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正 《瞭望》1993,(24)
前几年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世界文学》发表了一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诗文,其中有沈宝基翻译的《马赛曲》。在这以前,有刘半农的文言译本。那时,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陆续发表《灵霞馆笔记》,一九一七年二月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的笔记中,有《马赛曲》一节,将法文原本,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2.
17世纪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与四川奉教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汉语《圣经》译本,该译本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天主教传教士在18世纪初就有过将《圣经》系统汉译的尝试,而且对18、19世纪及其后更久的基督宗教《圣经》汉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中文《圣经》“白徐译本”存世的四种珍贵版本,可以探索白、徐二人翻译中文《圣经》的背景和方法,追溯“白徐译本”福音单列本和福音会编本两类版本的西文源本.  相似文献   

3.
论职业道德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职业道德的内涵李碧宪梁劲泰一、新教伦理中的职业道德在新教伦理道德中,职业道德是其最根本的核心。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对德文《圣经》译本中的话曾作过重新翻译和解释,“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这身份”。(《圣经·哥林多前书》第7章第20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2)
以英译的《葬花吟》为例,从功能目的论出发,选择了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译本和许渊冲的译本等三个版本,从诗歌意象,诗歌韵律和诗歌形美三方面对上述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译本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对历时近三百年产生的二百多本涵盖《老子》世传、帛书、竹简3种版本的译本进行全面历史性描述,得到以下要点:一是《老子》译本的翻译根据3种不同版本呈现出3种翻译趋势与热潮,随着历史时期的变化而变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倾向产生不同影响;作为边缘文化的典例对西方文化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多译本《老子》这一文学翻译典例表明文学翻译批评应兼具规定性翻译批评研究和描述性翻译批评研究,以此完整的翻译批评系统推动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读过美国一九八三年畅销书《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新华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的读者,一定对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书中提供的大量新信息、新思想留有深刻印象。两年后、约·奈斯比特与帕特里夏·阿贝丁合作,又抛出了一部在美国国内引起轰动,并在国外为世人瞩目的畅销书《改造公司论》。此书国内尚未见译本。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2)
主要结合《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译文,从两译本方位隐喻的英译、对《西江月》两译本的解读以及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方面对比分析并鉴赏了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对第三回的不同译文。通过比较,杨氏和霍氏的浑然天成的翻译技艺及特点均鲜明地显现出来,其深厚造诣也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8.
牛艳 《学理论》2010,(6):82-83
作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迄今为止已出版了九种英译本。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霍克斯,以及杨宪益和戴乃迪的全译本。其实,在这之前欧美最流行的是王际真的译本,但是他的译本很少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以勒弗维尔的操纵理论为基础,研究意识形态因素对王本的操纵,包括底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七五五年八月二十日,巴黎法兰西喜剧院首次上演伏尔泰根据中国著名戏曲《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演出获得意外的成功,观众为其动人心魄的悲剧艺术魅力所征服。演出不久,巴黎就出版了三部介绍、评论此剧的专著和《赵氏孤儿》法文译本。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中国孤儿》再次公演,又是轰动巴黎,可见此剧为法国观众喜爱的程度。《孤》剧成为沟通中法文学的媒介,这种影响甚至后来扩展  相似文献   

10.
正《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1节至第313节内容的摘录和评述,写于1843年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居住时期,又被称为《克罗茨纳赫手稿》或《1843年手稿》,是马克思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时撰写的文本集,该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过。1922年,苏联学者梁赞诺夫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柏林档案馆中发现了这部手稿,原稿没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出现,是由“科学的社会主义”一词逐渐演变而来的。 1903年9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国达识译社”译出日本幸德秋水著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由浙江潮编辑所1903年10月5日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此后,该书又有两种译本出版:一是1906年蜀魂遥(生)译,由中国留学生会馆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一是1907年3月创生译,由东京奎文馆书局出版。从当时的译文来看,《社会主义神髓》第二章和第四章中都使用了“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九八五年八月厦门召开的第二届《台湾之将来》学术讨论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翁松燃教授提交了题为《“一国两制”刍论》的论文,凡二万余字,本刊刊登其中“概念”一节,并略作删节,欢迎大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1)
《为有》含蓄深沉而又富于变化,看似浅显易懂,实则立意深远,堪称李商隐朦胧诗的典范。论述"文化冲突"对译者的理解以及译本中改写与再创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猫》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准确把握其意义是翻译的基础,再以译入语优势表达原作之美。  相似文献   

15.
文扬 《党政论坛》2013,(15):42-43
饶有兴味地读了岑少宇《凶猛野兽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藏獒神话在节国的三十年泛滥历程》一文,颇有所得。  相似文献   

16.
《婀婷》是德国的浪漫派作家穆特福开的作品。拟从沉樱的中文译本出发,采用相应的文学理论,探究该小说文学性生成的来源,探索《婀婷》多层次的广阔的阐释空间,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相应重视,兼论译者沉樱。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冯秉正神父,在华40余年,著作颇丰。他受康熙帝命令,曾编译十二卷《中国通史》,奠定了近代欧洲汉学历史研究。他用天文学方法讨论中国上古史纪年,以中国式的证明方式来证伪《竹书》和《路史》,以及他因中国上古史纪年的影响而对《圣经》希腊七十子译本的选择,展示了他独特的学术方法和见解。该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17、18世纪来华传教士和西方学者之间有关上古史论争这一学术盛况。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南斯拉夫出版五十周年。中国读者可能不知道,这部伟大著作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简称塞文)译本,是由莫沙·皮雅杰和罗多留布·乔拉科维奇在敌人的监狱里译成的,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南斯拉夫老一辈革命家为传播革命思想而倾注的心血。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白色恐怖笼罩着南斯拉夫大地。王国政府对共产党和工人运动进行了骇人听闻的迫害和镇压。乔拉科维奇一九二一年因参与刺杀内  相似文献   

19.
胡为雄 《理论视野》2013,(12):35-37
《实践论》是毛泽东1937年撰写的哲学讲义《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节。1950年毛泽东将它选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对之进行精心修改。毛泽东的修改,既有行文上的技术处理、字句的增删,更有结构上的调整和观点的完善。《实践论》修改后其结构更严谨,理论观点更完善,行文更流畅。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在1937年所达到的理论水平,也显示了毛泽东在1950年代初哲学思想成熟的程度,在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理论地位,是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20.
10月14日至16日,在中俄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节节攀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京总统访华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顾关福教授。 《瞭望新闻周刊》:中俄关系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