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大事综览     
2005年8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中俄首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18日,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拉开帷幕,随后移至中国山东半岛和黄海一带。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目的是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应对各种危机,主要演练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兵力投送、实施交战三大训练课目。演习跨越两国陆、海、空域,参演军兵种齐全,演练课目众多。演习还邀请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代表到现场观摩。世界舆论对中俄首次联合军演极为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15日刊登彼得·芬恩题为《中俄将举行首…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14,(5):79-79
1日,据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罗曼·马尔托夫海军上校向记者透露,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军舰开始在南中国海举行“Comodo2014”海上演习的第一阶段。这一多国演习将于4月3日结束。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4月6-1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办以来,即被赋予缓解战争、提倡和平的使命,但各种风险也随之相伴而至,安保工作成为奥运主办国奥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届奥运会都为下届奥运会积累了安全保卫的经验,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教训。  相似文献   

4.
12月1日,俄罗斯在加勒比海与拉美国家委内瑞拉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为“委俄2008”的军事演习。这场演习虽以“反恐和打击贩毒”为名,但它在美国后院举行,又恰逢俄格冲突刚结束,背后隐含了美俄之间深层的战略角逐态势。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其公布的两个文件之一就是《反恐公约》。当时的国际舆论颇有不以为然的倾向,有的甚至认为该组织成员国有故弄玄虚之嫌。然而在此后不到三个月就爆发了“9·11事件”,反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随着组织机制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的五个成员国于2003年8月6-12日举行了代号为“联合-2003”的联合反恐演习。对于这次有中国“首次”参加的联合行动,世界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那么,此次演习在当前形势下是否必需?有什么突出特点?其真实目的何在?上海合作组织会否由此发展成为地区军事同盟?如何看待这次联合反恐演习的意义?本期的对谈试图就这些问题作出初步解答,希望能对您的思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1998年5月4日上午,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世昌”号综合训练舰和“南仓”号综合补给船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在圆满完成对大西洋新西兰的访问后,又劈波斩浪,越洋跨海,顺利抵达悉尼港,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这是继1985年以来人民海军第12次出访的第比个国家。军舰是流动的国土。在和平的年代,海军是惟一可以越过领土领海进行国际友好访问的军种。派舰出访是一个国家海军从小到大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不仅肩负起了保卫祖国安全的神圣使命,而且成为对外交往中的…  相似文献   

7.
3月13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签署了《日澳安全协议》。协议有以下主要内容:加强两国在联合救灾演习、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方面的合作;加强对朝核问题的协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设立由两国外长、防长组成的“日澳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强化情报合作,情报共享。  相似文献   

8.
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于2000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不幸遇难,沉没海底.艇中118名官兵无一生还。 该潜艇是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其主体于1980年在北方机器制造厂开始建造.1983年纳入海军装备,1994年完工、1995年服役。艇长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之间分别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建设国家的任务绑架,具体表现为“自由和平”主导了建设和平,结果是对制度建设关注有余,对经济发展照顾不足;重视了人的政治安全,却忽视了人的经济安全。这样,建设和平的结果是建设了“虚幻的和平”,人的安全表现为“虚幻的安全”。崛起的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经济活动传播了“发展和平”的和平规范。“发展和平”关照了被“自由和平”轻视的经济发展这一支柱,有利于保护人的经济安全。21世纪建设和平应当是“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的结合,是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而人的安全保护则应当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结合。这可能才是建设持久和平之道。  相似文献   

10.
●2日,日本、新加坡、泰国和美国派出的大约5800人的部队开始了亚洲最大规模年度“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今年演习的重点是应对自然灾害,因为去年12月26日的海啸使环印度洋的12个国家的21万多人丧生。军演期间,联合力量预定将在泰国各地(主要是在北部城市清迈附近)进行撤退和救灾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美军3050人、泰军2655人和76名新加坡人、20名日本人,以及来自16个国家、联合国和人道主义组织的观察员和人道主义救援官员。●4日,参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亚行理事会第38届年会的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财长举行第八届东盟“10+3”财长会…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初,美国基于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的教训与经验,提出“转型外交”,意在加强外交手段在实施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但由于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身份所决定的美国在动用武力方面的内在冲动,军事力量仍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转型外交”实际上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服务于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避免深陷伊拉克泥潭开始实施"退出战略".2009年6月30日美军从伊拉克城镇撤出,就是其摆脱伊拉克困境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新一轮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但美军撤离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使伊拉克安全形势脆弱性日趋凸显,恐怖暴力活动重新抬头.这使美国的"退出战略"进退两难,无论如何取舍都面临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非洲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美国推行其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有效武器以及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非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大棋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也是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从人权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人权与非洲民主化、人权与非洲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联系来剖析美国对非政策中“人权因素”的两面性本质,指出美国对非“人权外交”的出发点和实质是捍卫其价值观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无赖国家”及美国对其政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 《国际资料信息》2004,(9):19-23,26
“无赖国家”的概念由美国提出后,就逐渐在国际社会流行开来。冷战后,美国把“无赖国家”确定为世界及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对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诠释,对其政策则随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5.
Wang: I believe that the above comparisons of the two "wars on Iraq" are excell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de it clear that its present military actions are aiming at "toppling Saddam. " It seems that Washington has long made preparations for the actions, and will do mor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近读甄炳禧同志新作《美国新经济》,忍不住想说几句话。  记得80年代初,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砞葆一先生主编的《当代美国经济》一书后,当时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后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陆续都有关于美国经济的专著问世。近些年,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著述也很多,但像《美国新经济》这样洋洋37万言,从学术的角度,专门论述有关问题的著作还不多见。  本书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新经济作了系统的论述。迄今,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的认识。甄著对此虽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形成和30多年来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复杂多变的实际进行了回顾,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25日至26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俄美关系”研讨会,三方近40名专家、学者与会。外国专家有美国的李侃如(前克林顿政府白宫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现密执安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柯京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欧亚研究项目主任)、俄罗  相似文献   

20.
In geopolitical terms, despite its broader global signific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rising China and a hegemonic America, had nevertheless all along been confined largely to East Asia, or the "Eastern Front," where issues like the Taiwan question, the nuclear program of the DPRK as well as bilateral trade, economic and military exchange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observers or anal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