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艳丽 《研究生法学》2007,22(5):138-143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而犯罪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反社会的行为。因此,虽然有许多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例如,个体方面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等;环境方面的家庭因素、同伴因素和学校因素;与犯罪情境相关的情境因素、动机与激励因素和犯罪机遇中的决策等等诸多因素。但家庭因素在其中所处的独特地位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可以这样说。家庭在其中是纽带和核心的作用。所以,本文就要就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做一个总结和梳理。要谈青少年犯罪和家庭的关系,我们首先要明确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还要了解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丁寰翔 《犯罪研究》2000,(2):16-17,34
本文指出犯罪成因及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的涵义,从犯罪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来分析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在犯罪成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营周 《犯罪研究》2002,(4):29-31,50
每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都是某个犯罪个体犯罪经验、犯罪知识、犯罪技能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水平的综合体现,对犯罪行为不同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关犯罪人个人方面的大量资料。据此,本文提出了犯罪行为经验性、智能性、变态性特征,试图使侦查人员通过对犯罪行为三个方面特征的归类分析,勾画出犯罪个体的心理特征,为认定犯罪嫌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个体现象.当个体在进行犯罪活动时,其犯罪行为受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那些促使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犯罪心理.刑罚是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对犯罪人的惩罚.本文重在研究犯罪心理下,犯罪人的心理对刑罚是否产生一个意识的反应,也就是刑罚意识.如果能有这样的刑罚意识,那么犯罪心理的相应行为也会受到自我意识的限制,在刑罚知识的陶冶下,犯罪心理得到克制,犯罪也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在本研究下得出,加强各类人群中的刑罚知识的教育,克服自我的犯罪心理,降低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5.
<正> 第5031节定义本章所称"少年",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或不满二十一周岁,因被指控有某种少年犯罪行为,需要按本章规定起诉和处理的人。"少年犯罪"是指在十八周岁前实施的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此种违法行为如果是成年人实施的,则已构成犯罪。第5032节地方初审法院的少年犯罪诉讼程序,移送刑事公诉  相似文献   

6.
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少年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外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不良交友的消极影响;主体因素源于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错综复杂的矛盾未能正确解决。预防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和少年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联邦德国的犯罪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比较犯罪学的理论与方法直到不久前,犯罪学仍然是注重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最初原因是从犯罪人反常的个性中看出的。由此人们认为,可以把罪犯安置在改造场所,通过运用教育和治疗的方法来消灭犯罪行为。今天,这种关于犯罪原因和刑事政策的认识仍然受到支持。虽然如果没有犯罪人就没有犯罪学,也没有刑事政策,但是犯罪人不是犯罪原因及其控制所应考虑的唯一因素。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受害人和社会环境这两个因素,它们各自都对犯罪的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它们必须参加对犯罪的控制。犯罪是在社会完善和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灭。  相似文献   

8.
<正> 由于人们认为少年犯必须与成年罪犯区别对待,在本世纪初建立了少年法院。达些法院最初的兴趣在于弄清和清除那些导致少年犯罪的最根本原因或条件,而不是在于惩罚甚至是对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进行裁定。现在,少年法院不再注重于犯罪的原因和少年犯的社会历史,而是把注意力转向惩罚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基础就是普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化和主要已证明了的犯罪行为。少年法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的刑法学教材研究犯罪构成时,都提出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  相似文献   

10.
犯罪动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动机新探栗克元犯罪活动是由犯罪动机所驱使的。在犯罪主体不良心理因素中,犯罪动机是诸心理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它直接作用了犯罪行为。其他犯罪心理因素,譬如犯罪认知、犯罪情感、犯罪意志等,一般是通过犯罪动机的影响,面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间接作用。因此,犯罪...  相似文献   

11.
网络犯罪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原因.犯罪人结构性要素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无时无刻处在社会环境中,并在其作用下内化而形成犯罪心理,一旦出现具体作案条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犯罪行为.本文从犯罪人的个体因素来分析网络犯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一个犯罪行为开始于旧法施行期间,结束于新法生效之后,应该适用哪个法律?对此,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理论界通行的观点,应该适用新法。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该款虽然是关于追诉期限起算的规定,但它表明了立法意图,即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实施犯罪行为开始到行为终了为止这一过程中,行为人都是处于犯罪的状态,犯罪行为什么时候终了,犯罪状态什么时候结束。既然一个犯罪行为终了于新法生效之后,表明他的犯罪状…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诱因可归结为主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关于青少年的犯罪,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因素,外在环境和条件是诱发因素,权益侵害是激活因素,个体因素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多因素理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影响颇大,对其进行研究,对后起的我国犯罪学研究有重要借鉴作用。多因素理论是犯罪原因论中的一种理论,源于“导致犯罪因素”这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犯罪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犯罪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一般称为犯罪的根源(或总根源)。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犯罪行为的产生来说,仅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因素,并不是全部因素。犯罪行为的产生还与其他各种因素、情况和现象具有更近的、更直接的关系。这些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更近的直接关系的各种其他因素、情况和现象,在犯罪学中被称为“导致犯罪的因素”。与研究犯罪总根源相比,研究导致犯罪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代犯罪学的原因论主要就是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着,对  相似文献   

15.
<正>一、跨国网络犯罪与域外高效执法需求网络犯罪是指借助网络数据、系统开展的广义犯罪行为,既包括侵犯网络数据和系统机密性、完整性以及可使用性的犯罪行为,例如计算机病毒感染、僵尸网络攻击,又包括通过网络工具使传统犯罪具备新属性和冲击力的犯罪行为,例如借助网络开展的色情犯罪、金融欺诈、毒品走私等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攀 《法制与社会》2014,(8):286-287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以不同环境、不同特质以及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女性犯罪人为视角阐述其特殊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7.
群体犯罪是相对个体犯罪的一种犯罪类型,在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中经常使用此概念。同个体的犯罪行为相比较,群体犯罪无论在社会危害性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的感染力方面都更为严重。运用犯罪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群体犯罪及其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我国刑事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严金 《法制与社会》2015,(1):296-298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与家庭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章对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家庭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究,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一些对策,这对于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施俊镇 《犯罪研究》2009,(4):37-43,80
犯罪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侵害生活安宁与经济发展的反社会行为,同国家与法律如影相随。但犯罪行为总是客观的、外在的,具有可控制性特征.为了实现犯罪控制的目标,我们需要深刻剖析制约我国犯罪控制的现实因素,进而探索优化我国犯罪控制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精神分析对犯罪原因解释的基本观点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体自身的内驱力,是各种内在因素如需要、内驱力和本能推动了行为,倡导者往往从上述因素的关系中寻求人为什么选择某一行为的解释。从需要、动机的层面论证犯罪行为代表了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其中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弗洛伊德虽然没有系统的研究犯罪行为,但是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涉及到对犯罪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