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成为当前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本文从宪法学的角度,对民生与人权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对我国人权保障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在制度层面上对人权保障有进一步的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政府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政策目标的确立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十七大改善民生、完善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粗浅体会和财政工作的实践对财政政策的实施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翔宇 《中国监察》2008,(5):60-6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符合民心、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4.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之心,乃得天下;君舟民水,民贵君轻。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广开言路,耳聪目明;上下一体,社稷安定。贤和于朝,物和于野;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诚实恭谨,荐贤让能;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官无常贵,民无常贱;有能举之,无能下之。为政之道,在得贤人;知人善用,政之宝也。国之需才,犹鱼需水;得之则生,失之则死。贤多国安,佞多国危;任人唯贤,咸以康宁。求贤若渴,德才相兼;…  相似文献   

5.
陈钢 《政府法制》2009,(20):6-7
民生是执政之本、执政之要,这些如今被广泛引用的青论中所陈述的理念其实并非新鲜的发明,而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来屡有提及。民生能否改善,有赖于国家财力的积蓄,更有赖于执政者的自觉和重视。翻开新中国60年的历史,我们看到,民生改善的程度与经济上升的轨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一民 《政府法制》2012,(20):43-43
有才的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不过,古代赞人有才的说法远比赵本山小品中的“你太有才了”要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不妨列举一二,以供读者共同赏析。最有才的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因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相似文献   

7.
何思明 《中国公证》2011,(10):12-15
一、加快现代公证服务业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内在联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民生状况是否得到持续改善。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大小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近年来,曲阳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民生改善这一主线,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积极履行监督职能,有效地促进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世间百态新奇多,是非曲直来评说。我是曲直,今天说说关爱民生的问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北京开幕式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讲,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提到重要地位。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时代迫切需要.今后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侯保林 《政府法制》2008,(20):54-55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题,明确了社会建设“五个有所”的目标,其中“老有所养”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彭伟 《法制与社会》2013,(35):162-162,164
.孟足职能,服务和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拟从探析民生基本内涵及我县基本现状入手,阐释检察机关在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检察机关服务民生的基本途径。以解决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检察职能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惑。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提到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省人大代表、阜阳市颍东区政协副主席苗金兰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览十七大报告,民生问题贯穿始终,特别是报告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作  相似文献   

14.
让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得到最大化保留,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发展,为民生改善和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10年,我们党将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十八大报告中对此有多处阐述,"努力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了行动纲领和生态指南,更要让"美丽中国"得到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5.
程海涛 《中国监察》2011,(18):37-37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把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证》2008,(4):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王晋平 《政府法制》2008,(20):58-59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衣食住行乃民生之根本,住房问题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而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把改善民生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改善民生的意义、目标和要求,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权力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无论是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还是检察工作主题,都决定了各项检察工作均与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江淮法治》2012,(7):9-11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句"时刻激荡在代表的心中,并为之振奋、鼓舞。在审议中,代表们充分肯定了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1月24日,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方面建设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使社会建设遵循法治而真正达到改善民生、保障公民权利成为当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