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判决;判决书力求叙述事实清楚,  相似文献   

7.
刑事公诉案件的审理对象包括犯罪事实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应判处的刑罚.只有在犯罪事实方面,法官的审查范围受检察官指控的限制.而触犯的罪名以及应受到的刑罚,都属于法律问题,由法官自主判断,不受控诉范围的约束.但法官应就案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适当的释明或指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了富有民间色彩的民间借贷案件为例,论述了将民俗习惯适度运用于司法实践中,将不仅有利于案结事了、化解纠纷,更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针对目前民俗习惯领域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缺乏的现状,文章就民俗习惯在民间借贷案件中事实认定的作用以及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中国行政审判案例》中的爱克福得公司诉深圳市房产局案展示了法官在案件判决方式上的技巧和智慧。它避开了本应该是争点的规范冲突适用问题,转换审理思路将免责事由的审查列为争议焦点。这个案例只是法官巧妙运用判决技巧的一个缩影,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中大量地展示了法官的判决技巧和智慧。也正是这些回避和模糊的判断技巧为学者们的研究设置了障碍,使我们对案件有了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争鸣,同时也正是对这些技巧和智慧的把握为我国法治环境的改善和司法的进步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化是司法公正的有利保障,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选择.我国合议制流于形式,成为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将法官分层为审判法官和助理法官,将案件分流成简易案件、普通案件和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三类,由审判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一般的普通案件,并制定科学细致的合议庭规则,限制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条件和范围,由审判长将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由助理法官审理简易案件,废除案件审批制度,是强化合议庭职权,提高法官素质,推进法官职业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死刑案件第三审程序是权利型审判程序,其基本要素也要相应地做出符合权利型运作的规律要求。中、高级法院的法官参与三审合议庭审判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排斥了非专业人员参与案件的审判,提起第三审程序的主体应包括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和检察机关。合议庭审理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不必局限于事实审或法律审,应坚持诉审一致原则,充分体现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和现实救济。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事实认定的难题常常成为正确处理案件的障碍。虽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可以让法官不难得出判决结果,但在事实不清与分配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之间,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很大。于是,产生两种法官,优秀而智慧的法官会把自由裁量运用到极致,保守的法官会穷尽法律规范却依然难以在事实与适用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法律虽然就裁量给予一定的指引,可是,裁量的真谛在于"自由"二字,即主观性活动,如果裁量时所依赖的客观性材料少,那么,除实体法上的指引外,更需要程序法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实现诉讼请求的依据,并且是法院和法官判断诉讼各方胜败的最终决定因素。婚姻家庭案件当事人在证据的取得和保存方面,具有天然的缺陷性,在日后发生纠纷向法院提起婚姻家庭类型案件诉讼时,导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只要我们的法院和法官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时,多些耐心,多些细心,多些技巧,充分合理地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证据规则,那么案件事实的查明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被告不应诉案件中的事实认定应该因送达方式的不同而区别对待。①非公告送达方式下,被告的不应诉不构成认诺或自认,②但法院已送达给被告的原告方证据应视为被告无异议,不过法官仍应审查原告方证据的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证明力。在公告送达方式下,法官不能因被告的不应诉而作出任何对其不利的推定,并应严格审查原告方提供的证据,适当运用询问当事人的证据方法,并在必要时依职权调查取证,从而正确认定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5.
经验法则作为证据法上的专业术语,近年来,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较多关注.加强对经验法则的类型化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经验法则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在民间借贷案件中,经验法则的运用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抗制下的证据开示与辩护制度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对审判方式的改革,由原来职权主义色彩颇浓的法官审问式转向以控辩双方辩论为主,法官仅是庭审主持的辩论式,又称对抗式。其中,法院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由以前的实质性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目的是防止法官"先入为主"。这为控辩双方能平等地向法庭出示证据并据此进行辩论,法官兼听则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对抗制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前提--证据开示未能在刑诉条文中加以圆满规定,有关司法解释也未能查漏补缺,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失误。而这一点也很可能导致原先设计的理想模式落空,在…  相似文献   

17.
技术事实审查与认定是知识产权诉讼案件裁判之关键。域外知识产权诉讼技术事实认定采用技术法官模式、技术调查官与专家委员会并存模式、普通法官与技术审查官协同模式、专业法官与技术助理协同模式和技术陪审员模式等。我国知识产权诉讼技术事实认定综合采用技术陪审员参审制度、鉴定制度、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技术专家咨询制度,近期初创之技术调查官制度填补了现有技术事实认定制度之不足。但现有各类技术事实认定制度仍存在一定不足,应统合各类制度之关系,进一步完善技术陪审员参审制度,在立法上确立技术专家咨询制度,通过明确技术调查官选任资格、允许技术调查官参与调解程序、保障技术事实认定中当事人程序保障权等途径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法国重罪法院及其审判程序极具特色。其法官分别来自上诉法院和轻罪法院 ,只受理重罪案件 ,一般每三个月开一次庭 ,属于非常设性法院。从程序上看 ,重罪案件要先后经预审法官的初级预审和上诉法院刑事审查庭的二级预审并由其下达起诉裁决 ,才能系属于重罪法院 ;案件审理实行严格的陪审制 ,陪审员的产生要经过产生年度陪审员名单、形成开庭期陪审员名单和组成审判陪审团三个环节 ;实行一审终审 ,其评议与表决方式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能动司法的问题 被动性是司法的本质属性。民事案件一般来讲是民不举、官不纠,法院不会主动过问争端。因此,按照司法的被动性要求,法院应该保持克制和保守,也就是说法院应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案件事实、证据以及诉讼请求来进行审理。另外,按照被动性的要求,法官应当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近些年以来,  相似文献   

20.
证据是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的联系,可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因此,应将庭审笔录纳入刑事笔录证据行列,其证据属性体现为服务于二审、再审等.庭审笔录始于一审判决结束之际,记录了所有的证据和事实,展示了法官适用法律和自由心证的过程,必然成为二审和审判监督程序评价一审的基本材料,也同时可以用于证明一审程序合法、证据审查和认定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