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11,(1):67-67
2010年,甘泉县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主题,全县民政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的良好态势。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近年来,山西省原平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闲、为民服务”这一主题,以打造“绿色民政、阳光民政、满意民政”为主线,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急、最难、最需的现实问题,把好事、实事办在了用滩群众的“心坎”上,充分发挥了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把民政部门打造成了网难群众的“温馨港湾”。  相似文献   

3.
翔宇 《中国监察》2008,(5):60-6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符合民心、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4.
曲淑辉 《中国监察》2013,(24):18-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安排和要求是进一步做好民政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总遵循。当前,驻部组局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切实履行好执纪监督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5.
杨梅 《公民与法治》2013,(17):14-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其中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还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些要求和部署,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个人体会,应着重把握好以下l二方面:一是理念思路上,进一步摒弃传统管控思维,变单向管理为政府与社会、与公民的合作共治,激发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内容非常全面、具体,让代表们对构建和谐安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侯保林 《政府法制》2008,(20):54-55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题,明确了社会建设“五个有所”的目标,其中“老有所养”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镇安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较大。今年以来。镇安县把民政工作作为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抓手,紧紧围绕”保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唱响民政为民的“主旋律”。努力提高”三个群体”的生活保障,充分发挥了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娟 《政府法制》2013,(10):57-57
2012年,山西省高平市的物价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和谐”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5,(6):68-68
近年来该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民政会议精神,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救灾救济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深化优抚安置制度改革,强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牢固的军民团结和规范的社会事务管理,推动民政事业全面发展,为该县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甘泉县民政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民生救助保障为主线,“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在民生保障、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全县民政事业呈现又好又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民生时,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全社会范围内,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逐渐凝聚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两会”明确提出了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举措,更向世人展示着我国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强大决心和行动。关注和重视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建设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民生时代”。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法治》2008,(7):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近来,“民生”成为素有“人间仙境”美称的山东蓬莱的热名词。这里,不但普通市民街谈巷议离不开民生,而且党政机关决策部署的重点也是民生问题。走在蓬莱街头,所见所闻,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事不断,亮点频现,彰显了蓬莱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社会管理的权力属于人民,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有效的社会管理只能在民主中得以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协调合作是人类文明的大势。民主制度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民生的改善不能也不可能替代民主制度建设,用改善民生替代民主制度建设是可怕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灵石县民政局主动、及时、真诚回应群众期待与社会关切,所构建的八大民生工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支持促进国防建设,提供强化社会服务上彰显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包括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内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打击犯罪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平安江苏”建设以来,江苏省公安厅党委按照打造情报信息、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更好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经部领导批准,从2004年以来,公安部按照“先试点、后推进”的建设思路,组织开展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暨“3111”试点工程建设。第一批组织了北京、济南、苏州、杭州四个城市作为先期试点,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