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谈人大代表的言论和表决免责权问题□杜光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29条规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就是各级人大代表享有的言论和表决的免责权。人大代表的言论和表决免责权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就是各级人大代表享有的言论和表决的免责权。人大代表的言论和表决免责权的范围: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会议,代表联组、小组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法律之所  相似文献   

3.
《辽宁人大》2010,(7):30-30
人大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此 说法不妥。一是并不是人大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都不受追究,而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不受追究。这里的“人大各种会议”,应当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各种会议。也包括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主持召开的有关会议,如代表座谈会等。二是并非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不受任何追究,  相似文献   

4.
正列席人员没有言论免责权,是由言论免责权的性质和列席制度所决定的。人大代表"言论免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第七十五条及代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种保护性权利,其立法初衷是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独立性。列席人员可以就会议内容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但不享有表决权,不能参  相似文献   

5.
有发言权但无言论免责权 王莹 列席人员没有言论免责权,是由言论免责权的性质和列席制度所决定的. 人大代表“言论免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第七十五条及代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种保护性权利,其立法初衷是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说法,人大代表有言论免责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谁也管不着:这种认识从法律上讲是片面的,从实践中看是有害的。所谓代表言论免责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法》规定的"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发言包括代表在审议议隶和工作报告时的口头发言以及在会议期间提出议案、质询案、罢免案和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等。许多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规定,其组成人员或人大代表在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人大代表在会议上充分自由、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如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和社会各界,理应充分尊重人大代表的言论免责权。人大代表理应充分利用这一权利,替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大》2008,(3):27-27
代表的言论是否具有豁免权?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如小组会议上、联组会议上,直到在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也包括人大代表应邀列席的人大常委会会议等各种会议上,其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言论豁免权保障了人大代表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更好地传达人民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法律关于"代表言论免责权"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自由权利,而要实现代表言论积极的自由权利,就需要保障代表言论的充分实现。民意既可以通过法定形式上升为法律从而作为一种经常性地表达,还可以经过民意代表通过发表言论等形式作为一种临时性、即时性地表达。因此,尊重和保障代表言论,实质上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大代表言论保障存在的问题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代表言论保障的规定见宪法第75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同年生效的《全国人  相似文献   

9.
正从立法精神和现实需要分析,列席人员都应当享有言论免责权。从立法本意来看,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而列席人员与出席人员的发言权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只要发言内容与会议议题相关,就应享有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同等的言论免责权。  相似文献   

10.
分年是《代表法》颁布实施5周年。5年来,各地认真贯彻实施这一重要法律,推动了人大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增强了全社会的人大意识和法律意识。但从《代表法》实施5年来的情况看,仍然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代表的法律保障方面,侵犯代表合法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令人忧虑。——代表的言论、表决免责权不时受到侵犯。《代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然而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某些地方却出现了追问代表"选谁、没选谁"、"为什么不选确定的候选人"的怪现象,有些人甚至威胁代表说:"不怕你不说实话,将来我们要对笔迹"。如在去年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中,郑州市就有这么个单位竟以查"案件"为名,随便查阅了一个乡在人大会议选举时的选票,并找代表核对选票上的笔迹。有的  相似文献   

11.
<正>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论免责权,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保障组成人员自由表达意志,充分行使权力,不受各方干扰,更好地履行职责。但是,列席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发言并不在保障之列。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赋予列席人员言论免责权有利于提高审议质量。按照法律和有关议事规则的规定,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人员(以市级人大常委会为例)主要包括: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与议题相关的部门负责人,法院、检  相似文献   

12.
<正>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论免责权,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为了保障组成人员自由表达意志,充分行使权力,不受各方干扰,更好履行职责。但对列席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发言,却不在保障之列。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赋予列席人员言论免责权有利于提高审议的质量。按照法律和有关议事规则的规定,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人员(以地级人大常委会为例):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与议题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论免责权,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为了保障组成人员自由表达意志,充分行使权力,不受各方干扰,更好履行职责。但列席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发言,却不在保障之列。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赋予列席人员言论免责权有利于提高审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邵自红在《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撰文指出,民意机关代表在机关内发言、辩论及表决不受其他机关的追究是代议制政府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5.
李伯钧 《中国人大》2010,(22):40-41
原有法律规定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职责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的或者乡镇人大会议通过的专门负责代表资格审查及其相关工作的机构。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三条和地方组织法第五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代表的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3月9日,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进行了审议。普遍认为:草案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是可行的,建议提请本次会议表决通过。有些代表对  相似文献   

17.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3月15日下午,各代表团对物权法草案建议表决稿进行了审议,一致同意草案建议表决稿。同时,有的代表再次提出,物权法草案应增加规定国防资产归国家所有。法律委员会经认真研究,依据国防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关于“国防资产归国家所有”的规定,建议在物权法草案第  相似文献   

18.
"真没想到,法律赋予我们这么多权利:在相关会议上发言不受法律追究;不经法定许可,不得限制人大代表人身自由;任何单位不得无故拒绝代表的视察检查活动;人大代表可以对政府部门提出询问,乃至质询……"在劳动大厦刚参加  相似文献   

19.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3月9日,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对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进行了审议。普遍认为:草案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符合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是可行的,建议提请本次会议表决通过。有些代表对草案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于3月10日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20.
1、什么是议案? 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人大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法律对议案的提出、议案的内容和处理程序作明确的规定 (1)议案的提出者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如,全国人大组织法第9、10条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