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二倍工资请求权,但是在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对该请求权的适用却存在诸多分歧。该文对二倍工资的法律性质及计算标准、二倍工资请求权的仲裁时效、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间有无二倍工资请求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劳动法的基本概念之一,工资是全部劳动关系中的核心之核心,厘清工资问题对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对价,即劳动报酬,认定某项收入是否为工资,应基于确认该项收入是否系劳动的对价。加班工资是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定劳动者是否加班,是否应支付加班工资,关键在于查明劳动者是否得到了正常的休息以及付出的实际劳动是否控制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而不应仅仅根据劳动者在岗时间跨度机械计算加班工资。在特殊岗位、特定工时制度和工资计算制度下,对加班工资的认定也要有所区别。在工资问题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应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法院应根据特殊规定并结合实际案情,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进行分配,以确保公平。  相似文献   

3.
本案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在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并无异议,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关于劳动者主张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是否已过仲裁时效,即本案所涉及的仲裁时效应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  相似文献   

4.
徐渊 《法制与社会》2012,(13):165-166
随着我国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上的逐步完善,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有关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相关法制建设正在逐渐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严谨化。劳动者的权益更加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同时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被逐步唤醒,相对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则急剧增长,甚至在2008年开始形成了一定的井喷局势。很多之前的隐形问题开始被放大而显现出来,形成了劳动争议案件相对特殊的特征及问题,对法院的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人尝试粗浅地分析下特点、原因并提出点粗浅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重视民生的建设以及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也随之攀升,在这其中确定劳动关系方面的诉求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基础环节,如何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需要正确的适用法律。本文便是从劳动者劳动关系入手,分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现实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以至真正在处理确定劳动关系案件中体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岳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3,(24):251-252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涉及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对用人单位用工有直接的影响,对现行劳动法作了较大地修改和调整,使这部法律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基层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劳资矛盾更加尖锐,很多问题都凸显出来。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条款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和补充,但基层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疑难法律问题仍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审判实践,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时效问题、举证责任、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证据认定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09,(4):55-55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北京市延庆县法院2008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比2007年同比上升193%。近期,该院对此类案件进行了调研,发现此类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案件总量持续上升,案件增幅更为明显?二是经济利益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焦点。三是主体类型趋于集中,劳动者一方为农民工的占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一方则主要集中于股份制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四是争议标的呈多样化,表现为追索保险金、住房公积金、违约金、失业期间损失以及索要户口、人事工资档案等。五是诉讼双方对抗激烈、调解难、上诉率高。  相似文献   

8.
梅亚兵 《法制与社会》2010,(18):287-288
劳动争议整体收案数量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还涉及群体共性的利益,此类案件中双方的利益对立较为凸显,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劳动争议案件的妥善解决,关系社会稳定,因此对该类案件大幅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劳动争议原因等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把握,以求能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并使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享有二倍工资请求权,其适用条件包括:双方已建立全日制劳动关系、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但是在实践中对该请求权的适用条件却存在诸多分歧。通过对相关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比较,在即将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对相关争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有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不统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令)号]法释〔2006〕6号[公布日期]2006·8·14[类别]社会法·劳动[施行日期]2006·10·1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项专门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中明确规定,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我国法律在劳动争议诉讼程序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衔接上,对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常常出现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因此,本文对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程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司法实践积累一些经验,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收集、保存证据的能力明显不足,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案件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劳动纠纷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劳动争议案件证据的特殊性,认为劳动者应增强证据意识,基层人民法院应当能动地审查与判断证据。  相似文献   

13.
田古 《法制与社会》2013,(28):277-27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北京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骤增,其中尤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索要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案件数量增加最为迅猛。然现行法律、法规在赋予劳动者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这项权利的同时,对该项权利的界定及计算方法尚有留白,导致审判实践中对该问题的处理较为棘手。本文拟从主张该项权利的时间权限入手,同时针对实践中常见的补签合同情形、集体合同情形以及特殊权利主体等问题,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助益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案件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证劳动关系的协调与稳定。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向市场化转变,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为充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以下根据上海、广东、天津和新疆高院对当地法院近年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调查,结合最高法院的统计数据和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提供的资料,对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小费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其在劳动关系领域,在解决劳动争议的问题上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对小费不是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而是劳动者的额外收入这一性质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法槌敲响时,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均有可能面对败诉的结果,而导致他们败诉的原因则各异。为帮助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合法、诚信维权,本刊特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庭法官对劳动争议纠纷的部分败诉原因进行梳理,以期为劳资双方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者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我国法院目前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每年以约20%的速度递增,2005年已达18万件。今年我们中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仅是国营东红农场与职工劳动争议案就有三十余宗上诉到我院。由于劳动争议同时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既要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也要保护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不妥善处理好这些案件,势必会引起社会矛盾的多元化、尖锐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局面。  相似文献   

18.
高荷 《山东审判》2012,(1):102-103
一、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几个典型问题(一)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劳动关系的确认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理解为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即行丧失,那么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极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岗位调动问题是引发劳资纠纷的重要导火线,而“劳动者拒绝去新岗位工作是否构成旷工”问题在司法实务中争议较大.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岗位调动的合理性认定,以及相关争议的处理方法,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帮助建立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裁判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关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规定.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惩戒。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之间签署的其他有效书面文件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各项要件.明确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具有了书面劳动合同的性质,则该文件应视为双方的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提出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要求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