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狼图腾》中的深层生态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图腾》是新时期生态小说的代表作,作者着力探讨了几千年来人与狼相互斗争、相互依存,保护草原、维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其中渗透着浓厚的生态智慧。深层生态学思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站在万物平等的观点上主张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它把全球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看成是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并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最终目标是包括人类共同体与大地共同体在内的生态自我实现。《狼图腾》中蕴含着深刻的深层生态学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接踵而至的生态危机向人类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物质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陷入了泥潭,人们亟需建构一种生态型的生活方式。深生态学相较浅生态学而论,它提供给人类一种焕然一新的思维方式,促使哲学范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深生态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深生态理论、深生态实践思想底蕴。以生态生活的视角,重新解析和阐发奈斯的深生态学,旨在深入挖掘和梳理其对当代生态生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思维是借用"生态学"的原则、原理、方法来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向生态思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积极关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维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是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休闲"一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独特地位价值。休闲的历程一方面富含了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象征与体现。今天,休闲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从哲学精神实质上分析,休闲是人们生存方式的抉择与体现,即人们面对休闲,该如何更有价值的把生活休闲方式引领至更舒适的、具有友善、和谐、良心、自我实现等生态人学思想的状态,从而达到个人身心与意志的和谐发展,显示出独特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5.
当代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岩佐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实践唯物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资本的逻辑是如何造成环境破坏的,提出"控制自然"的实质是要"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以生活的逻辑为主导的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岩佐茂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但在理论上推进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儒家生态观是古代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以"仁民爱物"为核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儒家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为我国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启示。要继承儒家思想中生态观的智慧,立足现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7.
深生态学的文化张力与人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问题是一种跨学科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是从人类反思自然生态进而反思文化生态开始的.这种生态自然观使得西方人返身而诚开始研究生态文化、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深生态学是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它是在思考人与世界关系或人类与非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真正的文化生态整体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运动的进程与政治理论的型塑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姻缘。从政治学视角来看,社会运动可视为"斗争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传统社会运动向"新社会运动"的转型,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生态社会运动具有了某些全新的政治意蕴: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新中产阶级主体、行动方式非暴力、组织架构分散化等。这预示着某种全新意义上的政治观念、组织架构和行为特征。生态社会运动是绿色政治思想的渊薮,生态学原则、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观、非暴力行动方式等绿色政治原则在此中得以型塑,代表一种完整理论的"绿色政治学"由此成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内涵主要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虞衡制度”的生态制度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取用有节”的生态持续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西方生态思想存在本质区别,不仅具有直觉体悟性,也体现出文化早熟性,更彰显了生态法治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因素,一是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环境保护巨大合力;二是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中内蕴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充满智慧的生态哲学思想为人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哲学视角和思维方式,是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是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学的观点为元理论,将公共关系进行本质回归,探讨公共关系视角下企业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匹配,生态位的内涵、价值和选择,以及生态智慧哲学,认为公共关系管理应该上升到生态化管理的高度,即企业运用传播沟通的手段促使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状态最优化,以形象生态位为基石,构建和维护基于生态智慧的和谐关系生态。  相似文献   

14.
伴随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理论焦点。本文基于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通过对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反思,着重阐明如下三点:第一,生态文明不仅仅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包括人与人以及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内在和谐,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心灵生态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的三维内涵;第二,生态危机也不仅仅是人类中心主义惹的祸,其深层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异化消费的价值观、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以及资本的内在全球扩张逻辑;第三,生态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绿色乌托邦,而是有其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中西方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出发投身生态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今生态文明理念不同程度相契合。从道家生态和谐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老子和梭罗两位哲学家都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老子处在春秋时代,周王朝日趋衰败,诸侯争战不休。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致使民闻公命,如逃寇仇。面对这样动荡的社会,老子提出了返朴、归真、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不争、反战等一系列思想,实际是对社会的挑战。老子不厌世、出世,通过无为,他劝统治者薄赋税,以缓解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减轻百姓疾苦。而梭罗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烽火燃起、现代工业文明崛起的社会剧变动荡年代。在美国北部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印第安人遭到了野蛮、血腥的掠夺,南部黑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此,梭罗提出了简朴、简朴、再简朴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伐木辟石、种粮种菜、独居林中。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与老子的柔弱、处下思想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梭罗绝非循世主义者,他反对蓄奴、反对资本家剥削筑路工人。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美国超验主义学派深受东方影响,他们所说的东方思想一般指儒、佛影响。本文论述了梭罗这个超验主义学派杰出代表的思想脉络,认为他师承老子,或者说与老子不谋而合。本文从两位哲学家的生平与作品;静坐、静思、静立;追求理想人格;反对集攒财富、反战;无为与不合作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文化间的主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首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的深层底蕴,是富于时代精神与中国神韵的哲学民族特色智慧、新智慧。邓小平哲学智慧的思想主线和骨骼系统,是"新实践观、新唯物史观、新矛盾观、新发展观、新全球史观、新价值观"六块基石,其中贯穿一个精髓——解放思想与实事是统一的根本原则,这是邓小平理论新的哲学基础,由此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正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给高校传统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带来严重的冲击与挑战。文章概括了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了这些负面影响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就如何控制和消解这些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图使网络这一最新的高科技文化克服其现有弊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岩佐茂认为,"资本的逻辑"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生活的逻辑"尊重人类的环境权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环保优先,追求生产力质的发展。因此"生活的逻辑"必然替代"资本的逻辑",替代的途径是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这种基本主张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迅速获得国际广泛认同,"一带一路"也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智慧、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智慧、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智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智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