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都有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规定,这些法律颁布实施已有一定时间了,但仍有许多消费者对什么是伪劣商品并不十分明确,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8,(5):37-39,106-109
现代市场经济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其中包括了以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中国1993年9月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年10月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2007年8月颁布《反垄断法》,加上《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广告法》、《招标投标法》、《拍卖法》等法律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层面分析,一台冰箱如果有质量问题,无论是《产品质量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者《侵权责任法》,对生产者的质量责任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都已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审理旅游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调整消费者与商品经营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津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是概括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其中的有关规定对商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关系和因侵权而形成的债的关系也同样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法律,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向消费者倾斜。给消费者以特别保护。它属于经济法范畴,侧重于通过国家权力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和对经营者经济行为予以监督、规范。消费者身分的认定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6.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专门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趋于完善,特别是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价格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许多部法律,此外,还有大量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8.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研究李恩慈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概念和特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侵害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刑法的有关规定作了重要补充,为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保障广大群众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级人民法院要认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假冒伪劣商品已经成为一种公害,严重地损害着消费者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到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追究刑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为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本文结合人大的《决定》从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性质及其刑事责任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法律与监督》2006年第4期王旎所著《周某是否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主体》一文后,受益非浅。对“周某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受贿罪”的观点无异议。但纵观全案,笔者却认为其“以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受贿罪对周某实行数罪并罚”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范围之广,危害之烈,为建国以来罕见。为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并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这个《决定》,是对我国刑法的补充,是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强大武器。结合《决定》的内容,本文就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认定与处罚作些肤浅的分析。一、生产、销售伪劣…  相似文献   

13.
浅论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罪魏涛为了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7月2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  相似文献   

14.
谈《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在立法上存在的几个问题雷继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为我们及时开展“打假治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决定》在立法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容...  相似文献   

15.
阿计 《政府法制》2008,(24):6-7
维护民众合法权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鲜明的一大立法主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最近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这一立法追求不仅沿袭至今,而且日益贴近民生,创造了最温暖人心的法律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的适用问题山西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1993年7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这是继同年2月22日颁布的《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之后的又一打假治劣的法律武器。目...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且《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力度远远高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应当说,这两部法律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打击经营者的欺诈行为确实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惩罚性赔偿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敏 《经济与法》2001,(7):23-24
在有关产品侵权的案件中,关于产品责任的认定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我国在《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中都对产品责任问题做了相应规定。但目前,产品纷繁众多,我国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而产品责任的认定是产品质量问题的焦点,我国恰恰是在产品责任的认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这样,就无法有效地提供司法救济,也就不会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将网购纳入法律规范,实现了在立法上的重大突破。但在复杂的网购环境下,网购维权仍面临着立法具体实施困难、立法思想先天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风险担保机制来切实保护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对刑法的有关法律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新的罪名,并规定了相应了法定刑,为依法严惩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为正确理解和适用本《决定》,本文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以求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